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河湖纵横,素有“泽国”之称。

3万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文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是五河民歌蕴孕的土壤。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1)

五河民歌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就已形成,是安徽省的传统音乐。

经过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五河、蚌埠为核心,五河民歌播布皖苏两省十几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摘石榴》、《打菜苔》、《洗白衣》等一批优秀节目、产生了马流柱、曹新云、张红曼、薛胜友等一批著名民歌手,鼎盛时期“姐在南园摘石榴,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等风趣歌词伴着优美的旋律随风飘荡,不绝于耳。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2)

五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为表演唱和白口,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多种表演方式,曲调委婉,欢快流畅。

五河民歌的类型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较多,也最具有五河特色。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3)

五河地处淮北、淮南地区和苏北部地区交界之处,其语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渗透,其民歌风格、旋律,既包含着淮北那种侉腔侉调、粗犷豪迈的元素,又有着节奏平稳的和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是淮河中下游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4)

2008年,五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费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要好好保护,继承发扬。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5)

国家一级编导赵新盟先生曾说:“保护五河民歌,必须做到“根深叶茂”,“根深”就是要发展原生态的五河民歌,始终保持着五河民歌的特色;“叶茂”则要推广民歌,扩大影响力,以新形式、新角度来演唱五河民歌。五河民歌与花鼓灯发展同为淮河流域富有特色的艺术瑰宝,两者可以结合发展,近年来,在诸多大型演出中,五河民歌逐渐作为灯歌成为花鼓灯表演的一部分,歌舞并重,视觉与听觉得到了完美结合。”

五河民歌邵作云专辑 五河县河湖纵横(6)

这对于五河民歌的长期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更多安徽文化、活动信息给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