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的状态,也会不一样,比如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会充满朝气斗志昂扬,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会慢慢务实,四十岁以后变得越来越沉稳,所以人的生命其实是一个逐渐完善和成长的过程。

我有一个国学老师,现在已经五十多岁刚好退休,然后现在还有很多大学邀请她去挂一个客座教授的名头,而且给出的报酬非常不错,但是都被她拒绝了,有一次我就问她:您现在的时间很充足,这样轻轻松松就名利双收的事,为什么要拒绝呢?

道德经如何找到人生价值(道德经人过五十)(1)

老子

您猜我老师是怎么回答我的?她说:因为我还有自己的追求。我真的很奇怪,既然还有追求,那更应该去做点什么对吧?

所以我就问她:那,您的追求,是什么呢?老师的回答,再一次让我感到了惊讶,她说:我的追求,就希望余生可以幸福、可以快乐、顺心顺意就足矣。

其实说真的,有一段时间,我完全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我们总是觉得,人的追求,不应该都是很宏伟、听上去很高尚的那种吗?

道德经如何找到人生价值(道德经人过五十)(2)

道德经

后来,我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才慢慢发现,我老师的追求,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个人追求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要拯救世界,有的人想要开创未来,而有的人,只希望创造幸福的生活。

但是当一个人过了五十岁以后,最贴切实际的追求,恐怕就是我老师那样的目标,而且也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因为你需要放下很多很多的东西。

道德经如何找到人生价值(道德经人过五十)(3)

老子

《道德经》里面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被别人夸奖,心里面会很得意,如果被别人否定,内心会很愤怒和和感到耻辱,所有的宠辱得失,都会对我们的心绪产生影响。

老子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太过于自我、太过于看重这些宠辱和得失,甚至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但是当我们学着放下自我,内心就会比较淡定、安详,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在乎宠辱得失,都是因为与生俱来的贪欲。

道德经如何找到人生价值(道德经人过五十)(4)

老子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和进步,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但是修身学道,却要不断放下做减法,放下什么呢?

就是放下那些贪欲,让生活回归到朴素和本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一篇《蝜蝂传》,说有种叫蝜蝂的小虫子,遇到想要的东西就把它背在自己的背上,越背越重,最后在爬墙的时候不堪重负,连着背上的东西一起掉下来摔死了,人也是一样,太多的贪欲就像蝜蝂背上的东西,都是人生的负累。

道德经如何找到人生价值(道德经人过五十)(5)

老子

所以《道德经》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五十岁以后如果想要过得顺心,必须要放下自我、放下贪欲,如此才能幸福后半生。

放下这两样东西,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追求和意义,就像我的老师一样,拒绝了大学的邀请,放弃了那份名利,但是她却可以安心自由地作学问,过着平淡而朴素的日子,真正享受幸福和顺心的生活,这其实也是一种成就,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