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是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发现他的同类。也就说天才的孤独是因为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成为当时世人唾弃的孤儿。

寂寞和孤独的经典语录(孤独的三重境界)(1)

其实人是最不喜欢孤独,而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物种了。从人类的进化到今天都是如此。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而选择了群居生活,由起初零星的村庄到小镇再到大都市,依然在演绎者群居式的生活。

而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向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牧歌。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美其名曰诗和远方。

没有人喜欢孤独,更别说长期的孤独了。除非是主动接受,并养成习惯,在习惯里靠近整个大自然,且无限的接近神灵与宇宙的奥秘。因为人只有在独处的时,才面对的整个自然和万物之源。“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寂寞和孤独的经典语录(孤独的三重境界)(2)

“我不喜欢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这歌词对孤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可以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充其量是寂寞,自怜罢了。而真正的孤独它是自足的。

孤独是一个成功的人独有的特质。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处不胜寒的独处与恬淡。

书上说: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为他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

我说:一颗纯粹的灵魂,你理解与不理解他都不会悲欢,因为他深谙这是他必过的关。

“二十文章惊海内,半世风流半世空”的李叔同大师三十九岁出家定慧寺时,据说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寺门外哀求三日他都没有回头,世人多不理解,而他那颗纯粹而孤独的灵魂不悲不喜,一心向佛终成一代大师——弘一法师。

寂寞和孤独的经典语录(孤独的三重境界)(3)

网上说:孤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就是你给任何人都聊得来,但哪一个又都不是你的朋友。这给阿桑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却是一群人的孤单。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我们常人眼里的孤独,大多是无聊的自厌与欲望,是寂寞的自怜与排遣,并不真正孤独的恬淡与心安。

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独”才是孤独第一境界的凄美展现。

所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剧就时常发生。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耐得住孤独,并从孤独中破茧成蝶。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背后有燕妮,工作中有恩克思,并留下了不朽的巨著《资本论》。马克思是幸运的,是孤独后的恬淡与心安。是孤独第二境界的恬美展现。

人文始祖伏羲当年宛丘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下了先天八卦,至今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其真谛,才是孤独最高境界的完美展现。

寂寞和孤独的经典语录(孤独的三重境界)(4)

【后记】这篇文章完全是我自己的心得,并首次提出孤独的三境界。我无意亵渎任何一个先辈,恰恰怀着一颗敬佩之心,从我个平凡人的角度去理解,去评判。当然了我只是在光辉之外游走。还望师友们多多指教![祈祷][祈祷][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