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1)

公元前301年形势图

01

公元前301年,齐相孟尝君田文,纠集魏韩,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北部重镇方城。

因为不知道沘水的深浅,三国联军不敢轻易渡河,就和楚军各自沿岸扎营。

两军相持达六个月之久。

胜负未分之际,齐将匡章向附近的樵夫打听到一个消息:凡是水浅的地方,楚人都安排了重兵,但是水深的地方,防备就很松懈。

于是匡章连夜派精兵渡河,趁楚军不备,突然发动进攻,大败并杀死楚将唐昧。

这一仗,楚国折了许多兵马钱粮不算,边境北大门宛城、叶县也从此无险可守,彻底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

02

楚国元气大伤,着急的却是秦国。

为什么呢?

因为在秦国的算盘里,楚国不宜太强,也不宜太弱。

太强了,秦国打不过;太弱了,楚国地盘太大,难免会被齐国逐渐吞并。

而秦国和齐国的距离又太远,齐国强大了,秦国又没办法阻止,只能望洋兴叹。

而韩、魏这种体量的,本来已经被秦国打服,差不多成为了秦国的附庸,现在却在齐国的带领下,尝到了楚国的甜头。

万一齐国联合韩、魏上瘾,有一天也把军队开到函谷关下,秦国何以自处?

所以,为了自身的利益,秦国必须出手!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2)

秦昭襄王

说干就干,秦昭襄王先是派胞弟泾阳君嬴芾(四贵之一)往齐国做人质,摆出了秦、齐亲善的姿态;

而后,因为秦国丞相,号称“智囊”的樗里疾病重去世,秦昭襄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极力游说孟尝君入秦为相。

对于秦昭襄王来说,孟尝君入秦为相,代表着当今天下最有能力合纵攻秦的人,转而和秦国交好。

这对六国合纵派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对于孟尝君来说,这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如今天下强国之最,无非齐、秦,他已经是齐相了,如果还能再当一回秦相,这对他本人的声望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双赢的局面。

孟尝君一猛子就扎进了秦昭襄王的怀抱,在秦国做了一年多的丞相。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3)

孟尝君田文

03

这时候,赵国坐不住了。

因为赵武灵王当时正处心积虑想要吞并中山国。

中山国,这是个战国历史上打不死的小强,几次被灭,又几次复国成功。

中山国的四面都被赵国包围着,如果它一闹腾,第一个头疼的就是赵国。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4)

中山国之所以每次都会死灰复燃,正是靠着齐国的暗中帮忙。

齐国资助中山国,就是在赵国强大的道路上撒钉子给赵国放气。

而秦、齐两国一旦有了孟尝君在中间穿针引线,放眼天下,还有谁制得住齐国?

所以,赵武灵王派出大臣金受与楼缓入秦运作,向秦昭襄王递了一句话:

“孟尝君到底是齐国人,他做秦相,肯定会先私后公,长此以往,秦国就危险了!”

其实,帮助秦国崛起并强大的各位二把手,像商鞅、张仪、甘茂、范睢都是别国人。

魏国还得到一个“秦国人才输送基地”的称号。

这些别国人在执政时,并没把母国的安危考虑进去。

但是,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精神,秦昭襄王把孟尝君抓了,还想杀掉他。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04

危急时刻,孟尝君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派人向秦昭襄王的爱姬唐璀求情,希望能留得一命回齐国去。

唐璀说她喜欢孟尝君的狐白裘,如果孟尝君能把狐白裘送给她,她就去向老公吹枕头风。

但狐白裘只有一件,而且孟尝君刚到秦国的时候,就把它当成见面礼送给秦昭襄王了,去哪找一模一样的狐白裘?

这时,孟尝君门下一个精通偷盗的门客站了出来,他趁着夜色,从秦王宫边墙的狗洞钻进去,把狐白裘偷了出来。

唐璀也很上道,收了东西就办事。

孟尝君这才得以从咸阳逃出去。

可当孟尝君一路飞奔到函谷关时,又出事了。

此时正是半夜,秦国的法令是,天不亮,鸡不叫,不许开函谷关门。

孟尝君不能等,因为万一秦昭襄王反悔,再把自己抓回去,那就完犊子了。

这时,又一位孟尝君的门客闪出。

这人原是大街上耍杂耍的,只有一样本事:学鸡叫。

现如今却刚好派上用场,

随后,一声清脆的鸡啼划破长空,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

孟尝君这才出了函谷关。

果然,就在孟尝君出关,一顿饭功夫不到,出现了一大队兵马。

秦昭襄王后悔,派人来追。

不过,哪里还找得到人?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05

秦昭襄王想不到的是,这次囚禁孟尝君会给秦国惹了大麻烦。

孟尝君返回齐国,重新担任齐相后不久,就联合韩、魏向秦国发动了报复性进攻。

经过三年多战斗,三国联军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秦国函谷关被攻破!

这是历次合纵都未能取得的重大成果。

整个战国时期,能率军攻破函谷关的,仅孟尝君一人。

秦昭襄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把之前从韩、魏手里夺得的武遂、封陵两地又重新还给了两国。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5)

秦昭襄王

至此,孟尝君的声望到达顶峰。

06

孟尝君为什么有这么大能量?

他的底气在哪里?

其中的奥妙,要从孟尝君的老爹田婴说起。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这位老兄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钱。

借着亲贵身份,田婴曾长期把持齐国相位,有了拼命敛财的机会。

但对于父亲守财奴的品行,孟尝君不以为然。

他认为,当今天下权贵封君虽享有万贯家财,但和春秋时代不一样的是,封君领地里的军队全都直接隶属君主指挥,卿大夫的私兵已经没有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哪天国王看你不顺眼,是可以一句话就把你拿掉的,到时候,什么地位财富都是过眼烟云。

所以,孟尝君采取了一套全新的作法:把钱撒出去!不计成本招揽各种人才!

在钱财的加持下,在群众无限鼓吹下,大量游侠、流民来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城。

外来的迁移人口超过六万余家。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

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人多了,赋税就多了,城池也就越来越广阔。

薛城越来越强大,孟尝君在齐国朝堂一言九鼎。

加之此时的齐国正是国势的上升期,天下仰慕外加有求孟尝君的人就更多了。

07

常言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孟尝君很快走了下坡路。

其实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跟孟尝君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有点无厘头。

但确实是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齐湣王在宫里让人给劫持了!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6)

齐湣王

劫持齐湣王的人,是孟尝君的表弟田甲。

劫持的手段也很搞笑,田甲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笑嘻嘻,凑到齐湣王身边,用剑按住了他。

不是要逼宫,但还是把齐湣王吓得个半死。

此事过后,田甲自然是被大卸八块,拖出去喂狗。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齐湣王越想越气:田甲刀挟君上,背后有没有主谋?给老子查!

下面人很快就把调查报告交了上来:田甲经常和孟尝君的门客们一起出去斗鸡走狗,关系非常好......

哦!田甲是孟尝君抛出来的棋子?

左右侍从适时递上助攻:“田文秘密经营自己的封地薛城,比国都临淄都要坚固;又大肆收揽门客,实在居心叵测,恐怕迟早会取代大王!”

齐湣王不寒而栗。

08

孟尝君得知田甲劫持齐湣王,急忙进宫探视,却吃了个闭门羹。

同时他也知道了有人在齐湣王那里嚼舌头,说自己是事件主谋。

孟尝君嗤之以鼻:老子要真搞,大王这会儿还会活着?

孟尝君一气之下,直接转身回府,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但暗中没闲着,找来亲信门客商议对策。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田甲劫王”是齐湣王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就是给你孟尝君泼脏水,借此逼你交出相位。

所以,摆在孟尝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1、真反了;

2、交出相位,回薛城去。

但前一条路行不通,说不定齐湣王早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他自投罗网。

因此,孟尝君只能先自保,交出了相位。

08

孟尝君回薛城后,接受了魏国的邀请,到魏国去担任丞相。

虽然远走他国,但孟尝君一直记着,早晚是会回来找场子的。

老天爷也很快给了他机会。

齐湣王自从收回大权之后,日渐骄狂,开始疯狂对外扩张。

齐国东部沿海没什么可说;

北边的燕国,南边的鲁、小邾、滕等国没什么油水;

西边的魏国得留着扛秦国,也得留着;

看来看去,只有西南方向的宋国,是个大小称手的软柿子,富裕,又没什么能力抵抗齐国。

历史上最大的狗血 远比你知道的狗血(7)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

却不料一下推倒了战国后期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各国对齐的敌视。

第一,宋国所在的泗上地区,是魏国的后院。

魏国在秦国手上吃亏吃了那么长时间还能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拆东补西,吸宋、卫两国的血;

第二,淮泗一线,齐、楚两国争夺已久,互相都打出狗脑子来了,楚国会坐视宋国灭亡吗?

第三,无论齐、楚、魏三国中的任何一方占据泗上,都将直接对赵都邯郸造成严重威胁,那赵国人晚上还睡得着吗?

第四,秦国的态度更有意思。

秦国虽然对宋国暂时没有领土诉求,但秦国想更好的制约魏国,就必须控制泗上地区,以成东西夹击之势。

并且宋国的陶邑是天下首富之地,秦国丞相穰侯魏冉早就对陶邑垂涎三尺了。

09

在考量了新的国际形势之后,孟尝君出手了。

他再次展开了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主动联络了赵将韩徐为和燕昭王,进而促成了秦、赵、魏、燕、韩五国联军伐齐的行动。

“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对于史记这一段的记载,很多人不以为然。

孟尝君怎么会帮着别人攻击自己的国家呢?

梁玉绳《史记志疑》载:

“孟尝号贤公子,岂有召虎狼之秦,返兵内向,屠灭宗邦哉?”

这就是孟尝君的内心盘算着的小九九了:

1、齐湣王跟自己不对付,想找场子,他只能借助于外部势力;

2、齐国就算残破了,对他也是有好处的。因为他手上还有薛城!

经过这一次换庄洗牌,薛城就可以正式冲破桎梏,从卿大夫封地彻底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结果也是,就算齐襄王复国之后,薛城还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对于这个既定事实,齐襄王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派人到魏国低声下气继续求孟尝君回去重掌大权。

“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於诸侯,无所属。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

老王:

孟尝君个人能力确实强。

治下的薛地富庶,这是管理能力;

纵横术阴险狡诈,这是政治能力;

统帅联军,这是军事能力。

是同时代“战国四大公子”中的其他三位远远不及的。

可是,

古往今来,给他戴高帽子抬轿子的,都是绿林好汉。

你看在隋唐演义里面赛孟尝,小孟尝外号儿叫的是谁?

九省总瓢把子,单雄信,就是一黑道。

正人君子是不会公开说他如何如何好的。

迁到他那里去的,也基本都是六国活不下去的无业游民或者是侠客。

说白了,他养门客、招人,只是给自己赚名声。

在当时的齐国,只知道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

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能力,但他干的事情总体上不是为了使齐国更加强大。

他知道齐国侵宋会面临灭顶之灾,但并没有去解救。

反而联合诸国一起来打自己母国。

这种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