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都知道,这首诗是出自曹操的《观沧海》,但是,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诗的时候,无不为其诗句中的丰富想象,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所感动。
曹操是今安徽亳州人,小时候的他,虽然聪明但是很任性,放荡不羁还不爱读书不修学业。即使也有那么几个人说他此生注定不凡,而且,还是天下的救主,但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以后,也必定不会有多么大的成就。
但是,谁又能想到,当时被大多数人否定的曹操,最后,却成为了一代英雄,而且,还成功的建立了曹魏政权,后来,甚至统一了北方地区。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再说一句:不要因为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不足就轻易否定他,说不定,这个人将来就能做出什么惊天伟业。
这时候,不禁有人就会问了,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曹操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呢?其实,这跟他做的三件事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件事情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他成功的将皇帝带到了自己的根据地,此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他如果对外讨伐战乱,那就是率天子的军队征战。但是,如果是别人来攻打他,那么,此举就是攻击天子,是谋反的行为。
就这样,在其征战的路上得到了很多的便利,并且,有机会来发展自己实力并与国内休养生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各路英雄豪杰不请自来,都想着要投奔于他。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去投奔曹操,获得的官职都是皇帝任命的,而且,朝廷也是认可的。
并且,此时如果去投奔袁绍、刘备等人的话,那么,即使是得到了再大的官职,也只是他们自己封的,名不副实,并不能代表什么。于是,曹操麾下短时间内增加了大量的人才为他出谋划策,征战四方。这一点上,曹操可谓是占据了先机。
虽然,汉朝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亡国之际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他们虽然清楚地知道汉朝是不可能再度复兴了,但是,心里还是对它有着一些情感的。现在,汉朝的皇帝汉献帝在曹操这里,所以,为曹操做事就相当于为汉朝做事。
第二件事情就是实行“屯田制”。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战乱不断,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地出现了大饥荒,于是,粮食则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想要招到士兵,若没有粮食的话,便没有人愿意跟着你,也就是说:只要有了粮食,就可以轻易招兵买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听取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在北方实行屯田制。虽然,屯田制自古有之,并非曹操首创,但是,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却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这一制度的效率比一般普通农民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要快得多,因此,在很短时间就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应。
之后,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将这个政策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是为“民屯”,最终,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他的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让他在短时间内扩充了大量军队。
同时,这些措施的顺利实施,也为他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曹操的这一做法也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更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可以说,此举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件事情就是曹操这个人“心胸宽广”。前面我们说到的两件事情,则为他笼络了不少的人才,有品德高尚的、有一心为曹魏的、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有嫡系的,有投诚而来的…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了他的麾下,曹操都会因其才能予以重用。
曹操特别爱才,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看重的那些有才能的人纳入麾下。像:郭嘉、程昱、荀攸等,就是这样成为了曹操手下的谋士。并且,曹操也善于发现人才,比如:他拔于禁、乐进于行伍之间,而在刘备被吕布打败之后,却称刘备为“当世英雄”。
而且,在这些人中,无论你是个怎样的人只要你有才能,即便,你是一个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贱的人,也会得到曹操的提拔。为此,他还多次发出“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之人。也是因为这样曹操的麾下人才济济,其军队实力也远胜于三足鼎立之时的蜀汉与东吴。
当然,曹操所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还有严惩当时权豪横行的割据局面、稳定社会混乱局势、崇尚礼学重视法律、治军严明等等。但是,仅是通过以上这三件事情,我们便能了解到他的特别之处。虽然,他挟持了汉献帝,这在很多人看来:曹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时群雄割据,军阀混乱,朝廷根本没有控制政局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曹操及时的挟持了汉献帝,得到了“令诸侯”的权力,这才使得他能够名正言顺的使用武力来镇压四方消灭群雄,进而,力求统一中国稳定东汉末期的混战局面。
当然,这里也不乏有他自己的私心,但是,从大局上来看,他的做法是极为正确的。
参考资料:
【《论曹操的人格精神》、《读曹操用人唯贤四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