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叫什么仁波切(活佛仁波切)(1)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活佛叫什么仁波切(活佛仁波切)(2)

活佛叫什么仁波切(活佛仁波切)(3)

祈竹仁波切

“祖古”一词是藏语中“转世”或“化身”之意,即某一圣者的乘愿再来的转世者,以继承及继续先世的弘法事业。

有些历史学家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大宝法王是历史上第一位祖古,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在佛教中,一向有高僧及圣者乘愿转世的先例,但在大宝法王以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确认及继承先世地位的制度。

大宝法王曾清楚明确地说出他圆寂后将再生于何处,并嘱咐弟子寻找,这才开创了寻访及确认转世者身份的制度。

在此以后,其他宗派亦沿用了这种制度,开始有转世世系出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宗座喇嘛及班禅喇嘛世系了。在这种制度中,有些圣者会在临终前清楚指出将再生于何地、父母姓名为何、婴儿身上有什么特征等,也有些时候是婴儿能认出先世的弟子或法器,甚至有一出生便懂得念诵经偈等的先例。

在找到初出生之转世者(有时却是在长大后才认出)后,寺方便会把他们迎请至先世所属寺院,举行升座册封认定仪式(亦有汉译为“坐床”)。在此之后,转世者多会入寺修学,继承先世未竟之佛教事业,但也有选择不出家者,情况不一而足。

在众多的祖古中,有些的确是佛陀、菩萨及大修行者的乘愿转世,也有些是修持境界次一等的行者的再世,也有显得甚为平凡的祖古存在。

汉地常把祖古称为“灵童”及“活佛”,其实并不对。祖古中虽的确有些是佛陀化身,但也有纯粹是因为继承事业之目的而册封的情况,绝对不能说凡称为祖古的就是“活佛”。

“祖古”这个名词亦从来没有“活的佛陀”的含义在内(佛陀是圆满的觉者,早已超越生死,又何有“活”与“不活”的分别呢?)

事实上,并非圣者才会转世,我们凡夫亦不断轮回再生,分别只在于圣者可以选择生处,甚或记得前生之事,而且乃因其悲心而选择再生,不同于凡夫之因业力而无奈地再次轮回。

有时会有人问:“为何祖古只投生在西藏呢?”其实祖古之转世并不限于西藏,这纯粹要看他们的意愿与众生之因缘,但投生在藏地以外的祖古,并不易认出、册封。

现今在印度,也开始有洋人、黑人及汉人祖古。在藏传佛教以外,也一样有圣者的乘愿转生,只不过他们并不继承先世之名位而已,例如在汉地佛教中,有不少贡献伟大的高僧或许正是先世圣者之乘愿化身。

在他们圆寂后,又肯定会在另一些地方再次投生,唯一的分别在于藏地有一个制度去寻访及认定这些乘愿转世者而已。这种制度有利于法业之延续,从转世者年幼时便给予最严谨的教育,令他们有能力继续发扬先世的事业。

我们把祖古视为法定的继承人也可,视他们为先世贤哲的真正化身也无不可。现今的人,很多一听到祖古的名便一窝蜂地跑去依止,这是十分愚昧的事!

一个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德行与戒行等,而并非他的名位。就以我自己为例,我也被人称为一个“祖古”,却没有什么德行或成就,家师堪苏仁波切起初只是一位普通的僧人,却因苦学成材及老实修持,最终成为印度色拉寺昧院的方丈,在他座下学习的弟子反有不少是祖古之辈!

至于“仁波切”一词,乃藏语“宝物”之意,亦即“人中之宝”的意思,可用作尊称具祖古等身份的人,但不一定只用于祖古的称呼上,例如家师堪苏仁波切,便是因其学问高,位居方丈而被尊称“仁波切”的,并不因为他是某圣者的转世化身。

何不发给朋友看看?

你若喜欢,给我点个好看

活佛叫什么仁波切(活佛仁波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