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华阳国志•刘后主传》,时间是在蜀汉五年(公元262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刘禅和黄皓。原文如下:
大将军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本羁旅自托,而功效无称,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大将军姜维痛恨黄皓的嚣张擅权,上奏后主刘禅,建议杀掉黄皓。刘禅却对姜维表示:“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小臣。从前董允曾对他咬牙切齿,我也非常不喜欢他,你又何必介意呢?”姜维本是羁旅之臣,未能建立功业,眼看黄皓的关系错综复杂,担心失言,便辞谢而出。不久,后主刘禅下令让黄皓拜见姜维谢罪。姜维则告诉黄皓请求到沓中去种麦子,实则是避免受到黄皓的迫害。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枝附叶连”,意为像树枝和树叶一行,互相依附连接,比喻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这也是《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姜维虽然是一员降将,但深受诸葛亮信任,成为蜀汉帝国的军事统帅,可谓兵权在握。但他为何会惧怕宦官黄皓呢?关键就出在“(姜维)见皓枝附叶连”这句话上。
据《三国志•董允传》记载:“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这样就意味着直到董允病逝的蜀汉延熙九年(公元246年),黄皓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不足以影响蜀汉政局。不过,这一情况在董允死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国志•陈祗传》载:“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黄皓都有哪些支持者和党羽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侍中陈祗之外,这份名单中还有尚书令董厥及时任卫将军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异同记》载:“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
诸葛瞻为何父亲的得意门生姜维不满并企图罢免其兵权?说到底就一句话,诸葛瞻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足以富国强兵,他瞧不起姜维这位父亲的门生,想取而代之。可悲的是,尽管姜维的能力不强,诸葛瞻更是连姜维的水准都无法企及,仅仅是一位眼高手低的无能之辈。
参考书籍:《华阳国志》、《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