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

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测评技术是对企业特定时期安全生产管理综合状况的综合测评。基于综合评价技术,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合状况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目前,安全生产的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技术系统的安全评价,如我国目前对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认证审核许可,以及对危险源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系统安全分析与安全评价工作;

二是从业绩考核和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特定时期用事故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考评。

显然,对技术系统的安全分析评价,所满足的是系统安全设计和静态管理的需要;用事故指标进行安全生产业绩的考评,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企业或单位特定时期的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管理的状况。因此,需要对企业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来促进现代安全管理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需要全面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第二,对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要起到促进预防的作用;

第三,安全生产的评估要体现科学、全面和充分的系统性。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1)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首先要在工业安全原理和事故预防原理的指导下,研究企业安全系统涉及的人因、设备、环境、管理等基本要素,设计的测评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安全要素;二是应用管理学、文化学的理论,在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测评指标体系。在设计测评方法时,坚持注重建设、注重实效、注重特色,确保在测评内容、测评指标、测评标准、测评程序及方法、测评结果等方面准确合理。在设计指标体系过程中将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系统、科学地选择安全测评指标,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缺失。总之,不求指标的多而全,力求少而精,以便能较及时、准确地取得相关数据,是我们在研究设计时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要素,既涉及技术、设备、环境、事故频率等可定量性因素,同时也受人因、管理、文化等定性的因素影响,因此,设计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测评体系,应遵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和因素的特性,对于不易定量的评价因子和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来评价,对于易于定量的因子和指标可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对于定性的因子和指标可通过半定量打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3)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我们在进行研究设计时的一个指导原则。任何考评工作最终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工作能力以及投入的物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考虑测评指标的科学性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该指标的考评成本和可行性。一个好的测评指标既要能科学地表现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又要操作简便。

(4)比较性原则。在设计安全生产风险综合测评体系过程中,在吸收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评价模式及方法的同时,还以相关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业绩测评技术作为参照,在对行业自身特点分析基础之上,结合企业实际,考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5)持续改进的原则。安全生产风险的综合测评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也必须要坚持PDCA循环,新的事物必定会带来新的问题。同时,生产情况复杂,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的重心也不会一成不变,部分安全管理测评指标的分值和考核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指标设计时必须依据PDCA循环,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

(6)以发现问题为目的的原则。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管理的测评是以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为主要目的,而不是通过测评进行考核、奖惩、评比等,这可以减少测评结果带来的压力,做到对测评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真实、可靠地进行评价。测评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2)

2.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1)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支撑。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包括系统安全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文化学以及事故预防原理等理论为指标的设计理论依据。

(2)紧扣两大思路和部署。指标的设计必须围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

(3)借鉴三大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吸收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的OHSMS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和南非NOSA五星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方法,体现持续改进的内在要求。

(4)符合企业实际。指标设计要以测评对象为出发点,在充分研究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管理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于本企业的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3)

3.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确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通常可以分为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设备设施、环境条件及事故状况六大测评系统,如图11-1所示。每个系统又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设计完成的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综合风险现状,为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决策依据。指标根据得分方式的不同,通常分为以下5种类型。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4)

安全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框图

图11-1 安全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框图

(1)问卷调查型:通过组织测评组,进行问卷调查打分,综合统计获得所需结果。

(2)抽样问卷型:通过对本人的问题测试,运用数学分析模型求得测评所需结果。

(3)统计型:通过对测评对象的实际数据统计获得所需结果。

(4)检查型:通过对测评对象的现场检查获得所需结果。

(5)查阅型:通过查阅与测评对象相关的工作记录、文件确认方式获得所需结果。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5)

二、指标权重的设计

1.权重设计原则

权重是指在评价目标体系层次结构中,下层目标对上层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数量描述,一般用[0,1]中的数值表示其大小。权重作为对一个评价体系组成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在评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各级评估项目的权重的原则如下:

(1)客观性原则。即要根据分解出来的各项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来确定权重大小。

(2)导向性原则。即指针对安全工作中某些薄弱的环节要加以重视,可适当增大该项内容的权重。

(3)可测性原则。某些内容由于可测性较差,可以降低权重,以免造成评估中过大的误差。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6)

2.权重设计方法

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关系到最后考核结果的正确性。权重的最终分配将结合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前面对事故统计分析和组合分析的结果。通常的指标设计方法是对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发生频次多的事故总结引申出的指标应适当加大权重,最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数学家托马斯·萨迪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原理就是按组成目标各要素的重要性,把它们排列成由高到低的相互关联的若干层次,并把每一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予以量化,建立元素的重要性秩序,并依此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下级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

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按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和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由高层次到低层次进行逐级分解,把整个系统分解为一个金字塔式的树状层次结构。每一层次按某一规定规则,对该层次各要素逐对进行比较,写成比较判断矩阵形式,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该层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及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进行排序或评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如图11-2所示。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7)

AHP层次结构

图11-2 AHP层次结构

判断矩阵是准则Bi在总目标A中相对重要程度或子准则Cj对准则Bi相对重要程度用数量表达的矩阵形式。判断矩阵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如表11-2所示。判断矩阵A=(aij)n×n具有如下性质:①aij>0 ;②aij=1/aji;③aij=1。

表11-2 AHP法标度及其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8)

由德尔菲法得到的判断矩阵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9)

然后解方阵A所对应的特征方程Ax=λx,该类型方程有两种解法,即幂法与和积法。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降低计算难度,我们选用和积法。首先将方阵A正规化,再将正规化后的矩阵按行相加得到一个向量,最后将该向量正规化即得所求结果,从而得到各一级指标相对于整个考核体系的权重。还要用一致性指标Ci来衡量矩阵不一致程度,其中:Ci=(λmax-n)/(n-1)。一致性比率小于0.1,就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同理,利用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确定各下一级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及分数的确定流程如图11-3所示。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10)

指标的权重及分数的确定流程

图11-3 指标的权重及分数的确定流程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11)

三、测评工具的设计

测评工具就是将指标符合程度进行量化的工具。根据指标的不同类型设计测评工具,通常问卷调查型指标、个人测试型指标和设备设施系统中的检查型指标需要设计测评工具,而其他类型指标可以直接得出分值,不需要设计测评工具。

问卷调查型指标、个人测试型指标和设备设施系统中的检查型指标这三种指标测评工具的思路就是指标通常转化为问题的形式,问题的答案对应不同的分值,最后根据问题答案转化为指标得分,从而得到测评结果。

由于不同指标的测评工具的具体设计都大同小异,总的思路就是这样,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的要点(安全生产管理之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12)

文章摘编自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