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则消息,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收入超过4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2021年净亏损约为38亿元至45亿元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为3.09亿元而受业绩预亏影响,海底捞股价也一路走低,距离最高点市值蒸发超过3000多亿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海底捞是如何做到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海底捞是如何做到的(海底捞你真的变了吗)

海底捞是如何做到的

刚刚看到一则消息,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收入超过4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2021年净亏损约为38亿元至45亿元。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为3.09亿元。而受业绩预亏影响,海底捞股价也一路走低,距离最高点市值蒸发超过3000多亿元。

而去年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企业中,海底捞力压喜茶位居第一。

海底捞给出的解释是,去年全球300多门店关停,营业业绩下滑,导致了30多亿元的长期资产一次性损失,减值计提,加之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经营状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当然,以上都是财经栏目的出来的消息,而我,作为一个五线城市的小老百姓,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们这里2021年才开了第一家海底捞,开业伊始,不可谓不壮观,那叫一个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周边、商场停车场全部爆满,翻台率估计最少也每桌5台,餐厅位于商场的7楼,以至于排队的顾客坐满了楼道,那里成为了海底捞顾客的专场……时间刚刚过去半年多的时间,最近一次周末带孩子去吃,竟然很轻松地找到了位置,我想,排除小城市消费能力有限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感觉海底捞变了!

一、门店的极速扩张,员工的素质、服务真的跟上了吗?

实事求是地说,海底捞的服务在餐饮界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记得2006年第一次在西安吃海底捞,那时大学刚毕业,没多少钱,可我第一次踏进海底捞,就深深被那里的环境和服务吸引了,以至于后来回到小城后,只要有机会外出,就会去吃海底捞,曾去过广州、北京、石家庄、兰州等等很多家的海底捞,这些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服务没得说,所以,今年,我们这里开了第一家后,就急匆匆带着家人去感受了。

走进海底捞,还是那种熟悉的感觉,简洁明朗的装修,笑脸相迎的服务人员,可是,总感觉哪里变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对海底捞的服务重新审视。看似人人忙碌的餐厅,给予我的体验,说实话一般,酸梅汤没了,需要自己问服务员,桌子脏了需要喊服务员过来收拾,虾滑、豆花料碗需要自己去拿,拿手的海派拉面说实话,除了那花哨的舞步之外,面真的很一般……以上这些,和我在大城市感受到的都不一样,后来了解到,这里的服务人员大多还是本地招工的,我想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没有根植在他们心中吧,所以,服务真的差强人意。

二、价格偏贵,菜品体验一般,你真的吃饱了吗?

看到网上很多吐槽的帖子,有人说海底捞人均要200元,有的说4个人花了600多,还没吃饱,说说我的体验吧!我们去海底捞吃饭,大多都是四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孩子们不怎么吃火锅,去了说实话就是奔着玩具去的,而每次我们四个大人的消费大多在550-600之间,对于一个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不超过3.5万元的小城来说,这样的消费还是比较贵的。除此之外,我没有了解到,是不是全球的海底捞包厢都会收取包间额外费用,我们这里是有的,小包88元,大一点的188元,有次订了包间,给我的感觉就是,服务还不如大厅,服务员似乎是和大厅一起的,看起来非常忙碌,多掏188的体验,真的很一般!

抛开价格,再来说菜品,前些年在外地吃的时候,觉得体验还是不错的,虾滑、豆花、肥肠、脑花很多招牌菜的味道都很不错,分量也比较足,现在在我们这里,菜品真的少得可怜,翻来翻去,就那么几个菜,感觉有种掏了大价钱却吃了个便宜货的感觉[捂脸]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一路吃来的感觉,仅代表个人观点!

写在最后——

也是最近看新闻时,才了解到张勇夫妇早已在2017年移民新加坡了,说实话,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堵得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