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

晏殊对富贵的表达很高级。

有个直观对照的例子。

同时代,泉州人李庆孙在宋真宗咸平元年考中探花,当时刚23岁,少年得志。而且因为文章写得好,放榜的名字都是写在锦缎上,花团锦簇,镶着金边。

年轻人嘛,前途无限,春风得意,写一首《富贵曲》不算过分。李庆孙这首诗的全文已不得知,但其中两句却流传了下来: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金书、玉篆,任谁看了都说一句好富贵。

但晏殊毫不客气,直言这是「乞儿相」,根本不懂富贵。(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2)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这个故事记载在《青箱杂记》里,作者吴处厚和晏殊、李庆孙差不多是同时代人,他的记载应该有一大半可信。

那就说明,在晏殊看来,用金玉展现「富贵」,是对富贵的拙劣猜测与模仿,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就像民间笑话“皇帝锄地用金锄头”,来调侃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既然如此,那什么是高级的富贵气象?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这首《浣溪沙》,被叶嘉莹称赞为“不言金玉而有富贵气象”的代表。

实话实话,全词看下来清丽淡雅,用词平和,完全没有李庆孙的金书玉篆抓人眼球,放到当下自媒体流量时代,很难有打开率。如果不提作者本人的IP影响力的话,阅读量应该非常惨淡。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3)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但这首词中的富贵气象,却树立了整个北宋诗词评论的维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它恰好与李庆孙的金玉二句形成对比,构成了「富贵气」「乞儿相」的对立意象。

晏殊对富贵的表达,从景致、气象入手,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暗示富贵。虽然不直接写金、玉之类的富贵意象,但展现出的场景处处都非平常人家能有。

如果用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八个字来评价,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4)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比如第一句,“小阁重帘有燕过”。

看上去平平无奇,但仔细一想,有小阁、有重帘,还有燕子来筑巢的家,怎么可能会是杜甫笔下那种被秋风掀起房顶的破茅屋呢?

甚至燕子还能在家中的庭院飞掠,那庭院的面积也绝对不小,肯定不只我们现在的三室两厅。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5)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图自/豆瓣

而主人公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这么日常的景色,绝不是我们挑一个好天气,穿戴整齐,背上相机,郑重出游看见的风景。

它只是百无聊赖时,在家中院落,闲庭信步时的偶见。换句话说,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片庭院之中。

所以,这就是晏殊对富贵的独特看法,要「体富」而非「观富」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6)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写再多穿金戴玉、富丽堂皇,都只是富贵的局外人,乍见之下,惊叹得越大声,反倒越显匮乏。

真正的富贵,是富贵而不自知的。它早已化入日常的方方面面。无意炫富,无处又不是富贵。

就如同晁补之评价晏殊的小儿子晏几道的那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说是光看这一句,就知道这个人不是生在平凡人家。(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也。)

道理很像《红楼梦》中的那道茄鲞,不必列举一餐饭吃了多少龙肝凤翅,光用十来只鸡配一顿茄子,就足以体现贾府的奢华与富贵了。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7)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图自/豆瓣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8)

晏殊的富贵气象,独树一帜。

叶嘉莹就说,这种富贵而不鄙俗的气象,在我国诗人作品中极为罕见。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晏殊的身世与生活。他的伤感不是凄厉之音、决绝之词。

这句话一针见血。

富贵气象,不能强求,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充盈。

回看晏殊,他的富贵气象,其中一半来自他这一生从小到老的顺遂生活。

幼时神童,长大宰相。两者任得其一,都不虚此生,何况兼得呢?晏殊这样的人生运势,纵观历朝历代各路文人,鲜有匹敌。

说起来,我们的文化传统,对少年天才总有一丝推崇和神化。就像《武林外传》里吕秀才自称的那样,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9)

有趣的是,《武林外传》吕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扮演了晏殊 图自/豆瓣剧照

晏殊就满足了人们对神童的期待。

他是江西抚州临川人。这个地方大概有什么文学基因,因为同时代的王安石,还有几百年后的汤显祖也都是临川人。

晏殊七八岁时就是有名的神童了,等到14岁,名气不减,被宰相张知白举荐给了宋真宗。

和很多个性桀骜的天才不同的是,晏殊不仅聪慧,而且讨喜。宋真宗赐他同进士出身,任职秘书省。

至此,晏殊开始了他几乎长达一生的顺遂仕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太平无事荷君恩”

传统文学审美认为,“文章憎命达”、“才命两相妨”。大概就是,人生太富贵顺遂,写不出好文章。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0)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这点引据,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

屈原的遭遇人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去国怀乡之愁,可能《离骚》不会这么精彩。

至于《诗经》,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里下断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但这多少代入了司马迁个人的遭遇。他自己也是个才命两相妨的典型代表。

那封《报任安书》说得坚韧悲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恰恰对上了叶嘉莹所说的凄厉之音、决绝之词。

而在晏殊的富贵气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清贵闲适、圆融平和,不是乍富的张扬,不是久困的垂丧。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1)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这种「清贵」气度,光靠个人际遇是不够的。

正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富贵是人生与时代相互造就的,缺一不可。

乱世难出真富贵。

盛世的个体,挫折历历,也难有富贵心气。

晏殊生活在北宋初年的真宗仁宗两朝。我们对北宋的朝代印象,其实与晏殊的富贵气象很相似,气韵雍容,清丽典雅。

重文的风气,给了士大夫审美的孕育空间。重商的生活,又给了当时人富足悠闲的物质与心境。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2)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这就是晏殊身上“富贵”的另一半来源。

试想,二十四朝:

能活在盛世的有多少?

能少年得志的又有多少?

能官至宰相仕途顺遂,只有两次被贬,而且每次都“未尝去王畿五百里” 的又能有多少?

晏殊全占了。

比他富贵的,没他会写。比他会写的,没他富贵。

他的富贵是无法复制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3)

如果孔子和晏殊生在同一时代,会怎么评价他?

毕竟,孔子的富贵观一向与「道义」挂钩。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富贵和铁肩一样,是要担道义的。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先秦儒家的价值观,也横贯在传统文人道德里。

从这点看,晏殊大概当得起孔子的审视与评价。

他不是乱世枭雄,和同时代的寇准、吕夷简、范仲淹、王安石、韩琦等人相比,治世之能也没那么突出。

晏殊词中的人生感悟(富贵闲人晏殊的高级感)(14)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图自/豆瓣

但他有两个重要美德,一是以教育提携后辈。

上面那些治世能臣中,范仲淹、王安石、韩琦、欧阳修等等都是他的门生。欧阳修后来提携了苏轼,苏轼可以算作晏殊的徒孙。

二是维持士大夫品德。

不骄奢,不淫逸,稳重理性。最多毒舌吐槽柳永「我写的词可跟你不一样」,说李庆孙「乞儿相」。

大体来说,作为幸运儿、聪明人,占据时代和命运的红利后,没有得了便宜还卖乖,而是尽可能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晏殊做到了。

光这一点,就比上下几千年间绝大部分掌握权力、占据高位的「富贵人」强太多。

而这,不正是孔孟对富贵的道义所求吗?

「参考文献」

1.《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未尝一日不燕饮:晏殊词中的名士风流》,付佳奥,攀枝花学院学报第38卷第6期,2021

4.《免为贫眼所惊不作寒酸之相——论宋词的富贵气及其2个参照系》,宋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论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谢莹,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第35卷第4期,2021

6.《晏殊诗“富贵气象”新论》,谢琰,《江淮论坛》2009

7.《晏殊词的色彩及其富贵闲雅风度》,胡遂,尹文芳,《求索》2013

8.《晏殊:富贵气象和清婉心态》,吴功正,南京社会科学(文学研究),2003

9.《宋人富贵诗论的转变》,董灵超,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5期,2013

10.《〈史记〉的“富贵”观》,王子今,《月读》2019年第10期

11.《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浅谈孔子的富贵观》,卢燕丽,伦理研究

撰文:子之

审稿:初恋、古一翻、大力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均来自摄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