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朝灭亡后,北方大地分裂为西魏东魏,继而转化为之后的宇文氏之北周和高氏之北齐王朝。东魏的缔造者——高欢,出身贫寒,青年时高欢的前途可谓是一片黑暗。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1)

他的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获得富家女子娄昭君的青睐。婚后,高欢的经济情况得到极大改善,顺利进入仕宦阶层,当了地主,并由此结交了一批朋友:怀朔省事司马子如、刘贵、贾显智;怀朔户曹史孙腾;怀朔外兵史侯景。

可见,婚姻改变人生、跨越阶级,在高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天时”庇佑——恰逢此时北魏王朝被北镇起义削弱,高欢由此又脱离土生土长的怀朔边镇,与他结交的这一批地方豪杰投身“打天下”的洪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枭雄一生。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2)

高欢在六镇起义中的动向颇不寻常。在北魏六镇起义的前中期,他一直留在起义队伍中,而他的朋友司马子如、赵贵、贾显智、孙腾、侯景都在起义刚爆发就投靠了当时最有实力的大军阀尔朱荣;高欢的小舅子娄昭、连襟窦泰、妹夫库狄干也都投向了尔朱荣。

和亲戚朋友的动向完全相反,让人觉得高欢十分另类。那么他出于什么目的不投靠尔朱荣,而是选择在北镇起义军队中发展呢?

史称高欢担任怀朔镇使在洛阳目睹了虎贲、羽林军焚烧地方领军张彝家之后,就变卖产业,结交豪杰,“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史书中“澄清天下”可能有点夸大,不过高欢的确感觉到了社会动荡前的风潮云涌,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他将赌注押在了造反者一方,所以高欢对于起义的到来是持完全欢迎的态度。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3)

投靠尔朱荣的确可以做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但是高欢志不在此。这从高欢在起义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来。高欢后来参加了杜洛周的军队后企图刺杀杜洛周取而代之,投靠葛荣后也是这样。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高欢的政治野心:想要掌控局面,独立发展的愿望。

毕竟还是实力和经验都欠缺,高欢在杜洛周和葛荣那里接连遭遇挫折,不仅权力没有得到,反而常常处于被追杀的狼狈处境。于是高欢不得不投靠势力最强的尔朱荣,获得暂时的休整。

高欢这种到处搞叛变的人的处境可以想象,半路投来的高欢在尔朱荣那里并没有受到高规格的待遇,甚至在朋友刘贵的极力推荐下,尔朱荣对高欢也比较冷淡。高欢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又一次在刘贵的操作下面见尔朱荣,向尔朱荣大胆进言:

“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之雄武,乘时奋发,讨郑偐、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4)

高欢的方略并不见得高明,尔朱荣及其幕僚也并不是没有想到,但是大家都还是慑于北魏朝廷的中央权威,不敢公开提出造反言论。高欢的一番话,正中尔朱荣的下怀,尔朱荣也看到了高欢的价值。于是,高欢受到了尔朱荣的重视“自是每参军谋”。

不过高欢的经济处境并未得到改善,高欢不得不又一次做出出格的事情。当尔朱荣向洛阳灵太后朝廷公开决裂之际,高欢被委任为攻打洛阳的“前锋”。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占据洛阳后屠杀北魏朝官2000余人),高欢又建议尔朱荣取代北魏拓跋氏当皇帝。虽然此事不果,但是高欢的谄媚显然收到了良好的回报,529年,高欢被任命为晋州刺史,终于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在北魏六镇起义的过程中,高欢从不屈服于尔朱荣到发展为尔朱荣身边的幸臣,可以看出,高欢在他所在的那个怀朔军镇社会中实力、地位和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

结合上面高欢在投身“革命”的前半程,我们会发现他循环往复的特点:识时务且不计自身之前嫌,言外之意就是能屈能伸且脸皮极厚。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5)

在东魏武定四年末,高欢临终前看到儿子高澄忧心忡仲,就问儿子是否担心侯景造反。高欢说:

“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拨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

“养”与“被养”,放在东魏具体的历史场景中高欢显然是被动的,他不能不养。汉族官僚杜弼三番五次提醒高欢,干涉一下东魏的勋贵们“掠夺万民”的行为,高欢的回答是:

“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

这则例证,反映了高欢对于时局的清醒认识,即他的统治基础——与勋贵之间“养”的具体涵义:高欢纵容勋贵,换取勋贵在武力上的支持。其和勋贵之间的关系,在上下级之外,某种程度上带有对等的性质。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6)

视线回到高欢投靠尔朱家族平定葛荣之后,北镇余众被安置于并、肆二州,过着被契胡“陵暴”的苦日子。高欢从尔朱家族那里骗取了对北镇余众的统帅权之后,镇民“素恶兆而乐神武,于是莫不皆至”。

尔朱家族不能完全控制北镇余众,而高欢统御镇民的权力来自尔朱家族,就更加不能确定对北镇余众的统御,高欢对镇民只能是尽力讨好。在去往山东的路上,高欢从尔朱兆的亲信手里解放镇民的家属,“于是士众咸悦,倍愿附从”。

一方面高欢探测到了笼络手段好的效果,另外洞悉到了北镇余众的独立性。

当高欢准备和尔朱兆决裂时,他仍不能确定是否得到北镇余众的支持,因此用计谋,“乃诈为书,言尔朱兆将以北镇人配契胡为部曲。”

在骗取了北镇余众的拥戴后,高欢说:

“尔乡里难制,不见葛荣乎,虽百万众,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令,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

高欢为什么灭亡(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7)

这是高欢取得统率权的关键一步,换言之,高欢的统率权并不是自然产生而是来源于欺骗与胁迫,所以并不牢靠。高欢深知和北镇势力的相互利用关系,所以高欢认识到此并不在乎什么面子,对其乐而养之。

高欢每每改姓投靠,骗取统率权的决定是始终基础于掌控局面、独立发展的愿望之上,基于此审时度势,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后不顾面子做出最佳决策,他的一生始终体现着这一“枭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