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12月16日,长达1200多万字的《刘学锴文集》在安徽师范大学发布刘学锴是学界公认的李商隐研究权威、温庭筠研究专家,也是著名的唐诗鉴赏专家全书长达10卷,22册,系统整理、全面展示了被誉为“唐诗知音”的刘学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唐诗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徽农业大学著名教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安徽农业大学著名教授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12月16日,长达1200多万字的《刘学锴文集》在安徽师范大学发布。刘学锴是学界公认的李商隐研究权威、温庭筠研究专家,也是著名的唐诗鉴赏专家。全书长达10卷,22册,系统整理、全面展示了被誉为“唐诗知音”的刘学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唐诗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刘学锴曾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他用时30年,系统研究文学史上颇多疑问和争议的晚唐诗人李商隐,解开了许多长期纠缠研究者的谜团。他和同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恕诚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掀起“李商隐热”,实现了对李商隐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经典地位的重估。
“这部文集是刘老师穷尽毕生精力,一字一字写在稿纸上完成,凝结太多的心血,承载着刘老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是留给后辈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原会长、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说。
在外人看来,刘学锴是位“做苦功夫”的学者。他自述的经验是不怕麻烦,全面搜集前人、今人已有的校注、考证和研究成果,并将该作家的全部作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细读。75岁时,刘学锴开始撰写《唐诗选注评鉴》,长达300万字的著作,他用4年时间一笔一画在稿纸上写成。2013年初版后,每次重印,刘学锴都会对已发现的疏失进行修改。2019年的新版也不例外,86岁的他又新增修订400余处。
刘学锴早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3年调入安徽师范大学,在安徽师范大学从教40余年,他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准教师们”。
“哪怕是笨人,只要肯下笨功夫,持之以恒,肯定有像样的成果。”刘学锴的这句话给学生邹春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在同样身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的邹春秀身上,依然能看到刘学锴式的“笨精神”。
“备课时间是上课时间的4-5倍。”从教10余年,纵使上过无数次的《文学鉴赏》,每次上课前,邹春秀依然像准备一堂新课一样备课。
“做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假如不是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熟读文史经典,那就要尽量活得长久和健康,用生命的长度来弥补学术的厚度和密度。”如今已87岁高龄的刘学锴依然坚持每日写作、读书。
“下笨功夫、做真学问,锲而不舍、量力而行、脚踏实地,是刘先生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先生的人生智慧与治学经验正在学校传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储泰松说。
作者:方梦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