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倡“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牛奶呢?牛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本草纲目》有一首“服乳歌”:“仙家酒,仙家酒,两半葫芦盛一半。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李时珍将牛奶比作神仙饮的酒,常服可以恢复体力,返老还童,长命百岁。

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入心、肺和脾、胃经,具有滋润肺胃、生津润肠和补虚的作用,可以治疗营养不良、久病体虚噎膈反胃、消渴、便秘等病症。

严重的噎膈类似于西医的食道癌,有个治疗药方叫五汁饮,就是用牛奶和甘蔗汁、韭菜汁、梨汁、藕汁配合做饮来治疗此病,既能滋阴降火,又可以补充营养,是一个很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消渴类似于西医的糖尿病,牛奶食疗也是同样的道理。

牛奶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钙、多种维生素和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可以促进发育,镇静安神,抗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为久病体虚如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主要滋补饮品。然而并非人人可以饮用牛奶,每天一斤奶并不能强壮一个民族。

—无论走进哪一家超市,牛奶制品都会占据大半个货架—

2008年,我治疗一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她因为体质虚弱,听人说喝牛奶可以增加营养有利于疾病恢复,喝后反而导致了慢性腹泻。一天大便五六次,体重一个月减了数十斤,不但吃饭完谷不化,连药片都不能吸收,原封不动地拉出来了。我给她吃中药先调理脾胃,一个月后体力恢复了才开始治疗类风湿。

牛奶的性味毕竟是偏于寒凉的,它的作用主要是滋阴和降火,如果是素体脾胃虚弱,或者是身体里面有寒湿的人,喝了牛奶后不但不能吸收它的营养,还可能造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中医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本草经疏》说:“脏气虚寒,滑泄不禁及胃弱不思食,脾虚不磨食,并不宜服。”

喝了牛奶后肚子咕咕响怎么回事?

六种没有营养的牛奶(牛奶营养丰富便携即食)(1)

喝牛奶不能吸收并不是个别人的现象。而是大多数国人的通病,牛奶里含有乳糖,全世界成年人有2/3的人不吸收乳糖。对牛奶吸收量最大的是白种人,黄种人中有70%的人是不吸收乳糖的。要消化吸收牛奶,小肠必须具备一种乳糖酶,很多中国人并不具备这种酶。喝了牛奶后肚子会咕咕作响,腹胀腹泻很不舒服,就是因为乳糖过剩,在大肠里发酵,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乳酸的原因。牛奶增加了肠胃蠕动引起腹泻,对患有溃疡病、结肠炎及其他肠胃病患者,会病情加重。

有人说饮牛奶能补钙,但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以牛奶为主要饮料,为什么骨质疏松发病率反而更高呢?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会引起钙的流失。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药物后如果再喝牛奶,牛奶中的钙质和磷酸盐会妨碍铁剂的吸收。

当然并不是说牛奶绝对不能喝,要喝牛奶首先得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另外要有合理的方法。比如早餐不要只喝牛奶,不要空腹喝牛奶。空腹喝牛奶能加速胃肠蠕动,造成吸收不良。而且平衡膳食的原则要求同时食用多种食物,喝牛奶时最好与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玉米粥、豆类等同食,这样才有利于营养平衡。

上文中提到了一些人不适合喝牛奶,那么,不适合喝牛奶的人依靠什么来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呢?

别急,人们之所以将“有营养”、“补钙”和“牛奶”紧密联系起来,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优质蛋白质还有其他丰富的食材来源,猪瘦肉、豆类(尤其黄豆、黑豆)及豆制品、鸡蛋、鱼等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等其他营养。

六种没有营养的牛奶(牛奶营养丰富便携即食)(2)

仅以黄豆和豆制品的代表——豆腐干为例,和牛奶来比较一下,用以说明其所含营养成分的比例构成。

六种没有营养的牛奶(牛奶营养丰富便携即食)(3)

如上图所示,每100克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为3克,而黄豆的蛋白质含量是35克。黄豆直接食用方法比较单一,豆制品的种类就非常丰富了,其中每100克豆腐干的蛋白质含量为16.2克,也是远远高于牛奶的。但是要注意,如果做成豆浆,每100克的蛋白质含量仅为1.8克。

再来看看备受推崇的牛奶宣称的补钙优势,是否可由其他食材替代呢?

每100克牛奶中钙元素的含量为191毫克,而每100克黑芝麻中钙含量高达780毫克、河虾钙为325毫克、炒花生仁为284毫克,上文提到的豆腐干每100克含钙308毫克。可见,一些鱼虾和部分豆制品的钙含量并不低于牛奶。

但不可否认,牛奶的确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即食产品。但我们也未必要强迫自己的胃来适应牛奶,以期吸收更多的营养。学中医,谈养生的聚友们,把精力放在那些丰富的食材上,把他们转化为营养可口的美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