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谢朝文 美丽新宁乡

美丽的横市,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公元257年,置新阳县,县治设长桥东北二里,就是现在的横市老街一带,这便是宁乡最早的县城。那时的长桥,位于如今横市大桥往西北约一公里的步云桥附近,那里现在仍然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地名长桥坡。作为新阳县城的横市,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风雨飘摇之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如今这里山青水秀、物阜民丰。沩水两岸粉墙村舍,绿杨垂柳,民风淳朴,水草丰茂。沩江、楚江和向阳河蜿蜒流过;巍巍望北峰,青黛巍峨,高耸云天;悠悠沩江水,清澈见底,婉转低吟。这里有千年古邑旧址横市老街,有百年学府云山书院;这里有风景如画的十里烂山峡,有连接古今的长桥夕照;这一切组成了一幅又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1)

老街上居住着清一色的老人,年轻人一批批或移居到外面的开发区,或是把房子买到了县城,留下这些老人守候着老屋、守候着孤独、守候着老街母亲慈祥而温情的怀抱。也正因如此,老街便更显得苍老了,她仿佛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在歌里,老街母亲用她特有的旋律诉说着心底那段青春的岁月往事,她又如一枚印有八思巴文的古钱,古钱上的点点铜绿,便是老街母亲脸上擦之不去的老年斑纹。

清晨,踩着满地阳光,迈步在老街,老街尚在睡梦之中,找不到一丝人影。仰头弥望尚在云绕雾罩中深黛的水云山,洁白的云雾在青青的山头缭绕,在初升的太阳照射下,耀耀夺目。仿佛整个山头便是一块巨大的铜镜,将丝丝绿色的光芒反射到了老街母亲饱经风霜的面颊,便如同披上了一层绿绿的薄薄的纱巾。每每踏着黄昏回家时,太阳从水云山的背后斜射过来,照在老街的街道上,也照在我的背影上,瞬间觉得身体里流荡着一种神性,一种从老街母亲的血液中输送过来的神性……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2)

云山书院,朗朗书声颂古今

图画自天开,喜双峰叠翠,二水回澜,争现名山真面目;楼台平地起,看四野桑麻,万家灯火,尽成此处大文章。与横市镇隔河而望,有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峦,她就是水云山,云山书院便座落在水云山下。那天下午,我们几个迎着春天和煦的阳光,相约驱车去瞻仰这让我魂牵梦绕了许久许久的读书人的圣地——云山书院。

窗外,绵绵起伏的山峦,鲜翠欲滴。层层叠叠的嫩绿随着和暖的春风轻轻地从窗口尽情地溜了进来,吹进我的眼睑,吹拂着面颊。一片片嫩绿仿佛已钻入鼻孔,吸入肺腑,注入了血液,使我心旷神怡,有如一双小巧温情的手肢在抚弄我疲惫的身躯。这种感受既缥缈又真切,轻轻的柔柔的,仿佛闻到了一股甜甜的味道,有如少女的娇羞与甜美,少妇的成熟与大方,一股暖流在胸口不停地跳跃……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3)

老远,便看到书院高大古朴的院门,上有谢觉哉同志亲笔题写的“云山完小”四个镏金大字。“福地拥双峰,近南轩居,问道须从这里过;文澜连二水,溯玉潭派,寻源都向此间来。”在书院回廊的角落里,我们有幸看到了清同治年间,时任浙江按察使的枫木桥人刘典亲笔书写的青石阴刻“倡建云山书院碑”。苍劲的文字记载着先辈对宁乡教育崛起的祈盼,对家乡人才的渴望。1909年前后,“宁乡四髯”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等革命前辈先后在这里任教。1921年,何叔衡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返回湖南,曾和谢觉哉一同在这里进行革命讲演。云山书院便成为了五四运动前后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了宁乡革命的摇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4)

“桃李荫中,幽境常来采药客,彩笔自凌云,有万丈光芒,上腾霄汉;石泉声里,危岩时倚看云僧,高楼真得地,看千秋人物,并壮河山。”谢觉哉同志对云山书院的感情极为真挚,曾作有《忆云山》:“女峰螺岭记寻春,竹翠桃红掩映新。应识殷生昔栽树,难逢向氏旧游人。长溪鱼跃花飞柳,夹岸莺啼芽绽椿,载得东风归故里,青山白发两相亲。”表达了一代伟人对当时的同事朋友,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切怀念。

云山书院三面环山,风景优美。院里古树虬枝峥嵘,香气弥漫,佳木葱笼,绿野舒展,清清的沩河缓缓地从门前蜿蜒流过,对面的步云桥婉如一条长虹,倔强地横跨在沩河两岸。庄严古朴的校舍后面便是高耸秀丽的水云山、螺头山,山峦坚强地挺立着各自修颀的腰杆。抬头仰望落日余辉笼罩下的高大黛绿的山峦和古朴伟岸的楼舍,我仿佛已经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完全融入到了书院的肌体和山峦的灵魂之中,此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早已褪去往日的繁琐,此刻只属于我自己。我的腑脏、我的躯体、我的灵魂被这里洁净的空气一遍一遍地洗涤,我的精神已然从这里升华。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5)

烟雨长桥,悠悠相思寄相知

千年的烟雨长桥,因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而声名远扬。张栻父亲张浚,南宋名相,曾领导岳飞、韩世忠抵抗金兵。后遭排斥,被贬为长沙刺使,死后葬于宁乡官山。张轼自父亲死后,遂辞官为父守孝,并在离父亲坟墓不远处创办了南轩书院。1165年,张栻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他常常往来于南轩书院与岳麓书院,经常经过横市长桥,曾写下一首《过长桥》的五言律诗:“西风吹短发,复此过长桥。木落波空阔,亭孤影动摇。徘徊念今惜,领略到鱼樵。矫首山中隐,凭谁为一招。”这首诗写出了沩水的广阔和长桥的沧桑,诗中蕴含着诗人脱离世俗、超然世外、隐逸山林的旷达情怀,这为多情的长桥凭添了一份苍莽的气概。同治年间,集资重新修建长桥,并在桥头书“步云”二字,此后便称为步云桥。无论是古长桥,抑或步云桥;无论是繁华,抑或冷清,它的情韵与诗意从来不曾改变。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6)

我在横市工作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常常在晴朗的黄昏,邀三五好友,在长桥坡一带散步;时常在步云桥头,或看落日,或观星月;或对炊烟,或赏晚霞;或沐浴微湿碧绿的晚风;或聆听树梢上的鸟语蝉鸣;或欣赏夜幕下的粼粼波光;步云桥下滩浅水缓,偶尔也下河洗一洗满身的疲惫;或在沙滩漫步,捡回精美的石头;或在河边挖野菜、扯小笋子,怡然自得,流连忘返。如今,大家已各奔东西,我也调离了横市,离开了多情的烟雨长桥,离开了难忘的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无话不谈的那段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每当回想那段美好的时光,心头便怅然若失,难舍便萦绕脑际……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7)

仿佛有一缕微风从遥远的长桥穿越千年,轻轻地迎面吹来,风里隐隐约约溶合着“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的旋律……

作者简介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8)

谢朝文,宁乡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有《责任》《今夜月光如丝》《春》等五十多篇散文杂文发表在《教师》《宁乡日报》《宁乡新农村》《沩江文学》等报刊杂志上。有散文《千年的相思》《奔流的喜悦与希望》被选入第三届乐山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湖南宁乡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千年古邑宁乡横市)(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