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词三百首高清欣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词三百首高清欣赏(宋词三百首欣赏)

宋词三百首高清欣赏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总称洞庭湖。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素月:洁白的月亮。

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疏:稀疏。

襟袖冷: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挹:舀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啸:损口作声。“啸”一作“笑”。

不知今夕何夕: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多忘掉一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参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这是一首抒怀之作,是词人泛舟洞庭湖时即景生情而作。词人通过对洞庭湖夜月之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高洁的人格与豪迈的气概。

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但词人并不是纯客观地写景状物,而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在这广阔的、洁净如玉的湖面上,词人驾一叶扁舟,如游仙境,妙不可言,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那上下空明、“表里俱澄澈”的坦荡景象,是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纤尘的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下片着重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开头五句意在表达自己的坎坷人生,接着笔锋随“孤光”一转,借澄澈的月光充分表达了内心的坦荡。这种坦荡随洞庭湖的浩波弥漫开来,成就了“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千古绝唱。词人意兴达到极致,情不自禁地叩击船舷,对天狂啸,仿佛与浩瀚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终于把通篇的气韵推向“不知今夕何夕”的“无我”之境,格调之昂扬,境界之高远,令人击节赞叹。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抒情,意转激昂。全词意象鲜明,想象瑰丽,飘飘有凌云之气,笔势雄奇,清奇壮美,大气磅礴,堪称豪放派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