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贺明远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

贺兰山马莲滩五十八团二营旧营房远景

我在贺兰山军营服役十三年,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那个火热的战斗集体,为那个时代,为建山守山部队,为官兵们唱着、跳着、喊着,和队友们倾力发挥战地文化的作用,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有无法割舍的战友情谊……

老队长口中的早期师团宣传队

受家父老军人的影响,自己立志长大一定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1973年11月,单位组织去陕西学习现代剧《杜鹃山》,此时我已得知征兵即将开始,故请假没有随队前去学习现代剧。我留下来报名完成体检、政审、定兵后,单位外出学习人员回来,得知我报名参军,单位表态不予放行,理由是我的年龄不够(其实是培养了几年,不想放我走)。经五十八团副团长、接兵团团长赵学祯与固原地委相关领导沟通协商,最终同意放行,使我如愿以偿。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

五十八团前身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二团宣传队与兰州军区文工团部分演员在甘南合作卜拉团部演出后合影

1973年12月18日,我随着同年入伍的36个新兵一起到了贺兰山陆军第二十师步兵五十八团二营六连,经过紧张的新兵训练,下到了班排,只有我一人因有文艺特长被分到了二排五班。师以下各级宣传队都没有编制,但部队又很需要,所以采取变通方法,将宣传队人员编在连队,我们团宣传队编在六连二排的五班和六班,五班是演员班。这样,我便开始了自己在部队文艺兵的生活。 我在贺兰山师团宣传队受到关怀和影响最大的是团宣传队队长杨清竹。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3)

杨清竹1964年随队在宁夏执行任务留影

杨清竹开始是团政治处的干事,后当团宣传队队长,又调到师宣传队当队长,1973年回到五十八团,任九连指导员。1974年因备战宁夏军区国庆文艺汇演,他又受命任团宣传队队长。在与杨队长相处的几年里,他教我学业务,教我怎样做人做事,我也在他那里听到了不少师团宣传队的故事,很受教育,至今记忆犹新。

20世纪60年代末,全师官兵奉命进驻贺兰山,当时战备训练任务特别重,时刻准备打仗,部队驻扎在平罗、大武口、石炭井等地,不久,全师部队全部进驻贺兰山,蔬菜副食品根本供应不上,生活艰苦,文化活动基本没有,尤其是刚入伍的新战士思想不稳定,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1970年1月,杨清竹(1964年入伍)刚调团政治处不久,五十八团首长让他着手组建宣传队。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4)

五十八团宣传队排练节目

团政治处发文,要求各营、直属单位在春节时必须举办联欢会,并派杨清竹下去督促检查协助节目编排,从中发现有文艺特长的战士。

春节后,团首长将宣传队安排在驻防平罗县团部的特务连,另抽调六连副指导员张耀斌担任指导员,宣传队吃住在特务连,排练地点就在平罗县城的玉皇阁。

当时整个形势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切准备打仗。为配合形势教育,需要排练文艺节目,但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剧本,于是就把过去的一些有气势的老歌,如《跟着毛主席》《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等,效仿大型史诗歌舞《东方红》的形式,编排了革命歌曲联唱表演作为整台节目的主题,另又排练了些反映战备、军民关系,及宣扬好人好事之类的节目,在全师范围及地方各厂矿单位巡回演出。

1970年夏,中央号召唱样板戏。师里就把文艺骨干陈葆泉、杨春生、许琼华、董文学、张庆忠、褚延福、金林(不久兰州军区成立京剧队调走)等集中起来,让五十八团宣传队全员加入进去赶排节目。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5)

五十八团宣传队参加八一建军节军民联欢后,在大武口合影留念

当时五十八团要筹备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团宣传股人手紧,忙不过来,将杨清竹留了下来,由指导员张耀斌带队在石嘴山中学与师里人员汇合,在师政治部干事巨兴中带领下联合排练演出。大约11月,宣传队解散,张耀斌带五十八团的队员(除张志强、冯源、赵百灵3人外)返回团部,各自回到原连队。师部陈葆泉等和五十八团留下的3人回了八号泉师部,师领导打算以这些骨干为基础,从五十九团、六十团调来董光平、赵绍臻、殷延平,再接新兵补充正式组建师宣传队。

1970年12月,巨兴中带陈葆泉去银川和大武口招了些文艺兵,年底正式成立了二十师文体队,队长杨清竹、指导员翟玉民、副队长张其兴、副指导员恵银柏、司务长徐海仓,文体队下属宣传队和篮球队。

宣传队编为两个排、五个班。排长分别为陈葆泉、杨春生。5个班中有一个女兵班,约半年后,女兵班解散,女兵分散编入其余4个班,班长分别为张庆忠、许琼华、张志强、董文学。那年宁夏军区和独立师也都成立了宣传队,军区向二十师要一名懂文艺的干部,师部就将张耀斌推荐了去。此时五十八团也成立宣传队,又把参谋郅道宏派去负责团宣传队。张其兴和恵银柏负责篮球队,不久惠银柏回五十八团,政治部秘书科殷正明干事调来篮球队。

师宣传队刚成立时,从大武口八十处子弟学校借调来一位音乐教师,名陈启洪(福州大学音乐系毕业),人很能干,工作热情高,为师宣传队乐队建设贡献很大,原准备将其招干入伍,后因种种原因未能留在部队,实为可惜。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6)

师宣传队早期演出表演剧《补军鞋》剧照

文体队刚成立时,正值农历腊月,天寒地冻,分给文体队住的窑洞破旧不堪,又无取暖用具,不说练功排练,就连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无奈求助于石嘴山市,当时市所在地在石嘴山镇,即现在的石嘴山市惠农区,那时大武口也是一个镇。

在支左人员的协调下,市里在唯一的影剧院附近,找了一处内有十几间房子的小院,又组织人员对房子进行整修,配齐取暖用具,拉去了取暧用煤,让文体队全体去了石嘴山镇,每天就在剧院舞台上练功排练,直到3月份天气转暖方才撤回八号泉(那小院后来成了五十八团驻石嘴山市部队家属院)。宣传队回八号泉后,每天出操、练功都在山沟或山坡上,排练在政治部会议室。

当年第一台节目,上级要求以演样板戏为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只能选排些合适的选场。共排练了三场:《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李小珠扮演李奶奶,张尔玲饰铁梅;《智取威虎山》中的“深山问苦”和“发动群众”,滕腾扮演李勇奇、张子琴扮演小常宝。

炮团刚进驻到宁夏时分布在西大滩一带,该团三连指导员王树槐会些针炙,他同该连卫生员一起用扎针的方法为驻地社员扎针治病,让一个哑巴女孩会发声说简单的话,村里不少人也跟着王树槐学扎针。宣传科干事高文科据此写了歌剧《红医村》,陈启洪老师给作的曲,虽不是很完美,但在当时确较新颖,又加了些小节目组成一台晚会,到银川为宁夏军区和自治区领导机关,还有驻银各部队、五医院等进行演出,回来后又到所属部队及驻地附近厂矿单位进行了巡回演出,反响很好。

1971年五六月,固原地委召开党代会,师宣传队曾受命代表宁夏军区赴固原表示祝贺和慰问演出。

当年七八月份,对八号泉文体队所住的窑洞进行了彻底维修,砌了冬天取暖的火墙,窑洞对面建起了食堂,那食堂即是吃饭地,更主要是练功排练地,破旧窑洞维修由地方工人干,文体队员充当小工,工程在入冬前完工。

10月下旬,师领导要求文体队下连锻炼。指导员翟玉民带篮球队去了六十团三营(在四十一号阵地)。队长杨清竹带宣传队去五十九团三连(女兵们都随队长去五十九团,留在宗别立团部通信连),不久撤回八号泉去了高炮营。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7)

师文体队在八号泉队食堂前合影

文体队下连队锻练期间,特将李本深、冯剑华两人留下修改《红医村》剧本。因该剧演出后上面有人说:“这剧不错,只是没反映出阶级斗争,要改!”他俩的任务就是对剧本再加工,加进一坏分子搞破坏之类的情节。另外,五十八团的革命歌曲联唱,在部队演出后反映这个联唱很鼓劲。因此,叫李本深、冯剑华将部队进山后的训练、施工、营建、生产、生活等方面写几首歌词,定名为《贺兰山组歌》。

同时,派鹿明英去师部医院学习卫生员。宣传队队员在连队锻炼到年底才全部返回师部,准备春节的节目。

春节巡回演出结束后,又开始准备迎接宁夏军区汇演节目。经修改的《红医村》和《贺兰山组歌》基本定稿,可作曲成为难题,杨队长先派人去大武口试探陈启洪老师,被婉拒,无奈只好托在自治区支左的同志设法在银川寻找谱曲的人。

很快有了回音,潘振声愿为两个本子谱曲。杨清竹即赶到银川拜见了潘振声老师,协商好具体事宜。潘振声提出最好让词作者也来,以便在谱曲时对某些词进行修改。返回部队后征得领导同意,杨队长在约定的时间带李本琛和张焕昌赶到银川自治区第二招待所,与潘振声见面后即展开工作。

潘老师每晚7点准时到招待所,早7点离开,他彻夜工作,中间实在困了就爬在桌子上眯一会儿,十多天就完成了《红医村》和《贺兰山组歌》谱曲。

任务完成后杨队长问潘老师有什么要求,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给我换两丈军用布票?”杨队长满口答应,第二天就返回部队找了三丈多军用布票。当杨队长将三丈多军用布票给潘老师时,他只拿了两丈,把剩下的一丈多军用布票连同他的两丈宁夏布票递给了杨队长。杨队长坚持要潘老师将剩下的一丈多军用布票也拿去,但潘老师说啥都不肯。最后杨队长说,这是我个人送给你的,与公家无关,他才收下。

1972年春节,到石嘴山进行拥政爱民慰问演出,市上接待确很隆重,晚上演出结束,市领导徐芊等及二十师支左首长白副政委上台接见,并合影留念。回到师部后,队长杨清竹将《红医村》改名为《春满山村》,同《贺兰山组歌》抓紧排练完成。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8)

师宣传队演出的《红医村》剧照

为加强师宣传队建设,师里调五十九团一营副教导员王明有来负责宣传队工作,王明有工作责任心强,热情高,方法灵活,为搞好宣传队工作,他还主动要求担任《春满山村》剧中老支书一角色,后被任命为宣传科副科长。

这台节目排练完成后,先赴银川参加宁夏军区文艺汇演,然后在银川红旗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51周年演出。演出结束,潘振声专门到后台向宣传队表示祝贺,对他作曲的两个剧目演奏和演唱效果均表示满意。返回部队后,宣传队到各团及地方有关单位进行了巡回演出。

1972年8月,组织上调杨清竹筹建师部礼堂,后又调他去大武口参与家属院的营建。1973年4月,任命他为五十八团八连指导员。

编在马莲滩六连的团宣传队

我第一次接触队长杨清竹,是在五十八团二营六连。1974年2月,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六连二排五班。这个五班就是团宣传队的演员班。演员班当时有汤一平、赵海平、罗晓海、张发录、刘平定、朱业勇、颜辰立、赵继平、贺明远、次天宏共10人,班长汤一平、副班长赵海平同为1971年从青海入伍。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9)

马莲滩五十八团二营营房

六班为乐器班,有魏积乾、丁铁柱、赵桂林、岑晓言、吴华中、吕晓明、张国海、何林生、刘成才、杨昌兴、陈光海、潘洪涛,班长是魏积乾,副班长为丁铁柱。我们这两个班平时在连队参加正常训练、施工、营建等,遇重大活动抽出时间排练节目。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0)

五十八团宣传队在石嘴山市军民联欢演出后合影

1974年春节后,六连奉命从马莲滩开赴大武口农建师砖厂执行烧砖任务。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1)

烧砖从挖土、调泥、打坯、翻晒、码跺、装窑、出窑、装车全是人工操作。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2)

在窑内出砖,每人每班要出3000块砖,高温常使战友晕倒,每次从窑内背出砖都是大汗淋漓,手上磨起水泡,没有配发工作服,所发的军衣军裤都磨出了洞。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3)

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生活条件下,全连战士没有叫苦叫累,在连长赵四保、指导员张治发的带领下,干部战士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班与班,排与排之间开展“看谁烧的砖多、质量好”的劳动竞赛,我们五班和六班与全连一样争先恐后的出工干活。当时部队伙食粗细粮搭配,没有新鲜蔬菜,大多是水煮萝卜和“压缩菜”,偶然全连炒菜时放一筒罐头,有点油花味,但干部战士没有怨言。

参加宁夏军区汇演获得上下好评

1974年“五·一”过后,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34周年,宁夏军区拟在国庆节前夕组织所属军区、师、团三级宣传队文艺汇演。要求陆军第二十师和宁夏军区独立师各选一个团的宣传队,连同宁夏军区宣传队及两个师的宣传队,共5个单位的宣传队到宁夏军区参加汇演。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4)

团宣传队参加宁夏军区文艺汇演,舞蹈《侦察兵》获一等奖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5)

五十八团宣传队代表二十师参加宁夏军区汇演获得好成绩,全体参演人员在宁夏军区办公楼前合影

根据上级通知,我们五班、六班随即撤回马莲滩,备战宁夏军区汇演。团政委邓志芳找杨清竹谈话,让他负责此项任务。待杨清竹抵达六连时,五班、六班全体队员已到齐,为了编排好这台节目,队长杨清竹卯足了劲,亲自编写剧本抓排练。由张发录、赵海平、次天宏、贺明远主演的歌舞《我赶大车送肥忙》,是队长杨清竹一句句曲词,一个个动作反复教排的。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6)

参加宁夏军区汇演舞蹈剧照《侦察兵》。右起前排赵海平、汤一平;后排张发录、吕晓明

小陇剧《看娃》由朱业勇、汤一平、罗晓海饰大爷,贺明远、刘平定、次天宏饰在部队服役的三个儿子,我好至今还记得台词:“红帽徽、红领章,的确良军装真漂亮,看见我娃站眼前,心里喜洋洋……”这个小陇剧是杨清竹在同团宣传股股长郭正明(1959年入伍)闲谝中受到启示,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出来的,剧中人物的动作都是杨队长编排的。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7)

五十八团宣传队参加宁夏军区文艺汇演获奖后,演员班战友合影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8)

贺明远参加双人舞《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演出后剧照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19)

参加宁夏军区汇演舞蹈《红军长征飞渡》,贺明远独舞腾起瞬间剧照

演员周纯林说的《四川干板》是杨清竹用一晩上完成的。歌舞《我是连队泥瓦匠》“我们是连队的泥瓦匠,手中瓦刀亮晶晶,叮叮当当砌墙忙,建设边疆咱献力量……”,生动形象的反映了连队自力更生建设营房的火热生活;《风雨侦察兵》和《我是连队泥瓦匠》是队长杨清竹到大武口找陈启洪老师作的曲,陈启洪是大武口八十工程处子弟学校的音乐教师,毕业于福州大学音乐系,很有才,对我们部队宣传文艺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0)

舞蹈《我是连队泥瓦匠》剧照。右起前排次天宏、贺明远、张发录;后排赵海平、颜辰立、刘平定

整台节目排练完成后,参加师里“八·一”在师部灯光球场举行的团级宣传队文艺汇演,师里决定我们五十八团宣传队参加军区团级宣传队汇演。参加军区汇演的节目有:乐器合奏《喜洋洋》、小陇剧《看娃》、舞蹈《风雨侦察兵》、《四川干板》,宁夏坐唱《唱唱咱们的焦永锋》(焦永锋是五十八团后勤处副处长,当时是部队宣扬的优秀干部,表演形式很热闹),吕晓明的笛子、周纯林的木管和刘平定瓶子演奏等节目很受欢迎,受到军区和部队的好评,结束时每人发了一小塑皮笔记本,扉页上用腊笔刻印的《宁夏军区文艺会演纪念》,加盖政治部大印。此次军区汇演结束后,又到各部队及石嘴山钢铁厂、九〇五厂、矿务局一、二、三矿慰问演出。

借调到师宣传队的日子里

宁夏军区文艺汇演结束后,我被借调到师宣传队,要求我于1974年10月中旬报到。我由马莲滩乘银川至汝箕沟小火车抵达陶瓷沟火车站,前来接我的是师篮球队队员周玉虎。他接过我的行李说:“都排练去了,队长让我来接你。”,笑着说着一路来到文体队驻地窑洞前,我被安排在演员班,与班长滕腾(后提排长)、殷小晶、汝林同住一个窑洞。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都十分关照我。汝林在两天内负责教我完成了舞蹈《风雪巡线》和歌舞《采石歌》角色的排练。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1)

师宣传队到石嘴山巡演合影

当年,部队驻防贺兰山,环境艰苦,文化生活单调,除每周看场电影外,能看到师宣传队的演出是干部战士的最期盼、最奢侈的享受之一。按照师首长要求,宣传队在年底至春节前,组织一台精彩的节目到全师连队巡回慰问演出。

下部队巡演之前,师文体队队长张其兴对全队人员说:连队执行训练、施工、营建十分艰苦,居住分散,很不容易,要向连队同志学习,要演好剧中人,就要先当好剧中兵,把师首长对连队关心送到干部战士心坎上。

下部队巡演中,师宣传队全体做到了正规舞台与连队饭堂、操场演出一个样;为连队演出与慰问地方厂矿演出一个样;观众观看演出人多人少演出一个样。记得我们到黄羊滩农场慰问演出,我和滕腾、殷小晶、汝林、杨怀礼乘坐拉道具的嘎斯车先行,车厢没有帆布篷,身上皮大衣、皮帽子、大头鞋全副武装开进。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2)

师文体队篮球队在固原参加陕甘宁五地区篮球赛合影

贺兰山区峰峦起伏,气候多变,从八号泉出来还没到大磴沟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刺骨,气温接近零下30度,当时公路为“搓板路”(1975年底才开始修铺柏油路),汽车左右颠簸,我为了演出方便,只穿了单胶鞋,不断跺脚,此时班长滕腾怕我脚冻伤,将我双脚抱起放在他怀里,用大衣裹住保暖,一路直达目的地——黄羊滩农场。我们在农场一间仓库布置装台,取暖用的是两个大汽油桶做的煤炉,四个汽灯作为灯光照明,宣传队全体队员仍然全身心的为执行生产任务的官兵演唱。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3)

师宣传队演出坐唱节目

在为石嘴山渡口驻防的连队演出后,我受寒感冒,浑身发冷,返回八号泉营地后,歌唱演员兼卫生员李宁身背小药箱来到我们窑洞,了解我的病情后,直接去伙房烧了碗生姜红糖酸辣汤让我喝下,加盖被子发了身汗,第二天就痊愈了。岁月流逝,但像滕腾、李宁等老战友这种同志亲、战友爱的情感,记忆历历在目。

与连队官兵有情感,舞台演出才有激情。由师宣传队自己编排,有滕腾、马文革、殷小晶、魏孔宝、汝林、杨怀礼、李金录、贺明远等参加演出的歌舞《采石歌》中,有这样的词句:“采起料石心儿欢,我为营建采石忙,毛主席派我守贺兰,战斗的歌声传四方……”当年,部队不管是施工打坑道,还是营建盖房子,都要采石凿料,看到直接反映部队生活的内容,通过动听欢快的旋律和形象的艺术表演,赢得干部战士阵阵掌声。

反映通信兵为保障军令畅通,在风天雪地巡线的舞蹈《风雪巡线》,歌唱演员陈少岛动情伴唱:“灿烂的阳光,照耀在雪山,条条银线,和北京紧相连,通讯战士巡逻在边防线上,挑重担排万难,日日夜夜为战备护银线,为战备护银线,红色江山我保卫,世界风云心中装……”,通过和战友们认真表演打动着观看演出的战友们。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4)

师宣传队全体女兵

所慰问演出的连队,无论担负施工营建还是执行生产任务,都存在“三班倒”,因站哨和炊事班做饭的战士不能观看演出,宣传队暂时没有演出任务的战友就替他们站哨、帮厨,师医院刚做完手术的战友,不方便到球场或会议室观看演出,演员就到病房、炊事班为他们单独演唱。

1970年入伍的女高音李宁,她的演唱气息贯通,气质典雅,音色纯净,风格浓郁,她演唱的《老房东查铺》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被誉为贺兰山军营舞台的“小马玉涛”。

陈凯燕1971年入伍,她除了写得一手好字外,手风琴拉得好,还是一位自拉自唱的演奏员,无论是为连队战友演出,还是为地方牧民演唱,她所演唱的《阿瓦人民唱新歌》以及与乐器班班长殷少平合作的节目给连队战友留下难忘的念想。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5)

左起前排李德荣、杨清竹;后排郝占红、刘喜中、殷小晶、杨泉麓、程希惠、王万春、贺明远

1973年入伍的陈少岛担任独唱、领唱和舞蹈伴唱,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受官兵的青睐。从北京入伍的小提琴演奏员王刚与从银川入伍的殷小晶合说的相声《说一不二》以他们幽默的表演段子,逗得战友们捧腹大笑。

由师宣传队创作的《贺兰山就是我的家》唱出了贺兰山官兵的心声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不但在舞台演唱,还在部队传唱,至今久唱不衰。

宣传队除创作部队建山守山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外,还外出学习地方的优秀剧目,奉献给全师官兵。1975年,由小号演奏员许琼华(后任排长)、梁天玲(后任排长)等战友到陕西咸阳市歌舞团学习舞蹈《给红军送盐》(后简称《送盐》),经过全队队友精心排练,同部队官兵见面。

舞蹈《给红军送盐》视频

剧中《送盐》领舞的扮演者梁天玲、送盐姑娘扮演者李小珠、陈凯燕、肖绍玉、张霞、史晔明、张尔玲等,把为红军送盐途中如何机智勇敢与敌军周旋,最终把盐送到红军手中的情节表达得淋漓尽致;乐队在乐器班班长、琵琶演奏员张焕昌的指挥下,以优美的伴奏使剧情高低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激动,扣人心弦;领唱在独唱演员李宁“雪白的食盐亮晶晶,千家万户,寄深情……”优美甜润的歌声打动了观看节目的官兵;滕腾和汝林扮演的红军下山接应,与白匪激战场面的舞姿;殷小晶扮演的白匪军官,以其残忍与狡诈的一面,在舞台灯光和美术、道具的陪衬下,使整个剧目演出十分完美,给官兵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我们还到宁夏、内蒙多地演出,并热情给前来学习《送盐》剧目的乌兰牧骑等地方文艺团体辅导排练,在军地广大观众留下美好的记忆。因受当时条件局限,宣传队有好多优秀节目未能录制保存,深感遗憾,现将全军文艺汇演的舞蹈《给红军送盐》呈上,献给当年同台演出以及所有贺兰山的战友们。

一个连长的回忆(我在师团宣传队的日子里)(26)

贺明远参加宁夏军区连队演唱组调演后留影

作者小传 贺明远,四川成都人,1956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从固原地区秦腔剧团入伍。2001年4月退休,移交银川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原文编辑:曹益民

本文编辑:徐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