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他的一首名为《画》的诗作中所写下的句子。自古以来,绘画就和书法、插花、品茶等活动一样,是古人在闲暇时寄托情思、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在我国的历史上,也相继诞生了譬如画圣吴道子、画仙张大千等一系列的名家。
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或墨笔勾勒,或碳笔细描,一笔一笔描绘着眼前和心中的风景,也为后世人带来了无数的审美空间与艺术想象。而在我国浩浩汤汤、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的古代文明中,亦是呈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典画作。无论是东晋顾恺之歌颂纯洁爱情的《洛神赋图》,还是北宋王希孟将青绿山水承载其中的《千里江山图》,都值得后世的我们反复回味,感悟其中的意义。
当然,流传至今的也有一些藏着秘密的画作,比如南宋就有一幅内容诡异的“鬼画”,据说直到今天尘封多年,依旧没有人能够揣测出作者真正想要寄寓的真谛。
“鬼画”简介:骷髅幻戏图这幅颇为诡异的画作其实是南宋时期画家李嵩创作的《骷髅幻戏图》,原本是扇面册页,现被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中。
画面中间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一个大骷髅形象。他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一件透明的、似乎是用轻纱制成的长袍,正毫不顾忌地席地而坐。本来一个只有骨架的骷髅坐在市井中间,着实应该是一副很令人恐慌的画面,然而这骷髅却十分不以为然,他左手撑着左腿,右腿弯曲上面还闲散地搭着右胳膊,模样看起来十分自然舒适。
而这个大骷髅的右手中还用细线牵引着一个小骷髅,似乎是一个提线木偶。画家对于小骷髅的神态勾勒也十分精准,它微微张着嘴,手部动作像是在和面前人谈笑挥手,十分活泼生动。
至于这大小骷髅的左右两侧,则分别是两对母子。一对正坐在大骷髅身后,与大骷髅的位置挨得十分近,像是一家三口一般。这妇人年纪并不算大,正微微解开衣襟,在给怀抱中的婴儿喂奶,目光十分的温柔恬静,甚至嘴角隐约带着笑意。
另外一对处于画面最右侧的母子就没有这么自然了。那小孩正趴跪在地上,朝着大骷髅牵引的小骷髅伸出右手,似乎是觉得这是一个很新奇的玩具,脸上饶有兴致的好奇模样。他的母亲则是焦急地站在他的身后,朝自家孩子伸出双手,似乎是想阻挡他和小骷髅接触。
如果先抛开对画作的内容解读不谈,单从构图和绘画技巧的角度来看,画家笔下的线条十分细腻,足可见功底深厚。尤其是大骷髅身上的透明衣衫,纤薄柔软,很是贴合实际。
同样,也有专门的研究者指出,画家在勾勒人物皮肤和骷髅的骨骼时明显刻意做出了区别,一者圆转而富有弹性,一者凝重刚健,毫无轻率浮滑之感。而上色方面,整幅画作采用了层层渲染的手法,浓淡得宜,黑白设计完美地展现了空间感与轮廓感,具有宋朝院体画严谨古雅的特色。
“鬼画”含义之一:生死轮回与两处对比
其实,如果将大骷髅换做是一个正常的男性形象,这幅画作就也并没有任何的诡异之感。之所以被称为“鬼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画面左侧,骷髅牵动木偶,而他背后的妇人却神色平静温柔带来的影响。
毕竟,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集市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与常人一般行动无异、且具有自主意识的骷髅,还会给大家表演木偶戏,那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恐怕也会和画面右侧那个妇人一样,急着把自己的孩子拦住,满脸担忧和恐惧吧。
所以,这幅画作的诡异一方面就在于它的审美情趣并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另外一方面也是画作中人鬼共存却好似十分正常,并没有特别违和的场面让人受到了很大冲击。
而对于《骷髅幻戏图》内容的解读,虽然至今学界都没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也有几种相对主流的观点。
首先便是认为这幅画表现了生死轮回的含义。骷髅毫无疑问是死的象征,而被骷髅吸引的孩子却正值幼年,代表着新生,也就是生被死吸引,这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对死后的世界感到好奇是相互印证的。
除了生与死的对比之外,画作中的另一个对比便是两个妇人的情态。左侧的母亲神色平静,右侧的母亲表情忧虑,她们一静一动,一个似乎正在思考,一个却是正在行动。
那左侧的妇人为什么能够这么淡然呢?不少人都认为她,她怀中的孩子和大骷髅正是一个家庭中的三位成员,正因为是最熟悉亲近的家人,所以才能够哪怕在对方死去之后,以这样诡异的方式存活于世也丝毫不感到忧虑。据说,这也对应了道家思想中的齐物、乐死观念。
“鬼画”含义之二:黑暗现实与诱惑陷阱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这幅画作想要表现的,其实是对当时朝代背景,社会黑暗现实的一种讽刺。
根据历史记载,《骷髅幻戏图》是南宋年间的产物。而南宋政权的建立,正是因为靖康之耻,在外族的铁蹄下北宋覆灭,国都不得不南迁导致的结果。
当时百姓大多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所以便有人认为,大骷髅操纵小骷髅其实象征着统治者的不作为,他身后的妇人孩子正是宫中安逸享乐的贵人,朝廷试图用虚幻的假象进行自我欺骗和对百姓——画面右侧那个试图抓住小骷髅的孩子——的欺瞒。至于孩子身后试图伸手阻拦的母亲,才是当时乱世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当然,也有人从更小的角度出发,觉得骷髅是“诱惑”的象征。大骷髅运用自己的伪装和手中的小骷髅去诱惑其他人,也间接用这种方式保全自己背后的家人。而那些受到了诱惑,正一步步走向陷阱的“小孩”,他们的家人自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便出现了急于阻拦的母亲形象。
这一手法其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不少见,比如《红楼梦》中的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里,贾瑞就曾经贪图王熙凤的美色,却被王熙凤算计,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从此一病不起。幸亏有一个跛脚道人路过,给了他一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据说照镜子的背面就可以救回他的性命。
那镜子的正面正是十分貌美,正朝着贾瑞招手的王熙凤形象,而可以治病的背面里却是一个吓人的骷髅。之所以让他照着镜子的背面,便是想要告诉他,所谓的“美人”都是虚假的陷阱,那实际不过是一个红粉骷髅罢了。
结语
其实就像那句名言,1000个读者的心里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画作的解读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
这正是画家的高明之处,他们运用象征和留白的方式,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而或许,这也就是《骷髅幻戏图》这幅“鬼画”能够流传至今、名扬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