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早就想为社区的学员和朋友们写一点东西,但不想竟是在2016回青岛过春节的时候忽然文思难耐就动笔了,后来那年的春天我以Simon English的名义正式开始教学,现在看来当时那股写作冲动的确预示了2016年对我会不太寻常!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1)

引子:我与漏屋前辈的神交

我在2015年的初秋第一次读到“漏屋”前辈在2007发表于天涯社区的老帖,如他乡遇故知般心有戚戚焉;随后又找到他的书,仔细研读后受益匪浅;后来又受启发研读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语教学等领域的理论著作,脑洞大开!

我在2016年1月就萌生了把漏屋先生所推崇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Professor Stephen D. Krashen)的理论介绍给我的朋友和学生们的念头,但每每动笔时就会诚惶诚恐起来:怕自己的“一知半解”辱没漏屋老师的“教诲”,也怕自己的“涉教未深”惹来同行的耻笑。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2)

Professor Stephen D. Krashen

然而在过去这些年里我带学生教英语的过程中,我痛切感受到我们学校那种传统僵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对我们学生的英文学习和应用的,特别是在其中“说”这个方面的,误导和毒害,以及学生们面对实际口语交流时的无奈与尴尬,这让我寝食不安。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二十几年前的我,而我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又经历了多少的迷茫无助、努力坚持和误打误撞!我一直坚信会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二语学习理论,能有朝一日救我们中国学生的英文学习于水火;而现在由漏屋老师介绍给我们的这个克拉申“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历久弥坚,已成为当今二语习得领域里最成功的体系(没有之一),它应该是我们的希望!

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脑神经语言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一再证明克拉申体系(70-80%)的正确性,而各国的二语教学在克拉申体系指导下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形势下,中国有这么敬业的英语教师们,这么发奋自强的学生们,以及这么庞大的培训需求,我们的二语教学没有理由不借势大发展,而我们的学生也将没有理由不彻底摆脱“哑巴英语”的恶名!

连载1:爱愈深误愈切之标准发音

漏屋老师说:

目前社会上有诸多流行的有关英语学习的观点:

  1. 要有外语环境,最好出国;
  2. 要尽早开口说,最好多跟老外说;
  3. 要有人纠正口语中的错误;
  4. 口语不好主要是单词量不够,语法不懂;
  5. 要多背诵多记忆;
  6. 要多听、多模仿标准发音;
  7. 要多练吞音和连读;
  8. 要不断重复练习;

上述观点不仅错误,而且是与事实正好相反!

Simon老师说:

基本同意,但对个别观点有保留意见。


关于标准发音

漏屋老师说:

日本人说英语时“R”与“L”这2个音素不分。语言学家们认为其中原因不是日本人的舌头“硬”,(这不是搞笑,很多人真是这么认为)而是他们日语中的“缺音”现象。

大家都知道英语中大约有44个音素(元音 辅音),而日语只有20来个。

日语本来就没有R 和L这两个音,当日本人成年后学说英语时就很难学会和分辨这两个音了。

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找到成年后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参加语音实验,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听”不出R和L的区别,既然听都听不清,就更别想“说”正确了。那移民到美国的这些日本人每天都会听到大量标准的美音,怎么就“听不清”呢?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3)

Patricia Kuhl 博士

华盛顿大学的Patricia Kuhl博士(见上图)发现成年人在听外语的发音时,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自动寻找对应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即所谓的“感知磁石效应Perceptual Magnet Effect”(Kuhl 1991)。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大脑中,对应接受“R”音的脑神经元和“L”音的脑神经元是分开的,故听到这两个音时大脑会准确激活各自对应的脑神经元,从而清晰分辨这两个音;而日本人从小听到的日语里没有这两个音,而只有与这两个音都相似的一个日语音素r,那他们的大脑中也就只建立了与该音素对应的那一个脑神经元,成年后听英语中的R和L两个音时因为上述“感知磁石效应”大脑都会自动激活对应那个日语发音的那“一个”神经元r,所以分不清这“两个”英语音素。

Simon老师说:

这个道理跟我们汉语中的地方口音是一样的。我老爸是土生土长的浙江绍兴人,从当年大学毕业20来岁被分配去青岛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那一口浓重的乡音几乎未受到青岛土话(我老乡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说的那种,是山东话的一种)的影响,现在知道真正原因啦!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4)

《疯狂的石头》黄渤

漏屋老师说:

根据这个道理,成年人纠正发音的关键是提高耳朵的辨音能力,即需要在大脑中建立对应新的外语发音的脑神经元。大家知道,就某一个陌生的外语音素,假设为A,相近的发音一般有多个,假设为A1、A2、A3…,语音专家的研究表明,针对这些A1、A2、A3…进行极端化的对比辨听练习,就能够促使大脑将A与A1、A2、A3…区分开,进而提高对该音素A的辨识度。McClelland博士(Dr. James L. McClelland见下图)称此方法为“夸张训练”。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5)

McClelland 博士

Simon老师说:

真高兴漏屋老师把我们教师纠正学生发音的语音学原理讲得如此深入浅出!

漏屋老师说:

那要是想不靠教师就解决此问题,有方法吗?

基础好且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多听各种非标准发音,即各种非母语英语口音,如很有特点的德国、法国、俄罗斯、伊朗、印度、日本、香港、新加坡、墨西哥等地的口音;同时多听各种标准发音,即母语英语口音,如苏格兰、爱尔兰、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南方等地方的口音;然后比较它们对同一个英语音素的各自不同的发音方式与效果。此方法的原理同上。

Simon老师说:

以上论述的,只是口语中的语音Phonetics问题,而口语中还有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形式Form、内容Content和应用Use的问题,即用正确的腔调/韵律Prosody(属于音系Phonology的范畴)、词义Semantics、词法Morphology和句法Syntax(见下图)流利地表达思想。就此问题我会在后面的连载文章中“娓娓道来”!

拒绝哑巴式发音法(Simon与漏屋之谈标准发音)(6)

Simon老师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政治学专业

TESOL专家级国际英语教师资格

海外学习工作多年

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

Simon英语创始人

推崇“二语习得”理论

倡导“母语”教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