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如何学习网络(00后如何与网络共成长)(1)

60后如何学习网络(00后如何与网络共成长)(2)

更多精彩的内容,请扫码关注“与网络共成长,高考优等生有何秘籍”专题

历时两个月,从粤东到粤西再到珠三角,南方日报、南方 客户端携手明月镜片踏遍了广东,只为了采访15位“特别”的00后。在新的学期到来之际,让这15位大家眼中的高考优等生,来为包括家长、老师和同学们解答一个受到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够和网络时代共成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六成,网民规模达8.54亿,而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近2亿,触网人群正向低龄化转变。

北大、清华、复旦、港大等名校,在每一个学生求学路上无疑都是一个终极的目标,而在通往这些名校的路上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在如今网络时代,互联网也被不少家长看作是“拦路虎”之一:海量的小网民也正在遭遇着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沉迷游戏、成天抱着手机、影响学习、损害视力等等成为不少家长最大的抱怨,也让00后这些互联网的“原住民”在如何与网络时代共成长这个问题上失去了方向。

作为已经踏入名校的这15位00后,又有什么样的秘籍呢?

网络诚吸引,自律更重要

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抖音快手或者B站,如今在00后的手机中总有一些能够让他们为之心动的应用,而互联网的开放性更让一味的“堵”难上加难,但是我们从采访中发现,虽然在15位高考优等生中既有和互联网格外亲密的,也有远离互联网的,但是能够做到和网络共成长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好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无一例外都是靠自律。

“其实最重要还是‘自律’,很多同学可能就是没有分清现阶段的‘主次’,将过多精力放在各种屏幕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自肇庆的苏喆同学就认为,在学生时代,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自律来控制自己和网络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打游戏不一定就是玩物丧志,也不是每一代人都会被游戏毁掉。”在游戏与学习之间,来自东莞的于灏轩同学的法宝则是“拎得清”三个字,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玩,要分清楚,“高三老师没有禁止我们玩手机,但在学校我会很克制,不去想玩游戏的事情,回家了有时间偶尔玩游戏,就不去想着学习,要避免两个都想要,两个都得不到。”

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来自互联网的诱惑,这些高考优等生们也有自己的“招数”。据来自湛江的林君彦同学介绍,她一旦发现自己有沉迷倾向并无法控制的情况出现,就会直接卸载App,进行强制控制。而来自汕头的林洺桐同学就告诉记者,自己高考前很少玩游戏,但高考结束后他用了短短几周就将“王者荣耀”打到钻石级别。“游戏随时可以打的,但是我的学习任务却必须在高考前完成,作为学生要分清什么对自己更重要,面对游戏的诱惑需要有自制力。”

在不少青少年看来,“拎得清”三个字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并不轻松,这也往往成为了在与网络共成长中青少年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做到自律并且“拎得清”显然不太现实,而对于国家和监管部门而言,也在想方设法通过教育和技术等手段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实现与网络共成长。据笔者了解到,在今年3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指出要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上的使用时间,此外,国家网信办也开始组织各大互联网公司陆续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希望通过技术等手段,来帮助青少年们更好地做到和网络共成长。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善用

互联网如今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想要完全与互联网隔绝似乎并不可能,在这15位高考优等生当中,就不乏“网瘾少年”,但是他们的“网瘾”却能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

被笑称为“年龄不大,网龄不小”,来自阳江的杨景彤同学就透露,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每天使用互联网,多年的网上冲浪丰富了她的思维,拓宽了视野,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她更是引用了自己多年阅读新闻类APP积累的丰富素材,让全文提升一个档次,助力自己拿下高分。

据笔者采访中发现,利用互联网让学习“更上一层楼”的高考优等生并不在少数,同时,互联网更是他们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和培养兴趣的好帮手。据来自广州的罗雯昊同学就表示,她最喜欢的APP之一就是支付宝,但是主要的作用并不是买买买,而是支付宝上面大量的投资研报,“我对投资领域比较有兴趣,所以经常会上支付宝看各种的研报。”来自汕头的陈梓淇同学也直言自己也常常使用互联网,也会玩游戏,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获取资讯。“有人因为互联网影响学习,也有人因为互联网获得成就,这要看在使用网络前是否能够明确自己的目的。”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15名高考优等生中既有对互联网敬而远之的一心投入学习的,也有借助互联网为学习添砖加瓦的,可见互联网本身对于青少年的学习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善用的区别。作为家长个、老师也并不需要因为青少年接触了互联网而感到焦虑,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利用好互联网为学习生活而服务。西方网络专家克里斯蒂·伯纳姆在多年前就已指出:“教育儿童使用网络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在于必须教育父母学会使用它们。”据笔者了解,目前广东省已在小学课堂开展媒介素养学习,使用的是全国首套进入中小学公共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媒介素养》教材。该教材源自广州市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年实践,通过漫画、案例、思考题的方式,提醒和引导小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学会安全地保护自己。

爱护视力有理想是共识

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近视率在逐年的增高,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青少年的近视率有6亿人之多,已经占据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此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关于青少年近视的问题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在采访中我们就发现,虽然高考优等生们近视的也占大多数,但是毫无例外地谈到了对保护视力的看重,同时对于未来,也是有些明确的目标和理想。

作为少有的不近视的高考优等生,苏喆就表示,“从小家里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包括用眼健康的要求就非常严格。”苏喆强调,“得益于从小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教育,我非常注意用眼的卫生,定时会做眼保健操,也会在用眼一段时间后主动看远处和绿色的植物来舒缓用眼疲劳。”而近视在200度左右,来自揭阳的方铭玉同学也表示,自己高中时期,学业任务繁重,在学习累了就会在课间休息时,去洗手间洗下脸,然后走一走,看看校园里的树木,缓解下视觉疲劳。

而在谈到未来,高考优等生们也是颇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目标明确。自认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来自珠海的杨明东同学在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时候就表示:“那是我感兴趣的行业,我也希望学成后能去做芯片研究”。杨明东认为:“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还不够强大,所以我要去努力。通过自己今后几十年的努力,争取能为国产芯片生态系统建设献上一分力。”而最佩服华为任正非的来自珠海的黄森杰同学,则希望学成后能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像华为那样通过科技创新而走向成功。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刻苦用功学习难免会近视”似乎顺理成章,但是通过对15位高考优等生的采访可以看到,真正影响视力的并非学习态度,而是对视力保护的意识是否足够。眼科专家指出,预防近视应从小从早做起,坚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用眼,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而孩子近视后,有许多家长寄希望于通过激光手术彻底摆脱近视的困扰,对此专家也给出了答复:一旦诊断得了近视,眼睛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近视不能治愈,只能科学方法矫正。佩戴眼镜就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镜片作为眼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呵护眼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镜片行业领导品牌明月镜片始终关注青少年眼健康问题,通过高品质镜片产品为青少年儿童眼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以品牌力量助推镜片行业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青少年乃至更多国人带来更为清晰的视觉体验。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屏幕成为了青少年跨不过的一道坎,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青少年保护视力的问题日趋紧迫。在八部委联合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到2030年高中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的目标,甚至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据笔者了解到,在“举国之力”保护青少年视力的推动下,如今爱护视力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在新的学期中,更多针对保护青少年视力的举措将走进课堂,将保护青少年视力的政策落到实处。

撰文:叶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