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1)

写过“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句,可71岁才登科,被称为白头进士,是坚持还是迂腐?是悲剧还是喜剧?

乱世之中,悲喜无常。有这样一位诗人,写过“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句,也有矢志不渝的坚持,他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究竟参加过多少次科举应试,已经记不清楚了,但71岁高龄才登科高中,成了白头进士。是悲剧还是喜剧?我们应该称赞他意志坚定还是嘲笑他迂腐死板?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2)

先说“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名句,读一读这首诗: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3)

晚唐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发。安史之乱后,战争从河北蔓延到中原。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所以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所以作者发出疑问:在这样的战乱之中,百姓如何才能安乐地生活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4)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意思是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词约而义丰,“一”和“万”、“功成”和“骨枯”,运用强烈的对比,发人深思,令人感叹。乱世出英雄,但是,每个将领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干卒的尸骨上的。

后一首同样用夸张手法战争的残酷。前两句借传闻来写出战事的紧张,听说一场战争就百神愁苦,两岸一直在流江征战没有停止。后两句仍用反问和夸张的手法来提示战争的残酷。谁说沧江总是平安无事的?近来江里一直鲜血争流。令人触目惊心。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5)

从诗中可见,诗人是一个厌恶战争、同情百姓,而且颇有才华的人,他的就是晚唐诗人曹松。他的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诗有名句,广为流传,但诗人却不大有名,可见曹松算得上是个冷门诗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6)

更令人感叹的是,曹松在科举仕途上更加坎坷。

据说唐朝时,尤其是晚唐的时候考场风气很腐败,考卷不密封,考生姓名籍贯是公开的,许多真正的才学之士往往名落孙山。但曹松不管这些,他多年坚持参加科举考试,多次失败,非常难堪。但他屡败屡战,名气也随着年纪而逐渐响亮起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光顾这个一直有所准备的人。唐昭宗天复元年,也就是公元901,杜德祥担任主考官。当时朝廷的意思是选拔一些孤贫之人,显示朝廷的美意。于是,这一届科举有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70多岁的老头子及第,号称“五老榜”,曹松成了白头进士。

尽管如此,曹松的进士登科是他一生最后的荣耀。作为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曹松对杜德祥这个主考官(坐主)也是万分感激的,于是,他满怀感激之情写了这首《及第敕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诗》诗献给杜德祥。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7)

及第敕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诗 曹松得召邱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8)

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前一句写自己的心情,得知中举的消息时不是兴高采烈而是泪雨涟涟;“若无公道也无因”,这是讲曹松之前的坎坷遭遇。言下之意是,如果没有坐主杜德祥来主持公道的话,肯定是没有中举这样的好事了,所以他要写诗来感激这个主考官。

颔联用对比手法来展示宴会场面:门前是送敕令的朱衣官吏,喜气洋洋,令人欢乐,宴席上是衔杯喝酒的“碧落人”,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已是即将入土、靠近黄泉之人。通过悲欢的对比,以悲写乐,既突出了曹松白首登科的快乐,同样也隐含着直到白发苍苍才登科中举的悲凉。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9)

颈联的“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才是真正的乐的描写,从上联的乐中带悲转入欢天喜地,因为这两这首诗毕竟是献给主考官的,朝廷主考如此地关照你,让你成为白头进士,你还在哭啼悲伤,当然说不过去了。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白头登科,也很高兴,半夜笙歌能让月光暗淡,明天如桃李一样绽放在春天的,这实际上是在暗示主考官,虽然曹松年迈,但是还可以老当益壮,不必怀疑“尚能饭否”的问题。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白头登科仍然想走上仕途的愿望。 最后两句,则代表了曹松对杜德祥的无限感激。曹松是说,虽然知道隐居之乐,虽然有避世之心,但是主考官对曹松有知遇之恩,曹松必须报答了恩情,所以就不能享受隐居之乐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10)

这首诗既是对主考官的恭维,其实也是曹松内心的悲喜地流露。白发苍苍时才得中进士,快乐中当然是蕴含悲伤的。

更重要的是,诗人曹松坚持了几十年,终于考中了进士,所以还是很想做官的,说得高尚一点,就是通过做官来表达对朝廷、对主考的感恩。

据说曹松中了进士之后,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可惜的是风烛残年,只做了两年官,便与世长辞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诗赏析(一将功成万骨枯)(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