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都是哪些?北向资金并不都是外资(1)

文/胡东辉

每每行情火爆时,都有关于北向资金净流入的消息。所谓北向资金,就是通过陆股通流入到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A股市场的地理位置在港股市场之北,是为北向资金。反之,南向资金则是通过港股通流入到港股市场的境内资金。北向资金代表外资流向,北向资金净流入,说明外资在净买入A股,所以北向资金的动向受到市场各方高度关注。但是现在有迹象表明,北向资金并不都是外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境内资金换了马甲再以北向资金的面目出现,并且还加了杠杆,因此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

境内资金为何换上北向资金的马甲

境内资金为什么要到境外转一圈再回到A股市场来呢?原因之一是为了配资加杠杆,在香港配资(孖展)的利率比较低,年化利率大多在3%-4%之间,而且杠杆比例可以做到6倍。境内资金可以在香港券商那儿开立账户,打入保证金之后,将账户让给配资人操作,通过陆股通买卖A股股票。如果是在境内配资,一般月息在1.1%-1.5%之间,年化利率高达13%-18%,比两融利率高得多。这样在香港配资的资金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同时,境内资金在境外配资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开监管的视线。

境内资金换上北向资金的马甲再回到A股市场,以外资的面目示人,多了一个伪装,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当然,境内资金加了杠杆的资金部分是外资,但由于杠杆资金的支配人仍然是境内资金的控制人,性质上与外资存在较大的区别,如果股价跌破平仓线,是必须要强制平仓的,而纯粹的外资一般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所以这些资金仍然具有境内资金的特性,其操作手法与境内资金并无二致,跟随境内资金追涨杀跌,越涨越买,也喜欢追涨停板的股票,跌的时候也是往跌停板上砸,资金流向与部分境内资金高度重合。

北向资金被人称为聪明资金,北向资金大量买入,一般被认为是抄底或接近底部了,而北向资金净流出量大时,也会被认为是逃顶或接近高点了。所以北向资金的动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股的走势。这一特点也被某些境内资金利用来呼风唤雨,操纵个股股价。因此,境内资金换上北向资金的马甲,也并不都是为了配资加杠杆,有的是为了利用北向资金的影响力,兵不厌诈,迷惑跟风的投资者。事实上无论是媒体,还是监管层,都是把北向资金当作外资来统计的,至于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换了马甲的境内资金,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投资者不必唯北向资金的马首是瞻

现在回过头来看,换了北向资金马甲的境内资金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比如其买的多是强势股,很少买弱势股,这在2017年和2018年最明显。2017年是一九市场格局,上证50成分股是结构性牛市,北向资金买的也大多是这些股票。2018年个股普跌,但北向资金买来买去还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这类白马股,期间也有阶段性卖出,但不久又买进,似乎是在做波段差价。2018年券商股跌得惨,已经跌出了价值,但北向资金就是不买券商股,这明显与外资重价值投资的理念不符,但却与境内资金的趋势理念一致。境内资金崇尚的是趋势为王,券商股弱者恒弱,境内资金不买券商股,这也是券商股在2018年跌得那么惨的主要原因。

都说北向资金是聪明资金,那么北向资金为什么不去抄券商股的底,而要去追着买跌幅不大的强势股呢?现在可以找到部分原因了,原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伪外资,控制这些资金的人其实就来自境内,只不过是换了马甲。所以人们可以看到,2018年6月A股正式入摩,北向资金也基本上每月都是净流入,但几乎没有对A股市场的走势产生什么影响,甚至在正式入摩之后的半年里,A股经历了一波相当惨烈的下跌浪潮,导致股权质押危机爆发。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会越套越深,也是被北向资金净流入的表象所迷惑,受到了误导,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北向资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境内资金,但换上北向资金马甲的境内资金,伪装再多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投资者不必唯北向资金的马首是瞻,对北向资金的动向要多观察,尤其要对追涨杀跌的北向资金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北向资金净流入多股价却不涨反跌的个股,投资者要想想是否存在境内资金换上北向资金马甲诱多的可能性,多一分警觉。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3月30日出版的《红周刊》)

北向资金都是哪些?北向资金并不都是外资(2)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红刊书店,购买更多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