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的虹吸(自发的虹吸)(1)

在古代,一旦发生饥荒,主流操作是开仓放粮。几千年来,偶有一些剑走偏锋的做法,回顾起来令人啧啧称奇。

北宋皇祐年间,范仲淹出守杭州。江浙一带发生饥荒。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范仲淹打出一套“发粮存粮、鼓励消费、以工代赈”的组合拳法,成功保全杭州。而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则记录了范仲淹的微操——将已经暴涨的粮价从每斗一百二十钱定到一百八十钱,引得商贩驱利,纷纷将粮食运往杭州。一时供过于求,既保证了充足供应,商家之间还互相杀价。

“史”喜欢描绘王侯将相的丰功伟业,正面人物身边环绕着童话般的美好。范仲淹治荒的故事,保全了百姓、富裕了商贩,皆大欢喜。但不由得深思一层,饥馑往往是区域性的,粮食涌到价格高企、更有购买力的杭州,那周边粮食还够吗?我们对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只能推测,被虹吸的城市乡村,会在天灾因素之外,承担更多代价

早几个月前,某城居民出不去,跑腿费有的20多、有的50多,有的上百。有限的运力大多被“吸”到了购买力强劲的小区。各类物资也存在这样聚集的趋势。直到供需恢复平衡,相关情况才得到缓解。

最近,各地都缺乏一些物资。有购买力的大城市亦开始虹吸。在A地,抗Yuan价格在7~10元,在B地,价格是5元左右。由于物流业的发达,刨去人为的限制,更多的物资被吸纳到了A地。Drugs同理,最极端的情况,有人从暂未波及的偏远小城囊括物品,运至巨型都市。人各有利益,规则以内的做法我们无法苛责太多。但当烈火蔓延到人力物力本就不充足的小城,情况比巨型都市或许要更惨烈。只不过他们不是范仲淹治下的杭州,声量微乎其微。

以乐观主义结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