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前瞻】
在国产电视剧的地域版图上,京产剧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等“京味儿”十足的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起步时期难以逾越的高峰;《大宅门》《金婚》《平凡的世界》《情满四合院》《最美的青春》等,也塑造了新世纪国产剧的基本风貌。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回顾近年来精品创作“北京模式”的深化历程,以“六好标准”为遵循、以“五找准五讲好”为路径,北京接续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力作。与此同时,智慧广电新技术新手段推动精品创作体制机制创新,为优质内容生产持续赋能,贡献广电力量。
聚焦重大题材
深耕精品创作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觉醒年代”成为排名第一的网络热词,而排名第二的则是“YYDS(永远的神)”。如果将这两个热词放在一起,就能看到在2021年春天霸榜数日的热搜话题——#觉醒年代YYDS#。能够位列十大网络用语第一,《觉醒年代》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也许在以前,说起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总离不开宏大的叙事和壮烈的英雄形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刻板印象”,在无意间“劝退”了不少年轻的观众。但近年来,随着此类剧集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创作者将目光聚集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浮沉,让观众有了共鸣和贴近性。
不难发现,从2021年初的《觉醒年代》到年中的《我们的新时代》,从暑期档的品质剧《理想之城》《乔家的儿女》到年末的《香山叶正红》《对手》,“量质提升”成为这一年京产剧的关键词。精品创作的“北京模式”已初见成效。
在重大时间节点,京产剧主题创作未曾缺位:推出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视剧《启航》《我们的四十年》《破冰行动》《刑警队长》《三八线》等;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奔腾年代》《光荣时代》《河山》《新一年又一年》等;推出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纪录片、电视节目、广播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视听专题节目等10余个类别、30余部作品,以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为庆祝建党百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时代答卷”。
此外,电视剧《冰雪之名》《冬奥一家人》、纪录片《绽放》《花样年华》《我要打冰球》、动画片《毛毛镇之冰雪加油队》、网络剧《冰球少年》等一批2022北京冬奥题材影视作品,打造了“大戏看北京”,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突出服务集成
力争创新创优
京产剧精品频出,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扶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京产剧的实际创作管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论体系,也就是精品创作“北京模式”,即除了完成常规的行政审批职能,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创作。可以概括为“三个聚焦,一个加强”。
“三个聚焦”包括:聚焦管理创新,建立完善引导评价审查考核机制,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的精准度;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供给的贡献率;聚焦人才培养,完善“三会三课”(规划会、交易会、交流会,政策课、业务课、实践课)机制,提升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凝聚力。“一个加强”,就是加强总结提炼,把措施转化为体系,把经验转化为机制。
通过强化“北京模式”导向引领力,重大题材统筹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更新完善重点作品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列入种子库项目243个、项目库223个、片单库89个,有序衔接、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北京精品”创作生产格局基本构建。
自疫情爆发以来,影视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危机,精品创作“北京模式”奉上了一份高分答卷,充分显示出其使命担当、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的新时代》在采风阶段就因为找不到采访对象耽误了创作进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创作团队提供了最大便利。审查上,对重点剧目实行“一剧一策”的管理,提供精准服务,盘活资源助推精品。为了保证《对手》的顺利播出,开辟了绿色通道,对接该剧涉及的相关部门,与总台的播出审查几乎同步进行。
为繁荣北京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事业健康发展,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启动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为抓手,以基金为杠杆,不断赋能“京产”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专题节目等重点创作规划,完善优秀选题项目储备库,加强动态调整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这一基金的设立,激发了首都影视机构对主旋律题材的创作热情,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影视创作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储备项目增量明显。2017至2021年,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共扶持项目564个,扶持金额4.03亿元。
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同时涌现,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平凡的世界》《板车女孩》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中共中央在香山》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深海利剑》《刑警队长》《三八线》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情满四合院》《最美的青春》获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觉醒年代》荣获第27届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最佳男主角”三个奖项。一批高质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作品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利用举办中国服贸会北京新视听展和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智慧广电专题展区,集中展示智慧广电领域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功能承载和服务体验。
技术迭代升级
赋能内容生产
当前,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广电行业的深入应用,正加速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融合发展,既需要数字技术增添新动力,又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智慧广电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升转型发展供给能力。
近年来,北京智慧广电建设工程乘势而上,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首支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总金额2500万元,扶持作品57部,8K作品总时长220小时,助力内容生产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着眼我国超高清视频技术飞速发展需求,围绕推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在“5G 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上主动作为,开拓创新。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以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8K超高清转播向世界展现了“科技冬奥·8K看奥运”的新名片,为疫情条件下全球观众提供更具临场感、沉浸感的视觉体验。开幕式上流光溢彩的超大LED地屏令世界惊艳,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为实现8K转播提供了技术条件。
日前,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力将北京逐步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产业中心。
其中,在构建智慧广电发展新生态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智慧广电基础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广电节目制播体系,着力推动制播平台智慧化升级;创新智慧广电内容生产和节目形态,围绕“家庭场景、政务场景、民生场景”,加强高清视频、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等高新视频内容建设;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创新节目包装渲染手段,丰富节目内容形态,增强现场感和沉浸感;优化智慧广电服务应用,积极促进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
此外,通过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科技管理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对广播电视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新视听引领新融合,高质量谱写新时代首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记者 黎梦竹)
来源: 首都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