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

30多年前,把西瓜用水桶吊着放到水井里面,吃起来爽歪歪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

井,指的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是古代人民家家户户都具备的东西。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南朝宋的大文豪鲍照专门写过一个《井字迷》:“一形二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头两句是说井字的形状,第三句一八是说井字有八个角,而五八为四十,是说井由四个十字组成,飞泉仰流则是形容井水上涌的形状。正如这个谜语所反映的,区区一个井字看似简单,那中间小小的方口却是隐藏着许多许多的神秘。

因为水井是养育一家人的命脉,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水井,有水井的地方必有人家!故而把水井与家乡联系起来,久之,就用水井来代称家乡。“背井离乡"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曹邑有些村庄是“买”的,如孙老家镇回民张庄原是刘氏立村,后张氏十五世祖买了此村,刘氏他徙,但“卖村不卖井”,至今该井还存在,在清真寺皂荚古树西北角。“卖村不卖井”似乎约定好的,得到后人传承并对古井保护。

1.曹县古井

康熙五十五《兖州府曹县志》载,义井,在县北,以济民,故名。甜井,在迎恩门外。雪井,在县东南冷店,味如雪,故名。今填。惠井,在马厂。今废。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

康熙五十五《兖州府曹县志》记载的古井

康熙五十五《曹县志》记载的古井已荡然无存。服务多半个曹县城区的西马道大井在上个世纪末已被填平。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

1910年曹县地图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

曹县镇川桥东面的礼门

曹县地处黄河故道,水源丰沛,地下水充盈,但不是所有的水都能饮用的。很好的一个县城,城内只有西城墙边上的西马道一个水井能够供全城居民饮用,其他的水井全是苦水,又咸又涩又苦,不能食用,只能用着洗洗涮涮。西马道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拉水、挑水,人和车是要排成长队的,细长的西马道天天都是水湿泥泞的,井口的青石板上都留下了一道道长长的水绳痕迹。我曾问过不少的居民“西马道”名称的由来,大家都没有统一的说法,估计是旧时居民是用马车拉水的,道路又在城西,也就叫做西马道了。西马道大井位置就在今礼门北100米左右。西门(镇川门)与内护城河之间向北有一条路叫西马道(原自来水公司东侧向北的路),西马道不足百米长,尽头是井(俗称西马道大井),这井水是曹县城内唯一一眼甜水井,可以说西半个城廓廊子的人的主要水源,在没有自来水公司前,曹县政府大院吃水都是到这里拉,甚至东大街的人也喝这井水。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

《曹县地名志》光绪十年(1884年)曹县城简图,西马道大井在武峰塔南侧偏东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9)

曹县一中老礼堂 建于1972年 位于现在的曹县第二初级中学内

曹县一中老校区现在成了曹县第二初级中学,一中老井的水哺育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现在只能从照片中回忆了。还有人记得用细绳系水缸子打水情形吗?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0)

曹县一中老照片

但曹县大地古井以及以井命名的村庄依然存在,农村许多村落还留存古井,只不过没有人关注了。古井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就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岁月。而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我们而言,古井仿佛被遗留在时间的刻度上。由于压水井出现和自来水的普及,这些古井已退出人们视野,被遗忘被掩埋。

一、曹县尚存的古井

倪集康庄古井

据《康氏重修家谱・序》载:明初,康氏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曹县城内姜街;复迁西关。清乾隆间(1736-1795年),十一世祖迁此,以姓命村康庄。康庄古井位于倪集街道康庄行政村康庄东南,井旁有棵大桑树,井南有庙一座。该井为乾隆年间挖掘,井口径1.25米,灰砖叠砌而成,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井口以下4层为新修,因使用时间较久,井壁光滑。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1)

康庄古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2)

为了安全,古井被楼板盖住,为乾隆年间所挖掘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3)

树下楼板盖的是口古井,立村时挖的古井,有200多年了。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4)

1958年生的桑树、为义士建的古庙和古井

青岗集李尚宾村井

《李氏家谱》载:明末,李氏始祖讳三千,字威仪,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曹邑西北三十里黄堌里邓古寺,又迁至冯家大楼。清顺治间(1644-1661年),该村已无冯氏,李氏有讳尚滨者,名闻乡里,遂改村名为李尚滨。该井为清 ,古建筑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李尚宾行政村李尚宾村 中十字路口西南角,上有盖板,被土堆覆盖。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5)

青岗集李尚宾村大街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6)

古井北石磨盖住了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7)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8)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19)

魏湾王泽铺王井村王井

明末,王氏由曹南扈楼迁此,以姓名村王庄。清末,因凿井得甘泉,遂改名王井。明 ,古建筑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魏湾镇王泽铺行政村王井村水坑北1米 。现已废弃,三百多年以来,一直默默无闻,静观世事沧桑,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0)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1)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2)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3)

大集石头井村石头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4)

石头井卫图

石头井自然村位于曹县城东南14.2公里,大集镇政府东北2.2公里。属胡庄村民委员会。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李氏祖伯善公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原有一口石砌水井而得名石头井。石头井位于曹县大集镇胡庄行政村石头井自然村中心。井口为圆形,上有外方内孔为圆形石头覆盖,石头长宽均为0.85米,厚0.2米,内圆直径0.5米,井口径0.55米,灰砖叠砌,上小下大,井水距地表3~4米,砖长0.3米,厚0.07米,始建于明代前,延用至20世纪80年代,养育了周边几个村庄一代又一代人,保存完好,井从未干枯过。据村民讲,过去淘井时,发现井东北向有一洞,两棵黍秸伸进去都没有到头。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5)

日久年深,绳石相磨,至今井口大青石已磨出几十余道绳痕,观者无不惊叹。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6)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7)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8)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29)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0)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1)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2)

老井

石磊砖圈老井盘,开怀默默涌甘泉。

春晖寸草何言报,哺育儿孙万万千。

老井分明是故园,一方热土一方天。

每逢二月龙头节,鞭炮红绫系井沿。

旱魃穷凶从未干,祖传井下有龙蟠。

绳痕累累谁知岁,几度沧桑诉不完。

倪集镇宋炉庙行政村宋庄村宋庄井

清 ,古建筑 ,位于曹县倪集镇宋炉庙行政村宋庄村 ,因怕出现危险,上面被石板覆盖,据村人说:井下面很大,扁担在下面可以横放。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3)

扁担挑水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4)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5)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6)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7)

楼庄镇四合村北小道口龙王庙龙王井

小道口是黄河故道不起眼的道口,地图上找不到,现在知道的很少。但在明清时期却是板城里、刘(留)庄里南北向的重要道口,是鹿庙到翟庙必经之地。现在道口的位置在曹县楼庄镇忠和寨行政村四合村自然村西北角。民国时期道口旁还曾建有地堡,是供行人歇脚的地方,站在地堡上可远望远方。站在大堤上可以向东、西看到3-4里远位置。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8)

小道口卫图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39)

1957年曹县地图显示四合村和王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0)

小道口位置,远处西北方向曾是王庄村故址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1)

堤下通向小道口的路,尽头就是小道口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2)

堤上小道口的路,尽头就是小道口

小道口堤下有个龙王庙,据庙碑记载,为洪武年间所建,期望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年年有个好收成。清乾隆46年(1871年)重建龙王庙时挖掘一口井,名“龙王井”,水质甘洌,为过往人们提供水源。水位浅,伸手即可汲水。据四合村退休教师李继喜老师讲,以前天旱时,堤上旱井打不出水时,村民都到此处取水。在作者记忆中,1974年春天到十七中看运动会,路过此处,曾喝过此井水,也许太渴了,喝了一大马瓢水。1988-1990年作者在十七中教课,多次路过此处,有一荒凉小庙(龙王庙),庙西南北向一段大堤还存在,此处显得荒凉阴森。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3)

庙碑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4)

龙王庙位置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5)

龙王井,乾隆四十六年(1871年)建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6)

石碑位置以前是龙王庙位置,碑旁是古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7)

古井位置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8)

2011年重建的龙王庙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进入了龙王庙内,查看了庙碑记载,看了古井。古井口径约80厘米,古蓝砖砌,井壁布满绿苔。井水面距地面不到一米。村民现在仍使用此井水浇地。

清末举人、侯任县令谢焜是离此不远的琉璃阁人,也是“曹南诗社”创始人之一,诗作《村咏八首》之一《龙井飞泉》就是说的这口龙王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49)

谢焜举人:对龙王井记载,载于《谢氏族谱》

磐石街道窦堂村龙王庙龙王井

从曹县灯塔沿青岛路南行到八里湾景区南侧曹县中等职业学校,然后西行,曹县中等职业学校西侧正建设鲁西南职业教育中心,中心西侧向南方向就是窦堂村。该村原名东于庄。明洪武元年(1368年),窦氏自菏泽迁此,因村东有庙堂乃名村窦堂。清康熙间(1662-1722年),崔氏八世祖由定陶仿山迁曹县沙果园村兵马楼,九世祖思魁从兵马楼迁窦堂。后窦姓他徙,村名未改。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0)

窦堂村村北入村村牌,2022年8月15日拍摄

前行约400米在窦堂村村中看到一庙宇,原来是窦堂龙王庙。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1)

龙王金殿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2)

观音殿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属于四灵之一。古代传说中,龙王统领水族,中国富有四海,就有四海龙王。主要是兴云降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因此各地都修建有龙王庙,不仅记念龙王,也是民间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古时候有些地方水利不发达,都是靠天吃饭,所以龙王主管雨水,因此民间百姓建设龙王庙来求雨。自然龙王庙内有龙王井。

根据捐地建庙人崔殿玉介绍和庙碑记载,窦堂龙王庙建于洪武年间,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距今402年。由窦龙、窦虎和乡善人三人捐资修建,占地10亩3分。古庙东南方向75米有龙王井一眼,古庙东侧40米为一大道,南通归德府,北通曹州府,有建庙碑两通(记载建庙时间建庙人,尚存)。乾隆年间龙王庙享誉千里之外。后因灾害和战乱等龙王庙无人打理破烂不堪。光绪八年(1882年),德国传教士在古庙东500米建天主教堂一座,1967年被拆除。1963年古庙两通碑成为生产队机座。因原庙址已分到个人并建房,协商无果,2005年二月二龙抬头,由崔殿玉在龙王井北侧20米建小庙一座。2008年会首崔殿玉捐地建龙王殿和观音殿等。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3)

2008年重修窦堂龙王庙碑记,曹南大家王灵波撰文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4)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5)

龙王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6)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7)

龙王井

2013年10月窦堂龙王庙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庙宇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8)

青堌集镇赵楼村的古井

清康煕五年(1666年),赵氏祖自济宁沙河里迁此,因建楼而命村赵楼。赵楼村立村前是方氏在此立村,赵氏从济宁迁来买下此村,方氏迁往他处。“卖村不卖井”,所以村内西南角“方家井”一直留着,整个村子吃这个井的水330多年。一二十年前,压水井普及及自来水到家,此井也就不再使用,用楼板盖了起来。赵楼村村东南、北还有两口旱井,时间不长,现也废弃,时间关系,没有考察。村民对古井有感情,废弃了也舍不得填埋。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59)

方家井被楼板盖住了,没填埋

孙老家镇安楼村柳河寺遗址上的古井

安楼村东侧有柳河寺遗址,2009年当地村民集资重建了柳河寺。康熙年间因水患此处的柳河集村迁西北6里今柳河集村。安蔡楼安氏自安蔡楼迁此,为防水患建楼三座,得村名安楼。此时的柳河寺得到重修,据传,建成后的柳河寺,占地面积有30多亩。寺内有专门的高僧主持,长期在此修行的僧侣有100多人。寺内挖生活饮水的寺井一口,服务僧侣和信徒群众等,距今有300余年。这口古井上窄下宽,井口直径0.7米,井下水面直径约1.3米,井深约6.4米。井壁皆用蓝砖砌造,井底尚有水质留存。因老井隐藏于田间的麦地中,井口一半以上被水泥板和砖块覆盖,所以井口周围基本完好。生产队时代社员在田间劳动时,还用水罐(桶)提取井水饮之,感觉爽冽甘甜,清凉可口。也曾安装过水车浇地。随着家庭承包制和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造,这口井渐渐被村民遗忘,所幸并没有损坏。

古树古井古房子等都是历史文物,见证者村庄的变迁,是文化遗产,应当列为保护。

孙老家镇回民张庄清真寺内古井

明洪武初年,回民张氏自山西洪洞迁磐石镇,清康熙间(1662-1722年),十五世析此(原村叫周刘庄,原住民为刘氏和王氏,十五世祖买下此村,刘氏和王氏迁他处),以姓命村为回民张庄。清真寺内有棵500多年的皂荚树,枝繁叶茂,皂荚树旁3米有明代古井一口,原为刘氏所掘,“卖村不卖井”,回民张氏信守承诺,一直保存此井而没有填埋,重修大寺时用楼板盖住然后修了台阶。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0)

回民张庄卫图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1)

皂荚树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2)

古井大体位置

城里冷店的古井

位于县城东南角。明洪武间(1368-1398年),山西洪洞民应诏迁此,因建庙字修大殿时,适值隆冬,冷冽彻骨,遂名村冷殿。因“殿”、“店”谐音,演称如是。民国初冷店曾是曹邑大儒李经野的下庄子,李经野经常利用庙会给灾民施粥,救活了许多灾民,受到世人称赞。冷店古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在,口径一米多,后来村民建房,用水泥盘盖住了。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3)

曹县南关大井

介绍南关大井以前,先说一下今城里的孙大井。在曹县老防疫站南侧有一村落叫孙大井,随着棚改而消失。锦宏时代广场就属于孙大井位置。明洪武间(1368-1398年),孙氏自山西洪洞迁居县皇观寺(老烈士陵园位置)孙庄。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五世祖迁此定居,因于村中淘大井一口而名孙大井。明正德四年(1509年),黄河决口,曹县城被水围,仅露数尺。六年,知县易谟乘冬季水涸,筑堤护城。次年黄河复决口,护城堤荡然无存,城仍受淹。因淤沙积高几与城平,所以孙大井於塞彻底消失!

明万历三十八年,张慎言进士任曹县县令。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4年下令在阜民门(南门)西南方300步掘井,发现井水甘洌,遂将井扩大,并用今电视台南馨润家园位置当时的官窑厂烧的大蓝砖砌井壁。因井口硕大有“丈”宽,“周有三丈余”,又居南关,得名南关大井。因城里和周围其他地方挖掘的井水苦咸,所以方圆几里的人都吃此井的水。这口古井的井口原来由五块条石垒砌,呈菱形状。每块条石长2.8米,宽0.5米,厚0.2米。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4)

曹县档案馆提供的南关大井资料

《菏泽日报》载曹县档案馆提供如下信息:

从曹县王光大厦往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窄胡同,顺着胡同往南走大约100多米就看到一口硕大的古井,古井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曹县南关大井”六个大字,这就是传说中的南关大井了。这口古井挖掘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4年,迄今已有406年的历史。

这口古井曾经位于曹县古城的南郊,方圆几里的群众生活用水都是依靠这口古井的水,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群众仍然会来这里取水。后来,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这口古井才逐渐被闲置起来。为曹县的百姓默默服务了将近400多年后,这口古井重新焕发了新姿,成为当地的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关大井井口外边修建的六边形石围栏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但是围栏六个角的栏杆上都刻有一句古诗词,其中“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出自朱熹为江西广信南岩寺题写的一副对联,“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出自明代宁德县令丁大全为百丈潭题写的一副对联,“水如碧玉山如黛,风有高梧鹤有松”出自清朝咸丰年间的进士薛时雨题写的一副对联,原句中应该是“凤有高梧鹤有松”,此处写成了“风有高梧鹤有松”,应是刻写错误。( 曹县档案馆 供稿)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5)

王光大厦2022年3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6)

2022年4月10拍

珠江路王光大厦西南角格力东此胡同向南100多米就可以看到南关大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7)

曹县乡土历史引领者纪传亮老师拍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8)

2022年4月10拍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69)

南关大井掘于万历四十二年即1642年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0)

县级文物保护碑

根据保护碑上面的介绍,这口古井挖掘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4年,迄今已有408年的历史。后多次重修,2004年重修。2004年重修这口古井的用水泥全部重砌了一遍。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1)

纪传亮拍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2)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3)

原来的菱形井口变成了圆形。

为了防止有人失足跌落井中,在古井的周围又修建了一圈栏杆,所以现在看到的古井就是一口现代修建出来的水井模样。井没有古气,栏杆石柱又显示古息。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4)

此胡同向北通珠江西路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5)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6)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7)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8)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79)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0)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1)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2)

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3)

2004年重修前,@笑天供图

经测量,现南关大井口径3.25米,周长9.63米。是今日曹县县城内保留下来的最大一口古井。根据古井附近居住的沈其成老师介绍,这口井做出的凉面条很好喝,以至于成为南门沈家饭店的招牌。所以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群众仍然会来到这里取水。后来家家通上了自来水后,这口古井才逐渐被闲置起来。现在成为县城唯一的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2004年的“换装”彻底失去井的古气。但井口外边修建的六边形石围栏却体现古息,围栏六个角的栏杆上都刻有一句古诗词,请参看上文曹县档案馆提供得信息。棚改沈家饭店也消失了,南关大井水淘的凉面条也成了记忆。

老井

古老又神密

井台的青石上

绳子磨出了道道印迹

人们不会忘记

四季汲水就在这里

天干地旱

古井清水如碧

多少年

谁能记起

几辈人都没舍离去

甘甜井水养育着乡里

古井

没有辘轳

打水全靠绳取

见证着人世间沧桑神奇

2.曹县以井命名的其他村庄

河底井

曹县城西北10.2公里,倪集政府西北3.2公里。属王庄村,有王、李2姓。清顺治间(1644-1661年),李氏十一世祖从李牌坊迁此,建村时在村南河底发现一口古井,因而村名河底井。

前小井

曹县西北6.4公里,倪集街道政府东北2.2公里,属岳庄村,全岳姓。岳氏自今王吕集小岳庄迁此。因村前原有一口小井,遂得村名前小井。

井王

曹县西北28.8公里,韩集镇政府西北3.5公里。明初,王氏祖由洪洞迁曹邑伊王庄。后王氏长门自伊王庄分居此村,因有水井一口,故村名为井王。

陈井

曹县城西北,韩集镇政府西南,有陈张金3姓。明洪武二年(1369年),陈氏始祖自洪洞迁曹邑北五十里陈家凹,后生齿日繁,又从陈家凹分支迁此。因挖深井一眼而得名。

潘井

曹县城北17.3公里,青岗集镇政府西南1.5公里,有潘马2姓。明隆庆间(1567-1572年),潘氏自潘塘迁此,因打井一口且井水甘醇而得名潘井。

郭井

曹县城东9.4公里,王集镇政府东南0.8公里,有郭邵辛王李周6姓,郭姓最多。明洪武间(1368-1398年),郭氏始祖自洪洞迁此建村,因淘得井水甘甜而得名郭井。

琉璃井

曹县城西北15.8公里,魏湾镇政府东南1.5公里,全是张姓。明洪武间张氏自洪洞迁曹,二门祖迁魏湾东南三里定居。建村时因发现琉璃古井一口,视为祥瑞,遂名村琉璃井。

孔井

曹县城西6.3公里,郑庄街道政府西北4公里,有孔常2姓。明崇祯间(1628-1644年),孔氏祖自曲阜迁此建村。因当时原有水井一眼,故名村孔井。

大安井

曹县城东南20.2公里,安蔡楼镇政府南1.5公里,有安陈程3姓,安姓最多,属柏树园村。清乾隆年间,安氏16世宗自柏树园析此,因掘得甜水井一口而名村安井。族人析居于村东建小安井,遂称今名。

孙井

曹县城东南22公里,安蔡楼镇政府南5公里,有孙王张朱4姓,孙姓最多。明初,孙氏自洪洞迁此建村,因垦荒发现古井一口,故名孙井。

五里井

曹县城东南23.2公里,安蔡楼镇政府南4.5公里,有李张王3姓,李姓最多,属赵楼村。清嘉庆间(1796-1820年),李氏32世文顺公徙此建村,因村中井水甘洌清甜,又距望鲁集五里而得斯名。

郭井

曹县城东南28.4公里,仵楼镇政府西南1.8公里,属李庄村。清同治间(1862-1874年),郭氏迁此建村,掘井一口,因水甘甜而得名郭井。

刘井

曹县城东南32.2公里,原南李集政府南1.8公里,有刘魏杨3姓,刘姓最多。清乾隆年间,刘氏先祖从尚洼转迁于此,因掘得清甜井水而得名。

刘甘井

曹县城东南23公里,青堌集镇政府西北5.2公里,有刘徐韦3姓,徐姓最多,属潘庄村。清末,刘氏自梁庄迁此名村刘新庄。后于村中打井得甘泉,因而改称刘甘井。

小井子

曹县城南21.3公里,梁堤头镇政府东北2.9公里,有宋高郭刘4姓,宋姓最多,属杨集村。明洪武间宋氏自洪洞迁曹邑东南宋楼,清孟公由宋楼迁此,因村头有小井一口而得名。

赵小井

倪集街道赵小井村位于曹县城西6公里,倪集街道政府西南3公里,曹北河南侧,东临曹城镇,西邻刘庄村,南邻郑庄办事处,北邻后赵村,辖赵小井1个自然村。元顺帝(1333-1368年)时期,赵村有口小井,故名赵小井。已填埋,村民计划恢复原井。

古井看来得许年,每喝井水觉甘甜。

各家各户皆需用,清早人人满围边。

朝那望,好圆圆,每天挑水见无闲。

可它给予情情义,享受清泉代代传。

3.曹县韩集镇周庙村隐藏的“红井”

周庙位于曹县城西北31.4公里,韩集镇政府西北6公里。有张、周、李、郭4姓,张姓居多。据《周氏宗谱》载:明正统间(1436-1449年),周氏六十四世祖文整公自南京顺天府移此,名村周桥。清顺治五年(1648年),七十二代祖荣庆公,因遭变率众又自南京奔此,合族而居,因于村中建祠庙,故改名周庙。如今,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下全面脱贫,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挨着周庙不远的麦田里,一堆枯玉米杆盖着的一口很有来历的古井,之所以称为古,是因为井一看的确有些年头了,第二就是它隐藏在麦田里几乎不为外人所知。据村民周玉红介绍,这口井是八路军抗日入驻本村后开挖的。1942年,杨得志带领八路军第三旅入驻周庙,采取挖地地壕的游击战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汽车坦克。同年,五分区医院和273名地县分区领导进驻周庙和邻村杨小湖村。1942年,曾担任五分区20团一连指导员的周庙村人共产党员周广言任五分区医院管理员,负责整个医院的内务工作。为解决人员吃菜问题,周广言无偿拿出自家4亩地给医院种菜,为了满足八路军用水就打了这口井。当时部队打定陶力本屯日本的岗楼,所有伤员都抬到周庙。直到医院和大部队1945年搬走,这口井一直是八路军和伤员的主要用水供给,为当时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庄建设,岁月变迁,这口井目前成了村里唯一留下和见证当年那段红色岁月的硬件和记忆!据了解,五分区入驻周庙后,当时的周庙村共有180户700人,几乎都参加了革命。周庙村人周广言作为村里最早的党员,革命年代为全村发展党员26人,培养入伍积极分子37人,其中女性8人,抗日战争中牺牲6人,女性一人。在鲁西南,周庙村村民为抗日战争和此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和重大贡献!这口井全部用大青砖砌成,约9米深,井口越往下越宽,井口直径1.2米,底下最宽处3米。井水位现在很低,三米多看到水位,水很汪。朝下望去,井壁长满青苔,透着岁月的沧桑。这口井水面下还有一个地洞,通往 20米处的一处房子,用于战时地下取水。由于耕作碍事,不少井被村民埋了,只有这口井保存完整,静静隐藏在农田中。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把这口井保护起来!留下红色记忆!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4)

麦苗青青,茁壮成长,2022年4月10日拍摄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5)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6)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7)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8)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89)

4.成为曹县记忆的“三山加一井”

曹县塔儿湾大丰寺遗址北曾有“三山夹一井”,1958年修太行堤水库时消失了。在曹县城里石蛤蟆街(今属闽江路)也有“三山加一井”。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90)

三山夹一井胡同

从石蛤蟆往东不远处有一个有名的地方,叫“三山加(夹)一井”,据说是路南有一古井,井水甘甜,为了保护该井,东、南、西面三家盖房时都自觉留出空间,于是就把井夹在三座房子屋山之间,所以就叫“三山加(夹)一井”,而对面的胡同称为“三山加(夹)一井胡同”,2018年前,因老城棚户区改造,这个胡同也拆迁了,听说为了收藏胡同口挂着的“三山加一井”的牌子,几户人家争得不可开交。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91)

鼓楼广场“三山夹一井”位置

本文大部分为整理者考察总结,部分资料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92)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温馨提示:古语有云: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安全第一!

曹县魏湾有什么讲究(漫谈曹县的古井)(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