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农民列入“黑名单”的小虫,农业专家呼吁不可掉以轻心

虽然已经入冬,但白粉虱漫天飞舞的场景,想必大家依然记忆犹新,不仅危害农作物和绿化树木,还“乱虫”渐欲迷人眼,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1)

黄瓜、豆角等作物上的蓟马和种植户玩起了“躲猫猫”,在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种植户依然没能占据绝对上风。

田间辣椒、路边景观树木叶片发黄、失水,疑似发生了病害或者缺水,结果在忙活了一阵子后,却发现是红蜘蛛在作怪,白粉虱和蓟马虽小,若仔细辨认,还能肉眼可辨,但红蜘蛛如果不是密集扎堆,且种植户的小数点视力不达到2.0以上,是很难发现的。

如果说以上害虫采取体积小、活动范围大,以及善于匿藏的优势,来争取生存空间最大化,还有一种小虫,则干脆钻进植物的叶肉(潜叶蝇),或在叶片上垒窝(菊瘿蚊),明摆着躲在“窝内”危害你的作物,对,就是这么嘚瑟,你能奈我何?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2)

近年来,白粉虱、蓟马、红蜘蛛和斑潜蝇等小虫危害逐渐加重,逐渐成为农业主要害虫,为农业种植带来了较大困扰,更是被农民朋友列入主要害虫“黑名单”。

对此,农业专家也频频呼吁——“农业害虫已经步入小虫危害时代,农民朋友切莫掉以轻心!”

“接近”小虫,找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小虫之所以难以防治,除了其自身优势特别突出外,还和农民朋友没能充分认识到小虫的特性有关。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虫,细致观察,找出它们的“缺陷”,从而为农民朋友的针对性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白粉虱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3)

俗称小白蛾子,为同翅目害虫,大家所熟知的蝉、蚜虫、木虱、蚧壳虫、飞虱及叶蝉等,都属于此类,它们虽然同属不同科,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均采取刺吸式口器危害农作物。

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可危害,常在叶背处吸食汁液,如不及时防治,在造成作物减产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分泌的蜜露过多,还会诱发煤污病。

白粉虱具有迁飞性,提前防治、同防同治和叶背处施药,以及虫、卵双管齐下的防治模式,才是减少白粉虱危害的最好办法。

防治白粉虱较为理想的配方有:啶虫脒 联苯菊酯 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 啶虫脒 吡丙醚、烯啶虫胺 呋虫胺等。

2、蓟马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4)

蓟马属缨翅目害虫,同时也是约6000种缨翅目昆虫的统称,以锉吸式口器危害作物,以达到吸食植物汁液的目的,经蓟马危害的作物,可致叶片和果实畸形,危害严重时,可致使产量和商品性严重降低。

早上9点前和下午6点后是防治蓟马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具有自闭特性的豆角花,更是蓟马的天然庇护所,一定要在豆角花自闭之前进行施药。

防治蓟马较为理想的配方有:甲维盐 唑虫酰胺、甲维盐 乙基多杀霉素、大剂量甲维盐 啶虫脒、杀虫环 噻虫嗪等。

3、红蜘蛛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5)

红蜘蛛为绒螨目叶螨科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尤其对茄科、豆科、葫芦科、百合科感兴趣,果树和大田作物也是红蜘蛛光顾的重点。

红蜘蛛常爆发于高温干旱天气,且喜爱在叶片背后活动,农民朋友施药时,一定要重点照顾叶片部位。

防治红蜘蛛较为理想的配方有:阿维菌素 螺螨酯、阿维菌素 乙螨唑、联苯肼酯 乙螨唑等。

4、斑潜蝇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6)

又称鬼画符,为双翅目潜蝇科农业害虫,主要危害作物多达22个科,如豆科、茄科、葫芦科等。

以幼虫危害叶肉,形成不规则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致使作物产量和品相降低。

防治斑潜蝇较为有效的配方:阿维菌素 灭蝇胺

一种农药,防治多种小虫,农民朋友可以借鉴

小虫危害的特点是“善移动、善隐藏、高抗性、危害大”,等发现危害再进行施药,往往害虫已经呈爆发状态,不但失去了初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农作物也遭受到较大伤害。

蓟马虫害图解及防治方法(蓟马飞虱斑潜蝇和红蜘蛛)(7)

那么,有没有可以提前预防小虫发生的农药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经验的农户常采取噻虫胺、联苯 噻虫胺、氟氯氰菊酯 噻虫胺等颗粒剂配方,采取底施、沟施、穴施的方式,在种植或移栽作物时进行施药,不但可以防治地下害虫,还能通过内吸传导的方式,可达到预防或降低生长期蚜虫、蓟马、白粉虱、斑潜蝇等多种小虫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