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的转化,即有无相生一、从实例分析上来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跨过去的思维定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跨过去的思维定式(哲37有与无的转化)

跨过去的思维定式

有与无的转化,即有无相生。

一、从实例分析上来理解

这是具体的,客观的分析模式。

(一)从视觉层面上分析,墙是看得见的,是“有”;室内空间是看不见的,是“无”。

若室的体积是固定的,墙与室内空间两者的相互关系是:墙厚空小,墙薄空大。这也表现了有与无之间的转化关系。

1.墙增厚,则空间变小,墙增厚的“有”,是来自空间减小的“无”,故“有生于无”。

2.墙变薄,则空间变大,空间变大的“无”,又是来自墙体减小的“有”,故“无生于有”。

(二)从认知层面上分析,墙的体积、室内空间的体积都可通过计算得到数据,都是客观存在的,都表现为“有”。

若室的体积同样是固定的,墙的体积与室内空间的体积两者的相互关系也是:墙厚空小,墙薄空大。这也能表现有与无之间的转化关系。

3.墙的体积增加,空间的体积减少,墙的体积增加的“有”,来自空间的体积减少的“有”,故“有生于有”。

反之,也可推导出“有生于有”。

4.存不存在“无生于无”?

无生出来的,便是只能是有,这是直接关系。但新变成的有,对应的那部分无,来自原先的整个“无”,故对应的那部分无,产生于原先的整个“无”,于是出现“无生于无”。

须注意“无生于无”有个前提,生出来的无,必须在之前己经变成“有”了。因为没变成了的“有”,便不存在对应的那部分“无”。

二、从假设推理上来理解

这是抽象的,主观的分析模式。

于是可将“有与无”,进一步可分成四部分:有、新生的有、新生的有对应的那部分无、无。依此便可演示出“有与无”互生的四种形式。

1.有生于无

是指“新生的有”,既是来自“新生的有对应的那部分无”,更是来自原先的整个“无”。

也就是说当人有了新的感知,便增加了有,这增加的有,却来至无的减少,故“有生于无”。

2.无生于无

是指“新生的有对应的那部分无”,是来自原先的整个“无”。

3.有生于有

是指现在的整个“有”,是来自于接纳了、结合了“新生的有”而重新生成的。

4.无生于有

是指现在的整个“无”,是来自于失去了、减少了“新生的有对应的那部分无”而重新生成的。

从上又能看出,无,一再地减少,也还是无限的;而有,一再地增加,也还是有限的。

三、有与无转化的分类

〈只此段参照(哲35)中四种相比关系进行简单增补,余未动。202301260753〉

(一)一体两相的转化

1、一体两分的转化,如墙与室内空间的体积转化,国画的虚实转化。

2、一体两段的转化,如人从小长大,脱贫致富。

3、一体两面的转化。如“科技是把双刃剑”,“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二)一体两极的转化,如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三)两体一维的转化,如两国战争,两人比赛。

(四)两体两性的转化,如水火不容,水来土掩。

202210310653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