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版话儿”快速关注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1)

版主按

如果一个故事可以凭借鼓膜的共振流进人们的心里,如果可以用耳朵叩开文字符号组成的意象世界,阅读行为会延伸出怎样的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声书跃出了传统的电台广播、CD光盘的范畴,为人们的阅读生活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涉足有声书业务的企业都做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有声书市场前景究竟怎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对三家涉足有声书业务的单位进行了采访,它们的做法可作为业界的参考。

博集新媒:推动“纸听同步”

播放渠道:蜻蜓、喜马拉雅、咪咕等音频平台。

产品特色:选择自带粉丝的主播制作有声书,非虚构类作品设计成节目课程。

制作方式:30%的作品自主制作,70%的作品与其他音频制作商合作。

“从数据上看,电子书不再是出版社数字出版中一枝独秀的业务。有声书正成为一块好吃的‘蛋糕’。”近日,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积川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博集新媒是在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数字传媒事业部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博集新媒2016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其中20%来自声音业务线。邹积川认为,随着相关产品陆续在付费平台上线,有声书领域还将迎来新的增长。

有选择有重点制作

博集天卷2014年就上线了有声书产品,但真正开始大规模制作,是从2016年开始的。截至目前,博集天卷制作有声书将近300个品种,总时长近3500小时,其中有40%是付费的。邹积川表示,经过对于市场动向的两年观察,2016年以来,博集新媒目前有30%的作品选择自己主导制作,70%的作品与其他音频制作商合作。

邹积川举例说,对于博集天卷策划的像“法医秦明”系列这样的大部头作品,博集新媒会通过主导制作,开发出拳头型精品。2015年,博集新媒迁入新办公场所后,专门在办公区建立了录音室。在主导制作时,博集新媒更倾向于找自带粉丝的主播,“法医秦明”系列在选择主播时,虽然考虑过有声演播界的大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做悬疑类有声作品较多的演播者一来,他在喜马拉雅电台上的粉丝超过43万。“重磅作品与演播者之间能够起到互相带动的作用。”邹积川表示。

目前,博集新媒的有声书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蜻蜓、喜马拉雅、咪咕等合作音频平台,它经历了免费期(通过授权获得版权费用)到计费期的变化;二是传统电台方面,由过去输出版权转为输出成品。“正是因为有这样两个渠道,我们在制作有声书时,会考虑时长、段落,适合电台播出。”邹积川说。

尝试推动“纸听同步”

纸质书、电子书与有声书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出版业探讨的话题。在邹积川看来,相较于电子书,有声书对于纸书影响最小,带动作用最大。这是因为有声书的产品形态、使用习惯与纸质书、电子书不同。“有声书是伴随性的产品,可以让读者适应碎片化时间来使用,它并不影响读者静下心来看一本书。通过声音的二次加工和演绎,有声书给读者带来的不只是单纯的想象。”邹积川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声书和纸书同步推出,是博集天卷与博集新媒正致力推动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桐华的作品《半暖时光》,是博集天卷做得最早的纸书与有声书同步发售的作品。邹积川认为,在纸书制作过程中,有声书制作可以同步进行。而有声书的推出,能够在相关页面提供纸书购买链接,帮助出版社从互联网渠道获取更多流量,对图书宣传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对于非虚构类型的作品,博集新媒会贴近用户的需求,将其设计成节目课程的形态。邹积川举例说,在制作台湾营养师邱锦伶的音频节目《教你轻松择食瘦孕》时,博集新媒将图书内容重新梳理,让作者邱锦伶录制时放入更多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终,有声课程比纸书早了两周时间与读者见面。“有声书和纸书有不同的制作周期,要做到‘纸听同步’,需要与图书编辑统一节奏。希望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邹积川说。

按用户属性来合作

有声书制作成本是图书策划、出版机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博集新媒目前有两种模式分担成本。一是主播、作者、出版商、平台商按照收入分成,这样的分配对于各方来说都没有太大成本压力;二是以买断职务创作的形式,近年来有声书转入计费期,出版商在平台商之外更多参与制作,也承担制作成本压力。邹积川相信,对于图书策划、出版机构来说,通过好的文本与主播打造出来的精品有声书,比较容易收回成本。

成本并不是让邹积川忧心的问题,他思考更多的是,随着用户注意力转向手机端,手机的屏幕价值越来越大。在与平台商合作时,内容制作方面临着营销资源和位置宝贵的情况。而在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平台商都在与内容制作方争取独家内容,内容方在此背景下会因为考虑营销资源情况选择合作方。但邹积川认为,事实上每个平台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内容方应根据用户属性选择作品适合的平台,而不是营销资源优势。这样会给内容方带来因为平台不匹配,作品市场反响未能如预期的结果。

《无声的证词》试听体验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2)

在喜马拉雅电台上找博集天卷的听书频道,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便捷。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页上,要先在节目分类中找到有声书分类,才能找到相关频道。点击选择“法医秦明”作品系列中的《无声的证词》,这部作品悬疑、推理的气质就透过片头配乐和演播者略微冷峻的声音体现出来。

湛庐文化:用声音定义阅读场景

播放渠道:“湛庐教育”微信公众号。

产品特色:做“思想者的声音图书馆”,为图书找到和作品灵魂相通的朗读者进行诠释。

制作方式:构建团队自己制作有声书。

截至4月5日,在湛庐文化微信服务号“湛庐教育”的“湛庐FM”菜单中,读者能购买《鞋狗》《千面英雄》《牛奶可乐经济学》等13部正在销售或预售的有声书。一个多月后,“湛庐FM”将由嵌入微信中的一个简单的H5页面,“化蝶”成为独立的手机应用“湛庐阅读”。湛庐文化董事长韩焱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这个声音平台上,除了与书籍有关的精读等延伸阅读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有声书。”

为有声书找诠释者

湛庐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有声书产品。在市场培育初期,湛庐将主要精力用于打造产品。“2017年湛庐要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带给读者,让大家适应听书这种模式。”湛庐文化副总裁陈漪告诉记者,公司预计今年会有50—60种有声书出品,目前处于制作中的有几十部。

“一个好的朗读者会赋予一本书新的生命力和不一样的能量。因此,湛庐阅读出品的有声书,只邀请与这本书有着强烈共鸣、能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的朗读者。”韩焱表示,湛庐将有声书的朗读者视为诠释者。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对内容的理解,融入读书过程中,让读者置身于一种同读共进的场景中。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湛庐制作有声书时最为重视的不是朗读者的声音条件、播讲水平,而是更多考量书籍对于朗读者产生过深远影响,朗读者在书籍涉及内容的相关领域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陈漪举例说,创业家毛大庆朗读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自传《鞋狗》、公共关系专家程瑞芳朗读《伟大创意的诞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朗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湛庐为图书找到和作品灵魂相通的朗读者,希望他们像译者一样,给有声书带来新生命。

自己搭建商业模式

与一些同行将图书批量授权、外包给音频制作平台不同,湛庐在思想空间的三层,搭建了自己的录音棚。在积攒了一定录制经验后,将产品主要交由自己的制作团队打造,这支团队包括播音主持、剪辑制作等具有音频专业背景的员工。选择这样自建团队的商业模式,与湛庐“为读者提供专业、深入的阅读服务”的出发点分不开。

除了有声书,依托多年来培育的阅读社群“庐客汇”,湛庐还开发了“精读班”“微课堂四讲”“12 50会员制阅读服务”等内容产品。这些内容未来将与有声书一起,在“湛庐阅读”应用及网站中呈现。“湛庐阅读”是湛庐将其提供的产品、服务和理念融汇在一起的平台,这个商品和服务的闭环,不只针对有声书。陈漪表示,有声书作为标准化商品,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湛庐阅读”只是其中重要的分销渠道。目前,湛庐正在慎重地和一些分销商进行洽谈。

“在需要精耕细作的市场培育期,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我们不会选择大规模授权的方式开发有声书,要首先保证作品的质量和体验。”陈漪表示,在有声书定价方面,湛庐不会为获得短期利益而人为地给读者以价格上的导向,一部有声书的价格基本在纸质书的七至八折这样合理的区间定价,与纸质书价格差距不大。

体验需要不断升级

与市场上的小说、传记与“心灵鸡汤”相比,湛庐策划的图书知识含量更高,这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读者能够在聆听中很好地理解图书内容吗?陈漪表示,湛庐通过精细技术处理、进行市场调查等方式持续关注读者的收听体验。

“第一本有声书的调研结果反馈得出,用户喜欢在聆听有声书的同时,在纸质书上划出重点。”陈漪表示,听书是湛庐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围绕着听书进行学习,一定会进化出独特的方法。湛庐会通过调查不断改进用户体验,让听书成为更加有效的学习工具。

《千面英雄》试听体验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3)

目前,湛庐的有声书嵌入在“湛庐教育”的微信服务号中,通过微信支付即能购买,非常便捷。进入《千面英雄》页面,读者可以通过试听韩焱对话张绍刚的18分钟音频以及本书的中文版序了解该书的详细信息。购买图书后,能看到全书按照章节被分为10段音频。目前,相关音频支持在线收听,没有下载服务,不同章节之间的切换还不是特别流畅。相信未来“湛庐阅读”应用推出后会解决这一问题。

凯叔随手听:“内容 硬件”模式

播放渠道:“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及“小诗仙”“小词仙”等硬件播放器。

产品特色:图书 播放器,同步推出。

制作方式:微信平台与出版单位合作。

在当今的自媒体浪潮中,微信平台结合音频媒体的运营方式已经很常见。2014年由主持人王凯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是其中的代表。坐拥几百万订阅粉丝,“凯叔讲故事”这一品牌,已经进化成大型亲子平台。

将优质音频内容产品化,是“凯叔讲故事”团队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也吸引了来自出版企业的合作邀请。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果麦文化先后与“凯叔讲故事”合作,策划推出了《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古诗》《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词》两部图书。正因为自带音频基因,读者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聆听凯叔朗读诗词。

比较特别的是,为了解放爸爸妈妈的手机,“凯叔讲故事”的团队打造了名叫“小诗仙”“小词仙”的硬件播放器。这种被称为随手听的硬件播放器造型憨态可掬,背着手的古代文人形象就像个小玩偶。将随手听调到正常模式,凯叔将书中的诗词一首一首读给孩子听;切换到哄睡模式,凯叔则将每首诗读上15遍,每一遍都比上一遍声音更小一些。

在“小诗仙”“小词仙”推出前,团队就结合凯叔改编《西游记》的音频故事,推出过书中师徒四人造型的随手听,目前已销售了六七万套。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电商事业部总监陆学朋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小诗仙”与《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古诗》被制作成套装,在“凯叔讲故事”的微信平台和手机应用销售,上线第一天就卖出了1万多套。

“小诗仙”“小词仙”能够在市场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其开发基于用户的需求。“为满足孩子睡前听故事的需要,凯叔专门策划了睡前诗这一内容。在故事之后朗读一首诗这样的尝试,不仅哄睡效果好,还让孩子沉浸在诗词环境中。”陆学朋表示,“小诗仙”“小词仙”是团队将睡前诗产品化的成果。这其中,图书和音频具有不同作用。凯叔在《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词》一书序言中表示,希望孩子通过聆听沉浸在词的节奏、韵律中,不用刻意背诵。书中每阕词的译文是写给父母的,“孩子问了,不至于哑然。孩子不问,也未必一定解释”。

未来,“凯叔讲故事”团队将延续已经形成的“声音 图书 硬件”产品模式,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系列产品。陆学朋说,在这个过程中,“凯叔讲故事”团队会从儿童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出发,为孩子聆听的内容把关;打磨文本这项专业工作则交由专业的出版社完成。

《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词》试听体验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4)

聆听书中收录的词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收听,一种是打开“小词仙”收听。在后一种方法中,同时按住“小玩偶”的左右耳,1秒后松开就能开关机,操作过程有趣、简单。在正常模式、哄睡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也非常便捷。防水、防摔的设计让这个硬件播放器更适合孩子使用。

不同于手机、蓝牙音箱等播放器,“小词仙”中的音频是“锁死”的,不能拷入拷出,也不能从云端下载,只匹配《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词》一书。这让读者期待,未来是否会有升级版硬件,类似于市面上的故事机、听书机,适用于“凯叔讲故事”团队今后推出的声音产品。毕竟目前图书 播放器,198元的套装定价并不“亲民”。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5)

责任编辑 左志红

有声书培训课程(看他们如何开启有声书的大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