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旅游发展大会机遇

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开栏语

湘潮奔涌,百年激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作为统一战线永恒主题,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湖南在统一战线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百年同心初衷不改,百年奋斗风雨同舟。

为铭记百年同心奋斗初心,三湘统战网联合新湖南共同策划“大团结大联合•湘潮奔涌话同心”栏目,选取一百年来与湖南密切相关的统一战线历史上的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及近年来湖南统一战线品牌工作,回顾湖南统一战线百年光辉历程,体现奋斗历程中的统战担当,进一步树牢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以饱满热情和昂扬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广东社会主义改造案例(湘潮奔涌话同心)(1)

湖南“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湖南建立,也标志湖南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道。

上世纪50年代,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政策是和平赎买。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湖南逐步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此时,湖南的私营工商业不发达:个体手工业多,资本主义工业少;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手工工场多,现代工业少;资金单薄,技术落后。私营商业也是摊贩小商多、资本主义商业少,分布不平衡,从业人员多、资金少。

1952年12月22日至27日,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处在长沙召开筹备代表大会,省党政领导金明、程潜、唐生智等到会祝贺并讲话,要求私营工商业者消除思想顾虑,改善经营管理,用实际行动活跃初级市场。31日,《新湖南报》(今《湖南日报》)发表题为《全省工商业者消除顾虑,积极经营,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努力》的社论,动员和教育广大工商业者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开始,湖南对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改造,是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代购代销、经销、批购零销等低级国家资本主义方式,使私营工商业同国营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广东社会主义改造案例(湘潮奔涌话同心)(2)

上世纪50年代长沙带头成立公私合营合作社

有重点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从主要行业扩大到一般行业,从大型企业延伸到中小型企业。根据中央财政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有步骤地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改造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结合全省实际,计划1954年至1955年共公私合营48家。

1954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民众、复华、湘津、长湘4个轮船公司合并组成公私合营湖南轮船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使全省76%的轮船运力纳入国家运输计划轨道。1955年9月,剩下的6家轮船公司和两家修船厂全部加入公私合营湘江轮船运输公司,轮船运输业从而成为湖南最早基本上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行业。

广东社会主义改造案例(湘潮奔涌话同心)(3)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关文件

早在1954年1月,湖南就在省财委成立第五办公室,负责全省对资改造工作。后来到9月,省财委“五办”与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工商处合并改为省人民委员会国家资本主义办公室。10月7日,根据国务院指示,省人民委员会国家资本主义办公室改为湖南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简称对资改造办公室)。1957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对资改造办公室向中共湖南省委报告提出对资改造高潮以后,省对资改造办公室明确为省委统战部所属的一个处,对外仍保留省对资改造办公室的名义。省委批准同意了这个报告。

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决议确定在较大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的基础上,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定息制度。这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衡阳是全省最早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1955年12月初,衡阳选择棉布、染织等业作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1956年1月16日,衡阳批准最后一批44个行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同月,湖南私营工商业比较集中的长沙也全部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广东社会主义改造案例(湘潮奔涌话同心)(4)

1956 年,湖南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图为长沙市各界庆祝对资改造完成

在全国加快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的影响下,特别是在长沙、衡阳两市的带动下,湖南迅即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私营工商业者纷纷向当地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到1956年3月中旬,湖南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省公私合营的工商业者共54673人,定股资金2838万元。1956年公私合营的企业长沙内燃机总厂、长沙电机厂、长沙橡胶厂、长沙水泵厂、建湘瓷厂、衡阳化工总厂、建湘柴油机厂、醴陵瓷业公司等,后来发展成为省内著名工业企业,为湖南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回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历史,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和党的政策同向、和国家命运相连。正如强调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历史时期,湖南更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文稿来源:三湘统战)

编 辑:廖 婧

一 审:李三清

二 审:崔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