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养殖环保要求(蛎害了一人一船日捕三千斤)(1)

神汤沟村渔民收获海蛎子。

海蛎养殖环保要求(蛎害了一人一船日捕三千斤)(2)

渔民将收获的海蛎子装上三轮车,准备拉回家进行分拣。

经过上一轮寒潮之后,近期青岛的气温比较平稳,趁着海上风力不大,胶州湾、鳌山湾等主要海蛎子养殖区开始陆续迎来冬捕丰收季。昨天,即墨鳌山卫街道神汤沟村30多条养殖渔船,集体出海展开捕捞作业,从凌晨4点出海到上午8点,4个小时的时间捕捞上岸10万斤新鲜海蛎子。当天早上,早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整个鳌山湾10多个渔村养殖区一天上岸海蛎子50万斤左右,加上胶州湾红岛养殖区,每天至少有超百万斤海蛎子上岸运往各大市场。记者跟随渔民上船,体验到了在新鲜美味的背后,是渔民冒着严寒捕捞海鲜的艰辛和不易。

【讲述】

凌晨4点出发海上捞“鲜”

昨天凌晨4点,55岁的渔民冯淑江带上准备好的捕捞工具,驾驶跟随自己26年的那条老渔船,向海蛎子养殖区域进发。因为起得早,凌晨海边浅水湾里全部上冻了,手伸出一小会就冻得不听使唤。冯淑江用力拉了好几次渔船发动机,才发动起船只,稍稍预热后便起锚出发。当天同一时间,和冯淑江一起出海捕捞海蛎子的还有神汤沟村的30多名渔民。

“这几天,全村80多条渔船,基本上隔天轮流出海捕捞海蛎子。每天都有几十条船上岸,将大量的海蛎子运到岸上,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10万多斤。”冯淑江介绍,到了海蛎子捕捞季,基本上隔一天一出海。凌晨4点左右,村里的渔船都会集体出发,航行大约半个小时,来到自家海蛎子养殖区,开始拉起海面上漂浮的一根根养殖绳,长在绳子上的海蛎子,一串串地被拉到了渔船上。“早上海上的气温差不多在-5℃左右,刚开始冻得伸不出手来,不过,干一会活之后全身就热了起来。”冯淑江说。

“一根两米多长的养殖绳,至少能收获15斤海蛎子,每根的价值至少20元。别看捕捞海蛎子的过程挺简单,但冬天的海上格外冷,每天同样的动作要重复做几百次,也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工作。从凌晨4点到上午8点多,一共4个多小时,能拉回大约3000斤海蛎子,一条小船每天的捕捞作业,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 ”冯淑江说。

记者注意到,上午9点多,大潮还没有涨上来,几乎同时上岸的有20多条渔船,总共拉回约10万斤的海蛎子。冯淑江将渔船靠了岸,又开来三轮车将海蛎子转运到家门口。冯淑江说,根据经验,这一船海蛎子重量约在3000斤上下。而这几天,他每次出海都能捕捞回差不多重量的海蛎子。

【收获】

两大养殖区日捕百万斤

青岛最出名的海蛎子养殖区在胶州湾和鳌山湾两大海域,其中胶州湾以红岛为主产区,而鳌山湾以神汤沟村为主产区。近几年来,海蛎子因味道鲜美,成为青岛市民最喜欢吃的海鲜之一,随着两大主产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进入冬季后,海蛎子陆续开始捕捞上岸。众多养殖渔船纷纷出海捕捞,把最美的鲜味送到市民的餐桌上。这些天的红岛渔港码头上,总能看到不少头戴黄围巾的渔家大嫂在分拣成堆的海蛎子。当下正是海蛎子肥美的时节,也是海蛎子出货最忙的时候。尽管今冬胶州湾海蛎子产量受到了海星侵扰影响,但每天各码头还是有50多万斤海蛎子上岸。加上即墨鳌山湾海域的20多个渔村养殖区,按照每天捕捞50万斤计算,两大海蛎子养殖主产区每天就有超百万斤海蛎子运往市场。

【价格】

零售价同比上涨了一倍

喜欢吃海蛎子的市民这几天会明显察觉到,今冬海蛎子的价格跟往年相比有些偏高。目前,岛城的海蛎子已大量上市,与去年春节前相比,批发价每斤上涨了五六毛钱,市场零售价至少上涨一倍。神汤沟村渔民称,随着青岛地区海蛎子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海蛎子的品质都比较不错,不仅青岛市民喜欢,而且深受南方人的喜欢。过去海蛎子只在山东半岛地区销售,现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市场都纷纷从青岛拿货,所以产量增加但不愁销路。

神汤沟村养殖户冯丙雪说,他家养殖海蛎子已经20多年,几乎年年丰收,亩产超过了万斤。随着青岛的海蛎子名气越来越大,本地和外地喜欢吃蛎子的人也越来越多,海蛎子的价格也是连年上涨。记者注意到,冯丙雪家刚刚收获上岸的海蛎子,虽然个头都不是太大,但肉质十分鲜肥。

目前,青岛海蛎子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筏式养殖和地播养殖。神汤沟村渔民采用的是筏式养殖,是一种纯野生的养殖方法。据记者了解,目前岛城市面上销售的海蛎子,大部分都是养殖的。从现在开始到春节前,冯丙雪等渔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隔一天出海一次捕捞海蛎子。

/ 链接 / “海蛎子村”神汤沟

“随着神汤沟村海蛎子的名气越来越被市民认可,村里的不少渔民依靠养殖海蛎子走上了致富路。”神汤沟村党支部书记于国青介绍,他们村养殖海蛎子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今冬受天气、环境等有利因素的影响,海蛎子的产量相较于往年更高,每户收入也增长了,预计平均年收入在15万到20万元之间。自从全村养殖海蛎子以来,村民收入连年增高。此外村里近年来还带头成立了神汤沟村渔业合作社,由100余户村民集体入股,共同经营,为村民寻找致富之路。

于国青说,因为有河流从即墨鳌山湾入海,所以这里的单细胞藻类含量非常丰富,给海蛎子生长提供了充分的饵料,非常适合海蛎子生长。每年7月初,海蛎子幼苗撒入养殖区后的一到两年时间内,养殖户基本不需要再喂食,只需要等待海蛎子慢慢长大。随着近几年即墨海蛎子养殖区越来越大,这里也成了青岛地区养殖蛎子面积最大的基地之一。

/ 提醒 / 蒸煮后不张壳别吃

渔民还特意提醒市民,购买海蛎子时,要选择个头规整的、外壳完全封闭的海蛎子,不要挑选外壳已经张开的。如果选择煮着吃,要将海蛎子的外壳完全煮开,外壳张开以后再煮3-5分钟火候最佳。如果是蒸着吃,要等水完全沸腾后再放入海蛎子,待外壳完全张开后,再蒸4-9分钟即可。在蒸煮海蛎子过程中,尽量用小锅,避免用太大的锅一次装太多,会造成海蛎子受热不均匀,导致一部分海蛎子无法熟透。另外,在充分蒸煮后依然不张壳的海蛎子,尽量不要食用。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视频剪辑 吴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