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2)

​对于香炉,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仪式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远古,甚至语言和文字还未系统化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重与上天、神灵、祖先的交流了。最早的香炉和祭祀、占卜有关,祭天拜地、求神问道是很庄严的事情,其礼仪规制在历史的更迭中不断完善和积累,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在数千年演变中,香炉的材质、器形、工艺、用途都在发生着变化。最终,从“用”逐渐升华到了“藏”。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4)

宋以前,礼器主要以青铜器和陶制器皿为主。宋代瓷器的极大繁荣,开启了用瓷器全面仿制先秦礼器之先河,香炉文化也由此而发展。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5)

元代是个多元文化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在品种上做了更多的创新,器型以中小型香炉为主,工艺上,首次创烧了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瓷器表面呈现蓝、白、红相间的花纹。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6)

具统计,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元青花有三百多件,元釉里红有数十件,而青花釉里红仅有三件。这是因为元釉里红呈色不稳定,其晕散特性比青花更甚,两者因晕散而互相渗透含混,呈色趋向于发灰、发黑,所以很难有成熟的作品,存世也就更为稀少和罕见。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7)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美品大赏:青花釉里红高士图三足炉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8)

元代青花釉里红三足炉,高4.5厘米,直径5厘米。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9)

器型规整,胎体适中。器身用青花绘制高士憩于庭院,坐而论道的场景。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0)

人物坐姿舒适,表情生动,绘画线条随意二舒展。人物上衣使用釉里红平涂,灰暗而晕散。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1)

青花发色浓艳厚重,结晶斑明显。釉面散布铁锈斑,底足镂刻,三足鼎立。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2)

露胎处,麻仓土特征明显。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3)

小小器物,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工艺特色,有趣而罕有。

元青花里的斑点(其釉里红不常有)(14)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