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不难看出苏东坡深谙猪肉的烹饪之道!

猪肉,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重要食材,是国人摄取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而用五花肉做的红烧肉,更是各个菜系的重头戏。

红烧肉,色泽红亮,口味浓郁,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

媳妇曾经问我,为什么中国的菜系、种类这么多。我说,中国地域辽阔,一个省,能顶欧洲几个小国。气候条件变化也大,东南西北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

就红烧肉而言,国内就有三十多种做法,即使原料、调料、香辛料一样,但是因糖色、炖煮、煎炸等技法以及烹饪顺序的不同,整个的烧制过程千变万化。

地域上有山东的、东北的、四川的、上海的、苏州的……,菜系上,有鲁菜的、川菜的、淮扬的……,名称上有红烧肉、毛氏红烧肉、东坡肉、红焖肉、坛子肉、樱桃肉、腐乳肉……

下面就聊聊这道让人魂牵梦绕的名菜做法。

一、原材料

去您信任的商家,买新鲜的五花肉。冷冻的,怎么做都不鲜香,口感不好,会有异味。如果您吃到的红烧肉,香辛料重,那肉一定不新鲜。最好的鱼一定是生吃、清蒸,猪肉也是如此。品质好的猪肉,一定要少放调料、香辛料,吃肉的本香,否则直接用香辛料泡水喝就得了。

五花肉,无论称之为“下五花、硬五花、精品五花”,都是要买肥瘦相间、每层厚度一致、肉层清晰的部位。

二、预处理——烤猪毛

买回来的猪肉,有整块泡血水的,有切块泡血水的。还有加盐、醋、面粉的,就是为了清洗干净。与其费劲巴力的洗干净,不如买好肉。当然,好猪肉确实少,更买不到。

应先烤猪毛。猪皮刮再干净也不行,因为绒毛、毛囊处理不掉。逢猪皮必烤,必须把猪皮烤到黑,起泡。也有拔猪毛的,用小镊子,一根一根拔——太费劲,不欢喜。

烤猪皮,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猪肉变形,肉侧外翻、皮侧收缩内卷,看着影响后面的切块形状——但别紧张,在后续工序中,猪肉又会恢复正常形状。

把烤好的猪肉放到温水中,浸泡10m,刮干净,洗净。

饭店有一种去猪毛的方法:整体上屉蒸,修型,切块,下油锅炸,把毛和毛囊用高温处理掉。高温油炸,肥肉吐油,瘦肉外表面迅速焦化而使里面的水出不来,这样最后成品的瘦肉部分吃起来不柴——我没试过,不清楚这方法到底中不中。

三、定型——蒸煮、过油

要想成品好看,全在这一过程:定型。要想定好型,要先整块处理。

第一步是整体处理。一是煮,冷水下锅,煮20分钟(有煮60m的),这时刚才说的猪肉变形,它又神奇的变回来了,平平整整。二是上屉蒸20分钟。三是炸,不过这么弄的师傅少,绝大多数都是煮一下。

第二步是压和冷却。刚煮出来的肉,温度高、不板正,要把猪皮朝下,上面放板、板上放重物,压。至常温后,压着再放入冷藏冷却。热着放入冰箱,如果让隋卞知道,会说肉冷却的过程中将吸入冰箱的味道;只有猪肉微微凉时,才好切,好修型。

第三步修型。首先是把四周不规则的部分去掉,接着把瘦肉侧凹凸不平的部分修平整。

第四步改刀切块。按照你理想的红烧肉尺寸,对肉块进行计算,画好线,计划好怎么切。一般都是2-3cm的方型。

猪肉整块蒸煮的时间越长,后期成品缩小的程度越小。见到过像蘑菇头一样的红烧肉,肉皮挺大,瘦肉很小,就是整块蒸煮没有到位,后续炖煮过程中,肉继续收缩。

四、肉块处理

在烹饪前,切好的肉块一般先通过水煮、油炸、油煎、煸炒,对猪肉进行去腥、去油脂处理。

1、饭店一般都是油炸

把五花肉去掉水份,6-7层油温,倒入五花肉。这时要注意,油面会突沸,油面上升,注意安全,防止油溢出来。油炸,可以去掉毛茬,使表皮焦香,锁住瘦肉水分,肥肉去油,肉块定型、上色,炖后烂而不碎。炸至表面微微泛起焦黄,捞出备用。

2、家里注重食品安全的,必须进行焯水

冷水入锅,放去腥3件套,缓慢升温。有些大师说,在80-90℃时,猪肉去血污最好,如果超过100℃,血就变成固态了,就被封在里面,就腥——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外表面的和浅层的血污能煮出来,里面的能煮出来吗?所以,更多的大师傅,就是一路升温至水沸腾。中火或中小火焯水就好,不然,把瘦肉弄脱水了,形变就大。

至无血沫,捞出热水洗净——别在争论热水冷水了,家里都有热水器,热水洗一下,方便的很,不麻烦。

3、家里,油煎

热锅凉油,放少量底油,也有不放油的。油煎,对肉块的外形要求高,方方正正的,块相对也要大一些。四面金黄。如果您想六面金黄,也行。

油煎,火不易大,小火慢煎,这样肉表面不会糊。煎出的油,得收藏好。

4、家里,煸炒

煸炒,适合肉块小些的。热锅凉油,中小火慢煸。和煎一样,不能糊了。出油后,油捞出。煸炒至表面微微泛起焦黄,捞出备用。

5、总结(1)饭店一般都是油炸,用时少、速度快。家里,油煎、煸炒,但注意不要糊了,也不能煎炒太老。焯水,就是去血沫,千万不要把瘦肉弄脱水了。(2)有个师傅,在烹饪时,把焯水的汤又倒回去了,说可以使瘦肉嫩。我认为,如果想利用这个汤,那焯水的时候,得换次热水。一个锅焯水,另一个锅烧开,把去掉血沫的肉,转入另一个锅内继续焯水。这样汤里才能没有血腥味吧!

五、备料头

(1)姜片、大葱和小葱(爆锅用大葱,炖煮用小葱)。(2)必须要有的:一点桂皮、2个八角、2-3片香叶。(3)可以放的:1个白芷、3个山楂片、香菜……我觉得小茴香不错。

这里强调一句,如果原材料足够好,各种调料、香辛料要少放、少放、少放……

六、炒糖色

热锅凉油,少放底油,放冰糖,糖色炒嫩点看,倒开水。

糖色要是炒不好,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勇敢的炒,炒到糊,观察全过程的变化情况。一遍不行,再来一遍,有一斤糖足够领会贯通了。

七、烹制过程——对糖色有把握

1、糖色炒好后,放料头翻炒,放入已经处理的肉翻炒——这一步主要是上色。如果想带着糖色煸炒,就要在糖色很嫩的时候放肉煸炒。

2、烹入料酒、酱油、香醋,加热水。

3、先调色、后调口。加老抽调色,有放耗油的。加底口盐,加胡椒粉,味精、鸡精,也可以加一把香葱或小葱。

4、大火烧开后,改中火,见开炖15分钟——上色时间。撇去浮沫、油脂。

5、转入高压锅。老式高压锅要避免糊底,添汤的量要合适,可以放个竹达,上汽15m-20m。电压力锅,因为水消耗少,不用特意加水,按说明操作时间。也可以用砂锅小火炖煮60-90m。

如果想吃有嚼劲的,时间短点;想吃软烂香糯的,时间长点。

6、将料头挑出,肉和汁水倒入锅中,最后定口,开大火收汁。

八、烹制过程——对糖色没有把握

1、糖色炒好后,放入热水,煮2m,倒出,备用。

2、起锅,放底油,放入各种料头炒香。放入肉,翻炒几下。

3、烹入料酒、酱油、醋。4、加糖色水、加热水,也有加啤酒的。

九、收汁

1、改大火收汁(收汁是去水,无法去油),至起泡。此时要防止糊底,更要防止把酥软的肉肉弄烂了。

2、红烧菜,出锅都要勾芡点明油。

3、出锅。如果直接吃,撒入香葱、香菜等。

4、最好是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一夜,第二天上屉蒸。出锅后,撒香葱。

十、烹制过程总结

红烧肉的烹饪过程,有很多条路线。肉块、糖色、糖色水、料头,它们之间可以任意组合。

下面总结了个图,哪条线路都对。

红烧肉的正确方法 红烧肉(1)

红烧肉路线图

十一、上海家庭最安全的做法

下面再介绍一下上海某家庭做法,觉得很不错。内容小有精简、改动。

如果非要吃个安全干净,一是先把猪肉切小块;二是用冷水浸没,水中放半杯料酒。放在水中浸,可以浸去毛细血管中的血水;水中加酒易于肉纤维吸收,去除肉腥。肉不宜多浸,多浸则鲜味尽失,一般浸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红烧肉一菜,水最讲究。水要一次放好,万一要加水,记得要加开水。锅里的水要浸没肉,并高起两寸以上。

点火,火要开到最大,水中再放料酒,并且放半调羹醋。放醋可以让肉质膨松,更容易烧酥;放干山楂,效果更好,香味更足。

大约五六分钟水开了,继续煮五六分钟。期间去血沫,锅边上粘著的,也要去除干净。

用大火滚煮半小时左右后,改用小火焖,以水面不沸为准,至少一个小时。焖的时间越长,越好吃。红烧肉,切忌旺火急烧,要的,就是这个慢功夫。小心汤水被烧干。

肉要焖得用筷子轻戳可通,然后换到炒锅里,开著盖子烧。

这时,要放酱油了,酱油放得太早,肉沾到盐份便烧不酥;放得太晚,只有外层的肉被染上色,不能入味。火呢,要比刚才焖的时候大一点,但也不用开得极大,因为现在肉已烂了,火开得太大,会把肉煮碎。

酱油要选色深但不是太咸的,广东菜里分老抽和生抽,老抽其实是放了焦糖的,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生抽呢,则是色淡味咸,不能用。

做苏沪菜,其实完全可以用上海酱油,有个叫“海鸥特浓酱油”的,就不错。

这样,再煮上半个小时,锅里的水就差不多了,此时,我们要放糖了。糖,要敢放,要舍得放。糖的数量,大约一斤肉一两糖,糖最好用冰糖,冰糖甜度高,味纯,透明度也高,乃是烧这道菜的关键。冰糖块大,要事先敲碎。

放糖的时候,火要开大,放入糖后,汤水会慢慢地厚起来,可以轻轻地翻动肉块,如果怕自己水平不行,担心把肉块翻破的坏,可以用勺子将汤水陷起,再浇下去。

糖放入后,汤水很快就可以收干,所以千万不要离开,如果香味实在诱人,可以蘸一点汤水先解解馋。

等到汤水变得更加稠厚,有油亮泛起来,这道菜就烧好了,汤不用烧得太干,红烧肉汤拌饭,乃是天下极品。

上述做法,和视频大师的做法,都不一样,但一样嗅到了肉香。还是苏大学士说的好,“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时它自美。”红烧肉的根本,一是“红烧”,二是“慢炖”。如果肉好,用白开水煮,蘸酱油吃也杠杠香。

十二、小贴士

看了近百个以上的视频,把大师们的要点汇总一下,可借鉴。(1)最后收汁前,要加点糖,回下甜。不然,会感觉有点苦。(2)做好红烧肉之后,等到快要出锅的时候可以加一些冰糖,这样做出来的肉会更加鲜美,因为冰糖的添加,肉质会多一些粘的口感。(3)料头炒制好后,可以放料包里面,再继续炖、煮。(4)尽可能少用铁锅,多用砂锅。铁锅容易导致颜色变深、变黑。(5)在用火烤、用刀刮猪皮后,猪皮扎眼,方便排油入味。(6)加开水一次加足,或者加啤酒。(7)调料有放这种牌子的酱油、那种味道的醋,什么料酒、黄酒、白酒的,还有鸡精、味精什么的。个人觉得都不是重点,想放就放点,不想放就不放。老百姓的口,没那么挑剔,香就好了。(8)个人喜欢把料头用煲汤袋收集后,在30m 的时候去掉葱,50m去掉料包。(9)花椒、大料等,先用凉水洗净,后泡热水1h以上。泡过的水,不要扔,炖汤时可以用。如果烹饪过程是用油炒料头,一定3层油温,慢慢把料头的香味炒出来,这步不要着急。(10)撇油时,可以留点做明油。(11)收汁时,油泡层到肉的一半时,就容易糊锅了,要看住。(12)红烧口的菜,要色泽红亮,那么上色的方法有哪些呢?糖色,红曲米,橘子水,油煎,油炸,红腐乳汁,老抽酱油……(13)红烧肉,也有把处理好的肉倒入高压锅,把糖色加水后倒入高压锅,把料头炒香倒入高压锅……,高压锅里调色、调口,压完就开造的。(14)如果煸炒,就不要焯水,先用淡盐水浸泡出血水,然后直接煸炒。(15)出锅前再放盐。肉类的蛋白质遇盐后会变性,导致肉又老又柴,所以不能太早加盐,应该等肉炖熟烂后加盐,也更容易入味。不过很多大师不认可,至少放点底口盐,更合适些。(16)收汁后,把红烧肉盛出。剩余的汁,进行勾芡、点明油,淋在肉上。也可以在锅里勾芡,就是别把肉弄碎了。

十三、各种大块肉的区别

有老师傅说,早年,红烧肉是南方菜,红焖肉是北方菜,后来慢慢就融合了,现在只知道红烧肉了,很少有人知道红焖肉。

在网络上或生活中,很多人把红烧肉、东坡肉、红焖肉、坛子肉分不清楚,把方型的红色的肉统称为红烧肉,就像分不清四喜丸子和狮子头一样。

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些肉菜的做法确实越来越融合,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是有区别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区别。

红烧肉的正确方法 红烧肉(2)

大块肉的区别

十四、总结

看了这么多红烧肉的做法,如果让我推荐一款最认可的做法,如下:炙皮→水煮→切块→糖色→煸炒→香料→加水→调色→调口→大火炖→中火煮→收汁→勾芡→明油→出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