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春夏交接之际,气温回升,天气转暖,温度高、湿度大,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期。食源性疾病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通过食物或水等载体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机体患病的一种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要从源头抓起。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听装、瓶装的饮料,塑料真空包装的各类小食品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出现漏气胀袋,一旦打开包装,最好即时食用,防止腐败变质。选购散装食品时,要通过看、闻、摸等方法检查食品的色、香等感官指标,判断食品的新鲜度和是否有掺杂掺假行为,尽量选购新鲜的和感官指标检查正常的食品。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食源性疾病)(1)

自然产生的毒素也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因素,如玉米、花生因储存不当腐败变质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蘑菇中产生的氰苷、河豚鱼产生的河豚毒素、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素、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等。在日常饮食中要关注生活常识,增强辨别能力,谨慎食用,以防发生食物中毒。

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1.保持清洁:勤洗双手多消毒,食材清洗莫马虎,厨房卫生要做好。

2.生熟分开:生食熟食有区分,案板刀具分类放,交叉感染要不得。

3.烧熟煮透:海鲜水产肉禽蛋,虫卵病菌需杀尽,烧熟煮透保平安。

4.安全存放:瓜果生鲜冷藏好,安全存放很重要,开封食物尽快吃。

5.安全食材:挑选食材有技巧,精挑细选保安全,腐败变质吃不得。

(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王祥)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