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仕途从29岁开始,那一年他上任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初入官场,疲于应酬,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不久生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才逐渐痊愈。

病好以后他依然没有节制,一如既往地频繁交际应酬,每日迎来送往,吃吃喝喝,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父亲告诫他要“节劳、节欲、节饮食”,朋友建议他以“静坐”来养生,于是曾国藩开始尝试每日静坐半小时。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1)

后来他的官职越来越高,但不管战事危急还是事务繁杂,曾国藩每日静坐的习惯从未中断。“静坐”成为曾国藩修身养性的秘诀之一,后来他给自己制定的“修身十二条款”中,第二款就是“静坐”。

其实不仅曾国藩,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静坐的习惯。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国学大师南怀瑾、“苹果之父”乔布斯等等。如果你也想用静坐来自愈身心,有一本书可供参考,书名就叫《静坐》。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2)

这本书的作者杨定一博士,被誉为“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他和女儿杨元宁都是静坐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推行者。《静坐》以问答的形式,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对静坐的研究成果和个人反思。

《静坐》不是宗教或哲学著作,也并非科学或医学论文。它以科学理论和医学数据为支撑,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能够解答你对静坐的所有疑问,也能让你跟随它,很容易学会静坐的基本技巧。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3)

01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亲身体验,觉知身心的感受

南怀瑾说:最简单明了的静坐方法,就是听自己的呼吸。《静坐》也是从呼吸方法开始,介绍静坐的基本技巧。

呼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但是很少会去关注它。静坐时关注呼吸,留意一呼一吸之间的感受,其实也就是收摄注意力,让心情慢慢平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倾听自己的呼吸,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内观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当然,尽管静坐有一定的技巧,但最重要的是“以身试法”,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体验,亲自去感受它。让静坐不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4)

02 .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缓解压力,促进心灵的成长

现代人总是有太多的烦恼与压力,特别是置身职场的我们,每天如同上满了弦的闹钟,在一个又一个会议,一封又一封邮件,一个又一个PPT中疲于奔命。腰酸背痛、面色晦暗、紧张焦虑,成为很多职场人的通病。

近年来,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下降。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人,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自杀,而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经达到24.6%。

要解决这些问题,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自己去调整情绪,平静心态。我们无法改变现代社会压力倍增的现实,但是我们面对压力的调适能力,却是可以改变的。

曾国藩认为,静坐是去除浮躁,强大内心的最好办法。每遇大事难事,需要做决策时,曾国藩都先去内室静坐一炷香的时间,然后再泰然处之,从而不带任何情绪地做抉择。正如他所说:“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静坐20分钟,持续一周后,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就能有所改进,焦虑、情绪低落、愤怒等负面情绪则大幅下降。不仅如此,静坐训练还可以疏通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部反应从“对抗或逃避”转为“接受现实”,从而增进幸福感。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5)

03 . 荣辱不惊,安之若素——回归澄澈,开启内在的智慧

静坐的本质在于“静”,当你真正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好似经过了清理,变得柔软、安宁而平和。它不被外界所干扰,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与澄澈。

有人说:唯有失去头脑的限制,才能成就充满创智的心灵。当我们在“静”中完全放松下来,头脑与心灵得到释放,才能提升智慧,激发潜能,发挥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静坐不仅有助健康、疗愈心灵,还能影响人的行事作风与待人处事。静坐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争强好胜,不再纠结于得失,也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乐于合作,乐于付出,乐于包容。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这个安宁稀缺的时代,唯有静下来,才能让身体得以喘息、修复,才能让心灵得以清零、疗愈。才能让我们面对纷纷扰扰,做到荣辱不惊、安之若素。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6)

曾国藩说:从静中去养生,从静中去修身,从静中悟道,从静中去练就一颗强大内心。静坐能提高自愈力,减少疾病;能缓解压力,促进心灵成长;能提升觉察力,开启内外智慧。

静坐,这个深受曾国藩等名人推崇的修身养性之道,同样是现代人应对健康问题和心理压力的极佳保健方式。它简单、高效、快速,你我都可以轻松掌握。从今天开始,每天拿出20分钟,开始练习静坐吧!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理(书评静坐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