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是2014年由宁浩执导的喜剧电影,电影讲述了“被”离婚的耿浩生活跌入谷底,在好基友的陪伴下开展一场“艳遇之旅”后重拾生活自信的故事。徐峥、黄渤、沈腾在影片中的良好配合加上看头十足的故事情节,使这部小成本电影在国庆上映后,首周票房突破六亿,并最终以总计11.67亿的票房登2014年国产电影榜首。
本篇文章不多谈影片的镜头语言与声音影调,将着重谈谈剧本故事在蒙太奇的包装下而发生的巧妙化学反应。好剧本是好电影的基础,同样,本片的剧本颇有看点,是影片出采的一大亮点之一。但在细看影片剧本后我们会发现,它仍属于传统好莱坞式的三幕式结构,有许多的套路之处。
三幕式概念发源于舞台戏剧,指的是用三幕完结的剧本,而每一幕的剧情各有任务,三幕结合才能呈现最精彩的剧情给观众。
谈回《心花怒放》,电影在这个“三幕式”结构的架设上显得相当成功,从触发到冲突再到解决,影片在耿浩从失败到再出发的情感变化的情节线上设置得十分精准有力。虽影片开端高潮结局的情感迸发仍有一些套路的表现,但在笔者看来这些套路顺利为影片加色,即利大于弊,以下即借助这个套路结构讲讲剧本的几个可取之处。
其一,人物套路式成长,但有引起共情的强大能力看过电影的我们会发现,耿浩从被前妻离婚触发到旅程中各种冲突的产生再到找回自信重新出发,这个剧情设定细思其实十分常见。包括以忘记前女友进行出游这样一件事情,来串起耿浩旅途中遇到的多个人物的情节设置方式也不稀奇。
造成我们产生这种套路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个剧情拥有三幕式结构中许多重要的节点。比如电影编剧手册书《救猫咪》中提到的“一无所有”的概念,这个节点是电影相当重要的转折,从这里坏蛋开始逼近(内部分歧、质疑开始瓦解主角队伍的时机)),电影开始走向高潮。而同样编剧在《心花路放中》也巧妙地放置“一无所有”,在剧本的75页左右耿浩开始与同行好友郝义产生巨大内部分歧,黑夜的闪电声中耿浩穿着雨衣在与好友决裂并删除前妻的电话号码,这就仿佛将人物一个人放到独木桥上,有了一种“死亡气息”,而仔细回想,这个一无所有式的节点在电影电视的人物设定上十分常见,这就使人物的走向并不出奇,甚至让观众有一种“又是如此”的感觉。
但本部电影自有优秀之处。电影铺垫(人物出场)、中点(剧情从忘记女友的目的来到了找新女友)、一无所有(人物崩溃)虽都属一般剧本的套路情节,但电影却真正的打动了观众的原因在于它让观众与主角产生了共情,即一开始就让观众与主角的困境“同步”,而这在于其有效地运用了些许表现技巧。
1. 耿浩与郝义的人物对比
在观影过程我们会选择认同耿浩这个人物并对他产生极大的共情,是出于其在一个强势的“故事幸运者”郝义的安排下。徐峥与黄渤一个衰到极点,一个赢到巅峰;一个举手买块石头都要付五千,一个随手一撩抱得美人归,一个满脸福光,一个低头颓丧。确实,这样的组合确实具有喜剧的戏剧性魅力。而我们也随着剧情的走向,在一开始被郝义飞升式的“搞笑成功”逗得前仰后翻后,开始慢慢将自己代入到郝义这个人物上。
我们在天门山姑娘中,发现他的小心翼翼与郝义的轻松自在,对比中看到他在感情中的小心与紧张;我们在他接手郝义所称的嚼烂了的杀马特女孩的过程中看到他的发飙,看到他对自己无能懦弱的被离婚行为的自卑;我们在他好不容易接手坦然面对新女孩的失败中看到他的自嘲;我们也在看到他甩钱给妓女让她说她爱他的过程中感到深深的辛酸与痛苦。这些所有的代入感的产生是在其同伴郝义的得意坦然中衬托。
2. “loser”“阴影”的重复象征
影片运用了许多强调的重复代号,如“阴影”“loser”这些关键词,让我们对主角要对抗自我的失败,走出阴影的行动开始明确。而这些重复性的象征,反复教唆提醒着我们与主角耿浩之间建立共情联系。
“你现在就在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就是个loser”在这些情绪高涨的郝义的台词中,我们的情绪被电影调动,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低潮与主角耿浩发生的事情联系,我们与他一起低落,一起自卑,我们开始与人物站在同一根起跑线。
影片共提到“阴影”两次,这是耿浩在两个关键时机重拾希望的一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在耿浩拒绝郝义带其去大理的下车途中,阴影的落寞使耿浩显得十分凄惨,我们也在这瞬间记住了他的情绪色彩。而第二次的中途下车,再让我们对逃不出阴影的耿浩产生同情。这让我想起马克·李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里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输家,因为我们都爱了”,或许就是在这种感受中,我们被触及到了每个人在爱情中的伤疤,感受到耿浩被爱情抛弃的这种无法挽回的痛苦。我们开始跟随主人公,此时,我们已然希望主人公能取得胜利。
当然,观众主观意愿上这一点的感受的出现,这在另一个方面展现剧本就显得十分成功了。
其二,内容略加惊喜,但明显借助蒙太奇
实话实说,第一次在影院观赏该片时,我感觉影片还是不断给我冲击的,主要在于国内同类型影片确实不多,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剧情的走向也还不错。真正给我惊喜的地方主要在于耿浩与康小雨两趟旅程的交迭处,但从内容上来说大家多数会注意到耿浩新旅途中接连遇见的一系列妹子,包括阿凡达女孩、小镇杀马特、泼辣特殊服务人员等,这主要在于观众对艳遇之旅说不清道不明的兴趣。
当然,这些女孩个性上的明显差异的剧情安排就像是一群格调不尽相同,但美艳动人的各色花朵安插在影片的各个段落,她们的几段表现排确实为影片添色不少。阿凡达女孩敢爱敢爱又十分细心,在片末与郝义的成婚也像是影片独特具有的黑色喜剧色彩,而小镇杀马特给影片引来单纯与无知的碰撞,带东北口音的马苏表演又更像是带有黑社会气味的特殊搞笑。这些成功的表演淡化了康小雨文艺在整个电影释放的文艺气息,使郝义这段重新出发的艳遇之旅显得十分精彩,也使电影受众群体更广。
但观者细看会发现,使全片意味深长且真正达到高潮的还是埋藏在平行蒙太奇的两条情感线,它也让剧作内容也在蒙太奇的帮助上安排得更加匀称、齐整。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在《心花路放》中,耿浩的艳遇之旅的展开为一条叙事线,而在其中穿插的前妻康小雨来到大理的过程为另一条线。两条线同时交叉出现在影片高潮,五年后的耿浩打算重回二人爱情开始的地方—大理,他决定将染了色的美好回忆的布匹放回裁缝处,而五年前的康小雨正在离别大理之际邂逅着耿浩。
在这个交叉的剪辑中,台词开始发力并配合镜头顺接剧情。“请问先生你的目的地是哪?”“那请问你的出发地是哪?”“大理大理!”在男女主角在两个时空同时喊出这句台词时,全片最具有情感共鸣处的一个地方出现了,观众感到一股澎湃的力量即希望美好、渴求未来。剧作通过借助蒙太奇的方式真正开始在人物身上涂上丰富的色彩,使两种情感达到饱和并开始交汇。耿浩与康小雨,他们一个是来忘记,一个是来开始,而美好和痛苦就伴随着五年的时间线出现在了他们感情的一头一尾。
这时候,我们似乎都明白了,美好的对面是痛苦,痛苦的隔岸是美好,宁浩在全片设下的黑色幽默的欢喜也无法挡住此刻我们对得失无常的感情的落寞,观者似乎读懂了影片,也似乎坦然了感情。
即使是有套路的存在,但剧作将三幕式应有的起承转折、悬念波折发挥到极大处的同时,发挥了使影片增色不少的表现技巧与蒙太奇手法。这出色的剧作能力与演员导演的双重付出下得到的电影的完美呈现,的确该得到我们的称赞。
最后,留下一句话。我们终将长大,也终将在已有的阴影中找到人生地图的另一边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