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普遍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战国中期著名政治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力行变法,为秦国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却导致了保守派的势力所不容。秦孝公死后旧贵族群起而反抗,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信以为真,乃以“车裂”之刑处死了商鞅。对于“车裂”这个刑法,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这也就是尽人皆知俗称的“五马分尸”。

古代的五马分尸是不是真的(历史上真的有五马分尸)(1)

所谓“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将受刑人的头部与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之上,然后以马驾之奔往五个方向,使人拽裂而死。当五匹马拉扯时,人体最薄弱的环节会最先撕裂,因此,两只上肢和头部会先被扯掉,剩下的就是两只腿和躯干。当一条腿扯掉时,另一条腿就和躯干在一起无法再度分离。这种酷刑专门用以镇压大逆不道犯上作乱之人,在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朝代更是使用广泛。据说这种刑法最初是周朝所创立,直到唐朝才予以废止,持续实行了将近两千年之久。除了商鞅以外,战国末期起兵叛秦的宦官嫪毐,秦末起义军首领宋留,东汉黄巾军首领马元义,隋朝起兵反叛的礼部尚书杨玄感等人也均以车裂之刑而毙命。所以时至今日大家认为这种残酷刑法的存在是确定无疑。

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言之有理,但是反复推敲却顿觉疑点重重。因为历代刑法志和有关史籍并没有“五马分尸”之词。其实,以这种刑法来杀死活人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其实,我们所谓的五马分尸并不是用五匹马活生生的将人从五个方向拖拽致死,而是将人杀死人后,将犯人的其尸体进行肢解,要不怎么叫“分尸”呢!但是“五马”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它不过是因为望文生义的杜撰罢了。因为这种刑法曾经一度被称为“轘裂”,《说文解字》讲到:“轘,车裂人也。后人一看有车子旁,就觉得一定是用车把人撕裂。再一想究竟怎么把人撕裂呢?那得是给身体各个部分绑上绳子啊,然后用什么驾车呢?马呀!还能是什么呢?骏马驾车天经地义。所以“五马分尸”这个恐怖的刑法就被后人开玩笑式的发明出来了。

古代的五马分尸是不是真的(历史上真的有五马分尸)(2)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古代的确有一种将活人肢解的刑法,这种刑法叫做——磔刑。当然,但是这个磔刑是怎么样也不会与五匹马沾边的。近几年,学者谭世保先生更是在《“车裂”考》一文中出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没有五马分尸之刑的观点。并说道“车裂”并非是五马分尸,而只是将人处死之后进行肢解,再曝尸示众而已。中国古代受刑者具体的死法非常多,但是很多人的死法却总与车裂相关。跟据《史记·吴起列传》和《吕氏春秋·贵卒》记载,吴起是被楚国作乱的贵族乱箭射死的,但《吕氏春秋·执一》《淮南子》《韩诗外传》均称其被“车裂”;《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被“腰斩”,而《淮南子·人间训》《盐铁论》则称其被“车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被韩谈“刺杀”,也就是被剑、矛、戈等利器刺死,但该篇末尾所附班固评论中却称赵高被“车裂”,《后汉书·宦者传》称其被“轘(音同换)裂”。

古代的五马分尸是不是真的(历史上真的有五马分尸)(3)

其实,上面的看似矛盾的记述却全都是正确的,因为从春秋到汉代,人们常把斩首、腰斩、射杀、绞杀与车裂混用。由于先秦时代对于被公开处死或打死的罪犯敌人,不论是刀砍斧剁还是射杀绞杀,最后都会把他们的尸体肢解分散来悬挂示众,所以称砍、杀、斩、射固然可以,称肢解、轘或车裂亦不错。 换而言之,对于这些死后被肢解示众的人来说,“腰斩”、“刺杀”是他们具体的死法,而“车裂”则是他们死后被进一步处以的刑罚。

另外,“车裂”和“肢解”也有区别,“肢解”只是简单的分尸,而车裂则含有明正典刑、曝尸示众的意思。《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荣爱死后被“支解以棘埋之”,《后汉书·陈汤传》载匈奴郅支单于“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这两则事例中只能用“支解”而不能用“车裂”,因为事例中的肢解只是为了方便处理尸首,并不涉及明正典刑、曝尸示众。

古代的五马分尸是不是真的(历史上真的有五马分尸)(4)

综上所述,五马分尸根本是后人杜撰的刑法,车裂也是子虚乌有,至于肢解犯人的磔刑也不见于早期的经、史、子书,而是在战国以后才出现,许多学者推断他不过是较晚流行于某些地区的俗语方言,甚至于说白了可能就是某些地区下里巴人骂人的脏话,而并非实有其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