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新疆喀什市浩罕乡30名致富带头人再次走进馕文化产业园参观学习。“这款辣皮子馕口感不错,辣中带甜,闲置的角落又新增了数个馕坑,不管生产规模,还是就业人数,比我在六月份参观时有了明显的变化。”参观者一边品尝馕家族的“新宠”,一边低声议论着馕文化产业园的烟火气。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风生水起的发展折射出一个庞大全链条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所释放的磁石效应。

喀什的双拥之窗(喀什地区把幸福收入)(1)

家住喀什市和谐小区的古丽克孜·阿不都卡地尔入职馕文化产业园虽然不到百天,但是一手出神入化的印花功夫征服了同事。“初中毕业后我就跟妈妈学打馕,半年时间我掌握了印花手艺。”只见古丽克孜动作娴熟,“啪啪啪”,一个偌大的馕饼瞬间拓印出均匀的花样,然后拿起馕饼顺手一掷,稳稳的落在馕坑边。“试用期每月工资1500元,转正后加绩效到手3000元。午饭按自己的口味任意吃,园区有补贴,8小时工作,轻松舒坦。”说话间,古丽克孜的眉宇间透出了微笑,我要努力成长为像妈妈一样的打馕师傅,谁说女儿不如男?古丽克孜和师傅打制的是直径足有40公分的超级馕饼,她每天要完成500多个馕饼的印花任务。

喀什的双拥之窗(喀什地区把幸福收入)(2)

和古丽克孜“初出茅庐”的职场经历相比,阿里木江·沙地尔和阿不都热西提·亚森早已体味到馕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甜蜜。早年,他俩都是村里的打馕能手,馕文化产业园成立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拆掉了烟火熏绕的馕坑,带上工具进军产业园。“今年三月份,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日子,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旱涝保收’,一家人着实庆贺了一番。”阿里木江拍着身旁阿不都热西提的肩膀说。这样的喜讯在他俩的家族中不断放大,在馕文化产业园站稳脚跟的阿不都热西提相继介绍表兄表弟加入到打馕队伍中。

漫步在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烟火升腾中馕的芳香不时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喀什人做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舌尖美味,或观光、或品尝……一波接一波、走时不忘大包小包带上特色。“目前,加工区有510个馕坑,日产馕50万个,直接带动2800余人就业。因馕产业的磁石效应,就业人数每月都在动态中增长。”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吕元红说。

喀什的双拥之窗(喀什地区把幸福收入)(3)

“每个小油馕的重量误差要控制在2克左右。”在疏勒县馕产业园特色馕加工车间,阿孜古丽·莫明手戴塑料卫生手套,用电子秤精准称量每个油馕的重量。这批订单油馕是出口到塔吉克斯坦的,要严把生产工艺,每个工序不能有一点敷衍,不要小看一个油馕,它是给我们疏勒县和喀什地区长面子的“宝贝”。阿孜古丽用流利的国语说到。相对于地区其他县市而言,疏勒县的馕产业起步虽然晚了“半拍”,但是在稳健发展中日渐凸显出赶超的态势。馕产业园今年7月中旬试运行,不到半年时间,已发展到包括县域、疆内、疆外馕坑771个,日产销接近90万个,带动就业2520余人。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馕的美味在千年传承中已渗透到喀什人的骨子里,从普通餐桌到大雅之堂,它有着深深的民俗文化烙印。如今,喀什馕实现“产业 旅游 文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截至12月12日,喀什地区馕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5.01万人,数以万计的产业大军把满满的幸福收入“馕”中。

(陈喜安 潘彦云)(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