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6课戊戌变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6课戊戌变法(五四学制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预习提纲第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开始了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手握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的贯彻,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财政上,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