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资管行业怎么管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资管行业怎么管理(资管转型过渡期进化八大事件)

资管行业怎么管理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大资管行业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总体来看,当前资管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管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另一方面财富管理需求增长的同时,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仍然有待深化。

回望整个转型过渡期,资管行业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推动与市场驱动下,资管产品不断丰富,新的趋势也正在形成。21世纪资管研究院梳理了过渡期以及今年以来资管领域的八个事件。可以预见的是,从需求端出发,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从供给侧来看,投研能力构建与金融科技赋能,将成为资管行业转型进化的重要方向。

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细分行业规则逐步明晰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资管行业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针对各细分行业的规则逐步明晰。

在银行理财方面,《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陆续落地。

在保险资管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已在2021年正式出台。

在产品方面,《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也先后落地,对现金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对于资管行业,特别是银行理财公司而言,各项规定的逐步落地和出台,有利于理财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组织体系,推动理财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和持续稳健运行,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

二、理财公司持续扩容,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

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30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7家已获批开业。2022年上半年,先后有5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银行理财公司正持续扩容。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65.66%,理财公司平均资产管理规模(AUM)约7656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6.26亿元。

同时,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的进一步降低,理财投资者数量也得以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比99.08%;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3.72万个,占比 0.92%。

三、商业养老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等,标志着探讨多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建设中。商业养老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未来或将进一步影响资管行业生态与格局。

在银行理财方面,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随后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截至2022年6月底,已经有27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23.1万名投资者累计认购超600亿元。

在公募基金方面,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证登也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平台运作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暂行规定》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了在试行阶段,拟优先纳入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未来,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将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稳定的增量资金,也将成为公募基金的进一步扩容的重要机遇。

四、银行理财主题产品涌现,政策利好打开空间

过去一年,资管行业的差异化发展呈现积极态势。譬如在银行理财公司方面,头部理财公司积极布局固收类、固收 、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养老理财、公募REITs理财、理财 慈善等创新产品与形式涌现;合资理财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更倾向于主打突出多源头资产配置的中高风险混合类理财产品。在信托方面,慈善信托、绿色信托、普惠信托等产品也均有实践落地。

产品差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题产品的陆续涌现。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2022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134只,存续余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44 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理财市场积极推进产品主题创新,2022年上半年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56只,募集资金超16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在市场扩容方面也迎来利好政策。2020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跨境理财通”按照购买主体身份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央行广州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合计25836人,包括港澳投资者16726人,内地投资者9110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8941笔,金额82880.54万元。

五、公募REITs屡现爆款,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落地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国内市场迎来公募REITs元年。此后,证监会、交易所、基金业协会等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一系列文件,支持和鼓励公募REITs发展,并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公募REITs制度体系。

今年内,公募REITs发售屡现爆款。譬如今年发行的国金铁建高速公路REIT,产品无论是公众认购还是网下认购都远高于拟发行上限,而此前发行的华夏中交高速REIT,仅公众认购部分吸金就超过了800亿元,最终有效确认比例仅约为0.84%。

公募REITs的陆续发行,为资管机构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公司作为资管行业主力军,积极进军公募REITs市场。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2日,理财公司已发行了6款名称中含有“基础设施”的理财产品,产品募集方式包含了公募与私募。

六、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委托投资范围进一步明确

今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7号)》,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9号)》。

两个文件的发布一方面拓宽了险资可投金融产品范围,丰富了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明确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范围,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效率,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而言,两则新规的出台,保障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同时也为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奠定了规则基础。

具体来看,在险资可投金融产品范围方面,新规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债转股投资计划等纳入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在新规落地后,光大永明资产受托光大永明人寿非投连账户通过直销方式投资了由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天天盈理财产品”产品,成为监管新规下保险资金与理财公司的行业首批合作。

七、银行理财迎来破净首考,进入真净值时代

今年一季度,股债市场震荡剧烈,银行理财迎来资管新规施行后的破净首考。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近六个月所有在运行的理财产品中有2352只跌破净值,其中,近1月发行的有1868只,占所有破净产品的79.42%。

二季度,随着市场波动趋于平稳,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下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在全部续存的32982只公募理财产品中,除未披露最新净值的13104只理财产品外,共有878只产品破净,即净值小于1,占产品总数量的2.66%。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在下降;第二,权益市场波动大;第三,产品非标占比低;第四,产品结构方面的原因。此外,银行理财呈现公募基金化特征,进入真净值时代。

八、公募行业迈进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牌照制度调整优化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方面,《意见》提出了5个具体方向。具体到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方面,《意见》明确了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业大方向。

具体来看,包括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坚持专业、诚信、合规的监管导向,强化发起人道德操守、执业声誉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审核,审慎有序核准自然人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严防行业无序竞争。

《意见》同时明确,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业内分析认为,《意见》支持基金公司专业化发展、集团化运营,设立REITs子公司、养老金融服务子公司、投资顾问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