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

百里杜鹃管理区文广局 供稿

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民族的附源村,因为地处黔西县城的饮用水源地附廓水库周边而得其名。如今的附源村,附廓水库一汪碧水四周绿树成荫,一栋栋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满族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倒映在波光潋滟的湖水里,构建出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黔西北满族第一村”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2)

附源村村貌(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附源村又名宋家沟,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民族乡的南面,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514户,1991人,村民全部散居于附廓水库周边,其中满族人口占了全村总人口的78%。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4%,是一片林木葱郁,杨柳依依,人杰地灵,山青水美的理想家园。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3)

附源村美景(周燕林 摄影)

附源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传承着丰富的满族文化,流传着许多让人称奇和击节赞叹的传奇故事。在这片不足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国以前曾经出过9个秀才,3个举人。民国时期付德洋先生曾经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后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不幸在贵阳甲秀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坐落在附源村的付德洋先生故居,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其门上有一块匾额,上书“门高行义”四个大字,是当年地方官府为表彰付德洋先生祖辈的孝义节行所赐。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4)

黔西北满族第一村——附源村牌坊(百里杜鹃文广局 供图)

众所周知,满族主要聚居在东北、内蒙古一带,作为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腹地的附源村,怎么会有如此众多的满族群众在此聚居呢?这要从清朝初年说起。宋家是附源村最大的满系家族,完整的家谱保留至今。按照宋氏家谱顺序,今年已经66岁的宋光海是入黔第11代,附源村宋家最小一辈已是第16代。

宋光海说,按照他们家的家谱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率领入川的部分满族清兵留在了今天大方、黔西、金沙交界区域,这是第一批定居下来的满族

“附源村就在三县交界范围处,我们入黔始祖就定居于此。”宋光海说,始祖入黔后,这里一直被称为宋家沟,直到1985年,才改称附源村。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5)

附源村满族文化陈列室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反清,康熙皇帝派清军南下平定三藩。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平定,又有部分随军满族官兵散居于此地,这是第二批定居下来的满族。从此,宋家沟有了宋氏、付氏、陈氏、崔氏等多个满族家族,一直在此繁衍生活了300多年。两批先后定居下来的满族都属于满族的镶红旗人,这就是今天附源村满族的来历。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6)

附源村满族文化陈列室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正因为满族人在南方居住的比较少,聚居在一起的更少,加上附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秀美怡人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浓郁厚重的民族文化、古朴多彩的民族风情,因此附源村赢得了“黔西北满族第一村”的美誉。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7)

附源村村貌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附源村留存下来的满族文化符号主要有:宋氏花坟、武举人陈氏弓弩、付氏匾额等。村里还专门修建有宽敞的陈列室,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有满族服饰、耕作工具、战斗武器以及饮食样品等,以供游客观赏。在村里面100余米长的附源村文化长廊上,还记载着满族的历史及各种风俗习惯。

宋氏花坟坐落在的附廓水库北岸,因墓石上有七十二幅精雕细刻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浮雕图案,故称“花坟”。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8)

百里杜鹃“花坟 ”(百里杜鹃文广局 供图)

花坟建于清咸丰13年(1863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花坟占地318平方米,分为两层台,第一台高出地面约1米,条石砌成,占地265.65平方米,墓右侧有古柏树一株,高20多米,树冠伞形。第二层为坟台,面积51.56平方米。墓室为规整青石砌就,圆形,周长12.5米,高1.84米,分三层,加上基石和盖檐,整合“五行”之数。墓基高出地表10公分,宽出墓壁16公分,呈凸圆形。墓沿有沟头滴水,出檐16公分。墓顶用泥土覆盖,凸形,墓壁由三层弧形条石砌成,每块条石长1米,宽0.42米,每层条石12块,每块条石上有浮雕图案两幅,共计36块条石,72幅浮雕,组合成阴阳八卦中的36天罡、72地煞之数。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9)

满族八大碗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花坟”的浮雕题材十分广泛,其图案有源自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月下追将、草船借箭、渡江招亲,有表现民间艺术的杂技表演、吹笙弹琴、元宵龙灯、歌舞表演,有体现田园风光的花果满园、花鸟虫鱼,有象征喜庆与吉祥的丹凤朝阳、喜鹊闹梅、二龙抢宝,有表现地方风情的男女幽会、花坡场上等等。

据宋氏家谱记载,“花坟”的墓主人是当时宋家沟的富户宋应琦先生,也是付德洋先生的外曾祖父。

附廓水库一湾碧水将附源村一分为二,给附源村平添了几分勃勃生机。村里安宁祥和,田野阡陌,交通便利,鸡犬相闻。远处是山,近处有水,柳岸水乡,房舍俨然,有亭台美池桑竹之属,还有连片成畦、沃野千顷的庄稼地,自古以来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的各族人民。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0)

附源村村貌(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从2009年开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附源村开始着手打造“黔西北满族第一村”特色旅游品牌,先后完成了303户具有满族元素的特色民居改造,改善了全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和普及了全村的满族文化元素,附源村也从此踏上了美丽乡村的嬗变之路。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1)

附源村的满族服饰 (图源:贵阳日报)

在附源村,民居大多是红门、红窗、红色的砖瓦屋顶,灰墙、圆柱、坡面蓝色飞檐,以幽冷彩画为主格调的满族特色民居。满族民居的特色主要体现房顶、屋檐和窗户上,抬头看屋顶,可以看到两条较大的龙,再仔细点就看到两条龙身上都各插着一把宝剑。这是因为满族是一个骁勇善战、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都希望自己拥有降龙伏魔的本领。大龙下面有两条小龙,传说那是龙王的第五个和第七个儿子,可以招财进宝。满族人家的房檐檐板图案是以蓝天白云为主的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在祥云中间有张脸谱,那是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天神的一张脸谱,能够保佑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窗户上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蝙蝠,一种是蝴蝶,它们在方言中都带有“福”字的谐音,代表“双福临门”。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2)

“花坟”上的精美雕刻 (图源:贵阳日报)

近年来,附源村紧紧依托其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满族历史文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项目,积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3)

附源村的满族服饰 (图源:贵阳日报)

目前全村建有果蔬协会1个、大棚166个、经果林基地2300亩,已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具有满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品牌。近几年来,附源村荣获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贵州十佳美丽乡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了一处集观花、赏景、垂钓、休闲、体验满族文化、品尝各种新鲜瓜果和满族特色美食的一方乐土。

百里杜鹃管理区文广局 供稿

编 辑:吴 芳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贵州黔西南最美村庄(黔西北记忆158百里杜鹃附源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