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网赵珏3月8日综合报道】“祝中国观众‘女生节’快乐”,漫威电影《惊奇队长》3月8日在华上映,这天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惊奇队长”通过官微向中国粉丝送出的一句“女生节”祝福却备受争议。粉丝直指“女生节”的说法与影片蕴含的“女权主义”相违背。
妇女节,近几年不断衍生出“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等“别称”,原本彰显女性自信,鼓励女性争取平等的节日,却陷入谈“本名”色变的境地,似乎已迷失掉了它的初衷。
对此,中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播海霞表示,“女神节”、“女王节”可以当做调侃,还是更喜欢三八妇女节,因为别人附加的色彩,远不如自己奋斗得到的尊重更让自己自信。
“妇女”一词在中国不受欢迎了?
大家都知道“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每年在3月8日,为了庆祝全球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专门设立的节日。
“妇女”一词在中国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
然则,中国古代对“妇”称呼,多为已婚女子,妇女一词也就容易给人的一种年龄偏大的错误观念。
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妇”这个字就显得有些扎眼了。
因此,有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女生节”概念,一般定义在3月7日,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北京环球网消息,2012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女生节横幅PK事件”还成为中国轰动一时的美谈。
互联网的兴起,自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女生节”也走出校园,被都市里时尚、青春的白领喜爱,或是嫌弃“妇女节”太像母辈人过的节日,或是觉得“妇女”一词称呼不好,也越来越喜欢“女生节”。
接着,一些商家尤其是电商平台,为了迎合年轻的女性消费者,也开始紧跟潮流,在各种营销活动中,刻意避开“妇女”这个词,并创造“女王节”、“女神节”等概念,增加又一个消费“狂欢节”。
“妇女”一词,就被营销炒作裹挟着,变成女性不喜欢听的一个名词了。
北京环球网报道,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直言,从“妇女节”到“女生节”,背后是通过年龄、容貌、性、生育等条件把女性分为三六九等,在分等的过程中形成了隐性歧视,即年轻漂亮的“女生”被放在了等级最高的位置。
“妇女”不是贬义词,她们很优秀
海霞,作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一直以其温婉的形象,和一名新闻人的职业素养被中国观众喜爱着。
中国青年网报道,在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后,海霞被问道对于网络上将“妇女节”称为“女神节”“女王节”有何看法时说,“现在有很多人把这个节叫做‘女神节’,这个可以当做调侃,我还是更喜欢三八妇女节(的称号),因为这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而女神是别人附加给你的色彩,远不如奋斗得来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让我更自豪更自信。”“做全职妈妈,或是做坚强的办公室女性,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不负这一生、不负女性这样一个最美好的称呼。”
就在互联网上还在争吵“女王节”、“女神节”、“女生节”的时候,与海霞一样优秀的当代中国女性们,都在用自己的自信跟成功来为“妇女”正名。
从中国第三位女性副总理吴仪,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中国最年轻女院士、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谢毅,还有成功打造“老干妈”辣酱而红遍全球的陶华碧……太多太多杰出的女性,都在用行动告诉世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是句假话。
未来,女性仍面临挑战
“女性平权”在当今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各国女性都在为自己能获得平等权益战斗着。
在看似“平等”的当今社会,女性其实仍然承受着诸多不公正对待。
从家庭生活来说,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力量上不如男人孔武有力,因此,常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除了在法律上对她们施以援手,还更应该鼓励女性学会反抗,站出来勇于说出自己的苦难,社会不歧视受害者,该被谴责的是那些施暴者。
同时,女性也承担着相当多的家务劳动,中新网报道,全球约6亿女性“全职”承担家务劳动,无任何收入;而相同情况的男性仅4100万。2005年至2012年,女性平均每天操持家务的时间缩短15分钟,但男性平均每天操持家务的时间仅增长8分钟。光在生活上,妇女们仍要为自己“战斗”。
同样,在职场上性别不平等也相当明显。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7日发布报告称,就业率低、就业结构不合理、低薪资以及职业发展机会少是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全球范围内,女性平均薪资比男性低18.8%,即便女性教育水平达到或高于男性,同工不同酬仍普遍存在。职业发展方面,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玻璃天花板”。
就算在澳洲这样发达的国家,职场歧视也依然存在,澳洲网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澳洲最大的500家公司的女高管薪酬比男高管低20%左右。据悉,在澳洲最大的200家公司中,女高管的比例已经上升至23%。其中,约20家公司没有女高管。同时,男性每年的薪酬仍然比女性高25717澳元。
“妇女节”在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跟柔弱、风花雪月这些词毫不相干,她的存在就是女性在男权主导的世界,也能自信地说“我们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