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宗瑀(外科医师,嫁给老公蜜蜂先生。在她的博客“Lisa Liu女外科的血泪史”中,写下了〈老公的日常〉,令人同情“原来女医师的另一半不好当”。这对男温柔、女刚强的非典型夫妻,现在住在台湾高雄,育有一双女儿。)

将所有的耐心和关爱给了孩子(以善意和微笑爱身边的孩子)(1)

(图片提供:刘宗瑀)

看到大人怀抱里可爱的孩子,你也会忍不住想摸一把、亲一口吗?今年夏天,小刘医生全家去了一趟欧洲,发现当地人不会对孩子“动手”,但自然释出的友善微笑,让原本害羞的孩子也感受得到,主动对以微笑和问候回报。

---------------------------------------

要打开点心店的门时,我转身告诫着:“用看的就好,手手放背后唷!”

身后两只小萝卜头已经兴奋到此刻你说甚么都好、也说甚么都听不下去!直蹦跳!

果然!一踏进商店内,玲琅满目、叮咚作响的新奇小物,吸引着小孩们的眼神闪亮不已!

我像助念机拨放器一样在旁边喃喃放送着手手经:“不可以唷!没有摸摸!手手咧?”

看小孩把双手背背后彷佛视察领土的贵族般,才觉得好笑,一转身老大已经抱起一瓶啥吵着说要喝!冲去劝说了一番打消念头,转头老二瞬间捧在胸前好大一盒!!嗯?手手咧??(妈妈摇手指、边转移注意力边卸下那盒装)

边喘边拖拉着小野兽行列前进到结账柜台,庆幸这次“手手经”多少有派上用场,只有买大人真正需要的商品,看着结账数字增加⋯⋯增加⋯⋯咦?怎么会多这么多金额?

店员指指趴附在柜台边缘的小朋友们,赫然各多出了一个个小玩具?!甚至有一个已经撕开一半的包装⋯⋯

这才惊觉,万恶的商店老板们居然会依照小朋友的视线高度,在结账柜台上摆放她们最爱的小东西!

呕⋯⋯妈妈一阵天人交战又投降,掏钱缴了这次的奉纳 =___=

是要教几次,手手不可以乱摸啦~~

喜欢,就要摸一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境?

似乎是天性,看到可爱的东西,小孩们几乎就会忍不住摸一把,要经由多次的学习跟经验累积,才能够慢慢抓到最适合的行为模式。

但是,大人们呢?

尤其是对于看起来小小圆圆肉肉的孩子们,是不是常常会忍不住出现长辈拼命要讨摸讨亲、但小孩一直闪躲的画面?(各个妈妈们点头如捣蒜)

这个问题在没有对比之前,我的感受还没那么深。

直到有机会出了一趟欧洲,带着小孩游历了蕴含人文素养的城市里里外外。

现代化的地铁与上百年巴洛克的石雕古老宫殿完美结合,我们进出交通都方便极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很讶异的发现一件事情:“在当地,没有人伸手摸我小孩!!”

是欧洲人天性较保守?或者是对小孩没有喜爱?更别说我们是当地少数的黄种面孔??

不!不!不!

欧洲人爱极了小孩!!

我来说说我在当地遇到的情况吧!

对孩子友善的社会

带着小孩上地铁,满满的人潮就会像摩西过红海一般自动让开,直通到某个底端有人让位,就算语言不通,也会用肢体手势告诉我“这边有位子给小孩坐唷”;6岁以下孩童,所有、所有、所有博物馆跟游船参观及导览、火车、轻轨,你想的到的消费只要出了房间门,全部免费。

唯一的例外是歌剧,一人一座位,小孩只要能安静入座,一样要买票,多少钱?两小时半由交响乐现场伴奏的“弄臣”,儿童票台币75元。(妈妈乐掏钱包)

他们爱极小孩了!!

行走间,常常对着本来略为害羞的老大阿宝微笑,那是充满赞赏、令人对自己投射出正面能量的肯定微笑,而我家那略微害羞内向的阿宝,竟然也在这次的旅程中,遇到太多次太多次的“微笑肯定”,慢慢增加了自信心!

用微笑传达友善,内向孩子也感受得到

这真的让我惊讶无比!

宝:“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对我笑?”

我:“因为你很棒啊!你刚刚是不是自己____?(按电梯、拿袋子、独自坐座位不用父母陪⋯⋯总之就是填入个刚刚她自己完成的任何一件大大小小事情)然后妳都自己做好,不用大人帮忙”

宝:“所以他们知道我长大了吗?”

先生:“是啊是啊妳长大了!好棒!”(父母双簧模式无缝接轨)

我:“所以妳是不是下次看到人家,可以先打招呼?然后说谢谢?”

宝满意转头看着窗外的多瑙河:“嗯!!”答应得好大声XD

打蛇顺棍上,反而想不到是,阿宝真的在之后一次次会大声对着金发褐发蓝眼绿眼的各种人,用嗲嗲的童音“Hello!”,“Than-Q”

哇!爸爸妈妈超惊讶的!!(家有内向儿的那种悸动阿)

没想到,周围的人们在听到阿宝的各种招呼之后,更高兴更开心!喜爱的表现排山倒海而来!

开始有人跟我们攀谈、用破又口音重的英文跟先生说“她太棒了!你以后会有麻烦了!”XD

繁忙到不行的观光客必游玫瑰花冰淇淋店,店员被闪到双手撑着脸直尖叫⋯⋯(是有没有需要这样啊⋯⋯)

五星级的餐厅老板搬出图画纸跟彩色笔让阿宝有事可做,爸妈能专心吃饭(太感动了)

卖手工艺品的老夫妻搬出自制的饼干,招待我们(当然还有最主要分给阿宝)

受到鼓励的孩子,为旅程开启另一扇门

拜阿宝之赐,我们的旅程像是打开了一扇完全不同的门,门后是满满的感动跟对孩子的疼爱!这些我清楚感受到了!

而,有发现了吗?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是的,在这整个行程当中,不曾有过一个大人,在未经我们父母同意之下,对阿宝有肢体的动作!!

唯一一次的“询问”,甚至是一个妈妈想要送小玩具给阿宝的时候!当时她带着同样年龄的小儿子,我们前后搭乘着当地“极陡坡、极快速、极漫长”的地铁手扶梯,相遇时两个小孩电波相接互相你看我、我拍你玩耍起来,我们大人也相视而笑并且交谈着对方孩子好乖阿!带小孩出门好累阿!之类的。

这时那妈妈询问了:“请问⋯⋯”嗯?是要摸阿宝的脸吗?

“请问我可以送她一个小玩具吗?”欸?居然不是XD

你看看!

这样的情况下,本来预期会遇到摸一把或是亲一下的要求,突然落空的感觉XD

真是太特别了!

而且不只没有人乱摸其他家的孩子,也没有人随意对着小孩拍照!

但能够更感受到,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个体,去尊重跟对待,一点也无损于自身的喜爱,却能获得到孩子更正面的响应!

这样的环境之下,我看到阿宝变得活泼,更有信心,能够放大步伐自行向前登登狂跑,也会自己到柜台结账(内向孩的妈躲柱子后面咬手帕)

想起以前她被硬押着给这抱给那亲、挣扎着要从谁怀里离开却不成、扭捏别哭的模样⋯⋯

或许是“大人自身对孩童的不尊重”,让这些慢熟的孩子们、还无法清楚表示“拒绝多余肢体接触”、“我是身体的主人”等等想法,反而更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教孩子自重自爱,大人身教做起

原来⋯⋯

不是“见到人怎么不打招呼”,而是“请释出友善的讯息,让孩子愿意接近而自然招呼”;

不是“给亲一下抱抱又不会怎样”,而是“喜爱又不失尊重,让孩子学会自重而更爱你”

不是“她现在才这么小哪有甚么关系”,而是“她从小就开始懂、长大会更懂”

当大人对孩子告诫着“手手放背后”时,大人们是不是自己也要想想?

就从请不要未经同意伸手乱摸别人家的小孩做起!

“对!就是你!手手放背后!!”

走出歌剧院,同场观众男着西装、女洋装,宛如置身奥斯卡典礼会场,就连6岁的小弟弟,也是全套西装加领结,虽然西装剪裁稍大有点不合身,但有趣又可爱,如此慎重的准备让人深深的佩服着:

就让自重跟自爱,从对待孩子就开始做起。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cn-par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