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储存可是个技术活,

做好了,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弄错了,反而让食物早早变质。

冰箱不是食物保险箱

用错当心得上“电冰箱肠炎”

冰箱不是食物的保险箱。低温环境下,病菌只是被抑制、停止生长。

在适当条件下,病菌仍可繁衍滋生。而若干种特殊病菌仍然能在零下的低温环境下滋生繁衍,恣意妄为。一不小心,你就容易得上“电冰箱肠炎”。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1)

所以,应尽量按照不同食物不同的保存天数冷藏,避免食物变质甚至中毒。

特别是青菜、肉类、水果等,它们的存储实际上很有讲究的。

这些食物别再放冰箱了

1、密封后的绿叶菜

蔬菜带水存放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叶类蔬菜生理活性较高,密封太严、水分过多,更容易腐烂变质、掉叶。

存储方法

放入冰箱前不要用水清洗,直接将其装入留孔的保鲜袋中放入冰箱保存。

不要贴近冰箱内壁,避免冻伤,储存最好不要超过3天。

2、西红柿、没熟的水果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2)

在低温下,西红柿中与产生芳香物质有关的基因就像被“冻僵”了,导致其风味大打折扣。

尚未熟透的水果放入冰箱冷藏,会因为低温寒害而持续处于未熟状态,就算移至室温,也很快会腐败。

存储方法

西红柿放在常温下储存即可。

水果买回家后,要尽早恢复购买时的状态,例如购买时水果是冰的,表示已经冷藏过,买回家后就要尽早放冰箱;如果是在常温下购买的,则要等散热、成熟了再冷藏。

3、裸露的剩饭剩菜、切开的水果

食物之间容易串味,还会增加细菌交叉污染的风险。热的饭菜直接放入冰箱,会引起水蒸气凝结,促使霉菌生长,导致冰箱里其他食物发生霉变。

存储方法

剩饭剩菜应凉透后用保鲜盒、保鲜袋等干净的容器包好再放冰箱,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切开的水果应该盖上干净的保鲜膜后放入冰箱,吃之前可以把表面的一层切掉。

4、蜂蜜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3)

蜂蜜放冰箱后,会加速其糖分结晶的速度,容易出现沉淀,从而变得很难舀出来,还影响口味。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变化并不影响蜂蜜的安全性,也不影响它的营养价值,只是会影响到口感的均匀程度。

存储方法

蜂蜜糖浓度很高,渗透压比较大,自由水分很少,微生物也无法繁殖,常温下阴凉处保存即可,无需冷藏。

调料、根茎类蔬菜存储有秘诀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4)

调料、根茎类蔬菜可以放在冰箱,也可以在阴凉处常温储存。

葱姜蒜中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品质,如果放在阳台会变干,而放在冰箱又会发芽、长毛。可以把锡纸剪成合适的尺寸,将葱姜蒜分别包装,包裹时尽量将锡纸紧贴住食物,然后放在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这样即使放2~3周也不会变质。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5)

而土豆、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等可在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放在家里通风阴凉处即可。

根茎类蔬菜以根部朝下的方式放置,这是因为蔬菜本身是竖着生长的,保持竖直向下能维持其生命力,保存时间更长。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6)

不常喝的绿茶茶叶放冷冻

高温会加速绿茶中叶绿素的降解,如果绿茶受潮,还会加快变质速度,甚至发生霉变。

夏季最好将绿茶装进密封容器,再放入冰箱。如果想随时喝,可将绿茶放入冷藏室,但若是未开封的茶叶,想保存一年以上,应放入冷冻室。

夏天坚果放冰箱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7)

坚果油脂成分较多,在紫外线、氧气和水分的影响下,脂肪会发生氧化,导致酸败、变质,产生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

夏天天气潮湿,坚果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软,甚至受到霉菌的侵害。

坚果买回家后,建议先趁干燥时分装成一次可以吃完的量,密封后放进冷冻室。

干香菇、虾皮等干制品先暴晒 再冷藏

这类食物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容易霉变、生虫或者吸潮变软。

若开袋后没吃完,建议将其先在太阳下暴晒或放入微波炉内加热,确保去除水分、杀灭虫卵。待冷却后用密封的容器分装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

粮食分小包冷冻

健康提醒5类食物不要放冰箱(这4样食物尽量别放冰箱)(8)

在夏天,豆子、大米等都很容易生虫。如果把它们提前分成一次能够吃完的小包,包严实后放在冷冻室中,冻两三个星期,虫卵就不能正常“萌发”了。

可优先购买抽真空包装的粮食,因为玉米和大米等都是霉菌喜欢的食物,但真空条件下,霉菌很难活动。

馒头、面包等淀粉类食品

这类食物如需储藏时间超过三天,应当用塑料袋分装成一次能吃完的独立包装,封严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吃前充分加热即可。

夏天到了,就要吃个新鲜

冰箱可别再用错了~

请立即点赞,嘻嘻。

内容综合自:生命时报、央广健康等 编辑:乐康 制图:黄冉兴

图片来源:123RF、SOOGIF、giphy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