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藤覆荆棘,野草满墓旁。爱人离她而去,独卧野外土丘。谁与他陪伴?独处独息独自到天明。漫漫日夜,百岁后同归一处。

诗经四字句多,也有二字三字其他字等等。前面三段,基本部分类似,只变换几个字。后面两段,每段第一句,变换句子顺序。

现代歌曲中很少有这种悼亡歌吧,但是唱分离的不少,同样是离别,一个是生死相隔,一个是爱而不舍。本质上是一样吧,都是舍不得,因为种种原因生离死别,关系的中断是一样的,以前有的画面都成记忆,慢慢那个人成为生命中越来越模糊的符号,渐行渐远。

古代离别诗词不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等等,这还是生别离,都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最直观的感受,或者大部分人共有的经历就是失恋,无论什么原因最后不能在一起,多少会有些失落。或者小孩子看着难得一见的亲人离开,哭喊着不让走却无能为力,只能任亲人的背影慢慢远去,在巷口拐弯不见……

就像诗人说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就像诗人站在岸边一直目送着友人那艘小船,“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不要哭,也许每个人只能陪伴我们走一程……

诗经雁南归:诗经葛生伤别离(1)

身边一个认识的八零后,因病离世,不是因为新冠。想着活生生的人,之前一起见过面的人,说没就没了。人生真是不确定,或者说无常,想此刻他躺在世界的某个土地下面,可是之前还有聊天呀。

苏轼想到亡妻,“明月夜,短松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生死相隔向谁诉说?

因为各种原因,欲孝而亲不待的人可能更能体会这种酸楚。那个人,你来不及说一声再见,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来不及再跟他说些什么,就这样就永远来不及了。生死相隔,何处话凄凉?

这个人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同事,甚至也可能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一个喜爱的动物等等。

人世这样,诸多无奈,又何怨言?

想到日后,作者期望日后可以再相见,同归一处,只是那时谁又认得谁呢?

如果人生只是今生,归为一处也不能相识吧,又谈何相聚谈何祈祷?若果有天堂作为人类永远的家乡,众人最终会在那边会集,有几人愿意走上回家的路?

有首歌叫《亲爱的小孩》,“亲爱的小孩,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愿逝者安息,生者勉励,都能齐聚永远的家乡,了却今生遗憾。

一次在梦里,梦见爬上一个山坡,从坡上望过去,那边一片金光,灿烂辉煌。但愿不只是梦。

人世多无奈

聚散不由人

何处话凄凉

无语问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