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1)

我们需要一些去同质化的、成人和儿童都能够欣然接受的“合家欢”式儿童影片。图为《西小河的夏天》。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2)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3)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4)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5)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6)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7)

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他坦言自己也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职业电影观众,会带孩子看各种类型电影。孩子也看了很多电影,尤其是日本的动画片。现在有关动画片、日本电影的很多信息都是从孩子那里得来的。

国产儿童电影介绍(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8)

荣梓杉,2006年出生,在2015年的影片《山河故人》中饰演童年张到乐,在最近上映的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中饰演一个热爱足球的小学生顾晓阳。

1981年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我们有了自己的儿童影片专业生产基地,一度各种题材的佳片百花争鸣。

最近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屡次突破纪录,2017年达到559.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其中儿童电影《喜羊羊》《熊出没》等动画系列电影和《爸爸去哪儿》综艺套拍系列就奉献了近50亿,剩下有上映排片和票房记录可查的国产儿童影片,仅有12部,总票房598.1万。

再看今年六一档,在内地上映的国产儿童电影,呈现出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题材单调,动画片居多,会有三部国产动画片组团抗击日本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但他们加起来的排片占比也比不上后者,从IP质量上更无胜算。二是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儿童状况的影片缺席,却有一部恐怖片《毛骨悚然之红衣男孩》是在用片名蹭“儿童节”热度。

国产儿童影片曾经一度辉煌,最近十年为何如此持续低迷?不少专家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纵观目前国内儿童电影产业生态,除了动画片外,优秀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屈指可数,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逐年增加,包含动画片的儿童电影票房总数也在上升,但只是数据上的乐观,内容低幼、粗糙制作和同质化的类型题材被诟病至今。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那些好看的中国儿童电影都去哪里了?”

过去为何很好看?

国营厂创作,质量有保证

1922年,但杜宇拍摄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顽童》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幕。建国后,《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鸡毛信》《宝葫芦的秘密》等优秀儿童电影陪伴着几代人度过美好的童年。其中1954年的影片《鸡毛信》,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这是中国儿童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从事多年儿童电影研究的电影人李雨森回忆,小时候学校都会组织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电影,那似乎也是童年的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事实上,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电影是无数中国观众的童年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后,国产儿童电影发展迅速,当时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都要生产至少一部儿童电影,1981年6月1日建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更是每年要生产五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电影。其中,诸如反映西双版纳大自然风情的《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刺猬奏鸣曲》、由国宝熊猫出演半纪录式的《熊猫历险记》、诗情画意、立意深远的《哦,香雪》、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广受赞誉被称为“永远最佳”的《我的九月》、春风化雨的师德教育片《苗苗》和《烛光里的微笑》、用童话故事传达“环保意识”的《大气层消失》等各种题材广泛、创意新颖的佳片名作频出。在票房数据方面,这些优秀儿童影片当时的票房也不高,但都能达到保本。1988年上映的《霹雳贝贝》成本为47万,在当时已经属于大投资,而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童心巨作《E.T》成本高达2000万美元,可见双方在制作上的差距之大。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据统计,至今已经有60余部中国儿童影片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荣获140多项奖誉。

现在为何不好看?

只考虑孩子,内容低幼“弱智”

随着中国电影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儿童电影的生产也从“计划”被推进了“市场”,尤其是随着从事儿童电影的老前辈逐渐退休或转行,进入这行的人才却越来越少,而儿童片不卖座的现状也很难吸引新鲜力量的进入。同时受到如《狮子王》《小鬼当家》《狐狸与我》等大量国外优秀儿童影片的冲击,家长和孩子对国产儿童片基本不买账,影院只好在六一档放几部应应景。国产儿童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开始下滑。1999年,中国内地仅生产儿童电影10部,质量平平,几乎没有反响。

2010年后,国产儿童片在质量上颓势不减,在年产数量上则保持稳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曾对此现象做过总结。在他看来,近几年国产儿童片(不含动画片)每年的产量都在50部左右,但是由于大部分规模小、成本低,很难进入市场,即使能够公映,也往往因为推广力度不够而草草下映,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

低成本、上映难、票房差、缺关注,国产儿童电影一直面临各种客观尴尬。而在内容呈现和主题表达上,其中大多数要么主题陈旧,说教意味重,成人化意识太强;要么题材单一,人物虚假,主要角色低龄化,造成“小孩子看得高兴,家长一旁打瞌睡”的情况仍常常在影院出现,两代人无法分享观影的局面。与之相对的是,以好莱坞和日本为代表的世界主流儿童佳片却呈现另一种趋势,即儿童商业大片元素越来越低龄化,而动画大片却一直坚持成人化,这样做到让成年人看了不觉得“弱智”,儿童看了不觉得难以理解,其乐融融的“合家欢式”儿童片才会延续成功。

未来如何能好看?

拓展受众群体,以家庭为主

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认为,国产儿童电影从来不缺受众,它的观影群体一直是固定的,且有巨大的票房潜力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亟待开采。比较外国儿童电影,不仅国产的质量式微,票房吸金力几乎上是极其可微,从质量和宣传上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以说,要获得可观的票房收益还有大量的路需要走。“儿童电影要实现价值功能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儿童的观影需求和热度,需要走进家庭观影的层面,从电视荧幕走进电影院银幕,造成可以持续延展的日常生活产业链。”罗天文提到,目前不少国产儿童电影都存在院线存在感低的情况,大多都已经沦为了票房炮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则认为,幼儿、6岁前的学龄前儿童、6到14岁的少年儿童,每个儿童的年龄段不同,能接受的影片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意味着国产儿童电影的创作需要聚焦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对于儿童受众的认知和价值观等要有有效的、分层次的了解和体现,“用高质量的作品去寓教于乐,其实可以收获到的不只是票房的市场价值,还有很多教育价值。”他提到,如今国产儿童电影在创作潜力、人才培养上都有大量的进步空间,可以说如今还没有系统化的发展、激烈的竞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在创作、投入上都有大量的进步提升空间,需要相关部门、业内业外进一步地扶植和提升这些空间的发展。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回忆,这十年能记住的国产儿童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如《长江七号》、合拍片《功夫梦》等,但这些年能说出来的作品确实很少,他说其实不少人都在怀念以前的《乌龙院》之类的电影,而现在国产儿童电影拍出来基本没什么人看,拍出来的质量也不高,“存在的问题也是对目标观众不自信,没有形成家庭的观影体系,现在不少制作方自己都不抱有信心,就一直认为自己拍的没人看,那谁会对这一类型的影片做出精良制作呢?再加上我们在儿童电影的类型探索上实在是少之又少,例如奇幻、科幻,几乎是很少去探索的领域。”类型创作上的拓展是蒋勇认为如今国产儿童电影最缺乏的内容,“可以加大拓展目标群众,增加和儿童受众的互动性。目前看起来拍的东西很低幼,还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探索。像《摔跤吧!爸爸》前面很大的戏份都是关于女儿年幼时的剧情,这些过渡和故事讲述的模式都是可以借鉴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值得推敲的好故事,创作上没有那么大的想象力去拓展。”另外,国产儿童电影在排片上和档期扎堆方面都还需要协调,不应该只是去瞄准一些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档期,事实上应该有不少作品可以好好地去暑期档搏一下,利用这些有利的节假日档期去赢得一些票房空间。

访谈

题材同质化、院线要支持

新京报: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供孩子选择的电影类型多吗?

饶曙光:家长经常出现困惑,因为他们带孩子去看电影,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孩子。因为我们是高度同质化的电影市场体系,所以现在观众的观影需求,选择度是比较低的。那么。如何来建设差异化的市场体系,培育观众群体让他们愿意看不同类型的电影,这是一个长期在孵育,但是一直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国产儿童电影曾有辉煌成绩,但为什么现在好的国产儿童片这么少?

饶曙光:现在好的儿童片也不少,问题在于它们在市场公映的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儿童片,比如今年年初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市场反应不是很好,没多少人能看到它。现在的儿童片被称是三无影片,没有投资,没有明星,没有宣传。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市场结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市场是高度同质化的,缺乏差异化的电影市场体系,没有给儿童电影提供足够的放映空间,他们难以有效地与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相衔接。

新京报:对于提升国产儿童片现状,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饶曙光:我们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了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每年也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推广儿童电影。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建设,也就是要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院线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推进差异化市场电影的体系建设,这样才能够保障包括儿童电影在内的弱势群体的电影,能够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并且实现自己的良性循环。

新京报:国内很多儿童电影都比较偏文艺风格,对于儿童来说可能看不进去,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饶曙光:这是儿童电影的一个永恒的争论。儿童电影是只针对儿童观众看,还是给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父母看,这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儿童观众没有购票能力,都是由父母带着进电影院。如果选择一些文艺风格的,孩子看不懂。但如果看一些所谓适合儿童看的电影,《喜羊羊》也好,还是那些电视节目改编的动画片也好,作为成人观众也很难看进去。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观众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他们能够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的习惯。如果电影能够进校园,可能情况会有改变。

新京报:相比国外的儿童电影,国产儿童电影最缺乏什么?

饶曙光:我们目前儿童电影的创作存在一些同质化的倾向,比如说关于留守儿童的题材就比较多,缺乏新的角度和新的表现。

喜欢接近自己生活的影片

新京报: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国产儿童电影?

荣梓杉:《长江七号》,因为我和主角的性格差不多,但是我们的遭遇不同,所以对这部电影印象挺深刻的。

新京报:最喜欢国产儿童电影中的哪些元素?

荣梓杉:看外国电影《奇迹男孩》,我没有太多感觉,因为看不到我们学生生活的影子,只是挺同情片中小男孩的遭遇。但《长江七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比较斯文的,比较调皮的,还有校园暴力,影片里的学校的场景其实跟我们现在差不多,我比较喜欢和自己的生活学习比较接近的儿童电影。

新京报:你出演的《西小河的夏天》还在上映,这部电影你能看进去吗?

荣梓杉:我以前在《山河故人》里面客串过,但是我不懂里面在讲什么,我看那个电影比较迷茫,去电影院就纯属看我自己的。但这部《西小河的夏天》我知道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对这个剧本的了解,我们开拍前会做一些人物的解析,导演会给我讲一些角色,还有和片中爸爸、爷爷的关系,了解会更深一点。

【近十年国产儿童片数据】

数量:75部

不算动画片,近十年,国产儿童电影的总产量在75部左右。相比其他电影类型,这个数量不算多。其实,目前国产儿童电影的创作大部分还是动画电影,真人儿童电影在创作上不太乐观。

票房:4.88亿

近十年,去除动画电影,国产儿童电影的总票房有4.88亿,不是很乐观,并且大部分票房集中在票房最高的几部影片上,其他很多影片基本都是影院一日游,几千几万的票房收入,甚至没有票房数据。

口碑:平均分不足6分

在豆瓣网,因为观看人数不足,近十年上映的75部儿童电影中有37部暂无评分,而剩下的38部国产儿童电影平均分仅有5.6分。评分最高的是2012年的《孙子从美国来》,分数高达8.4分,就算放在国产电影中都算是很优秀的了。评分最低的在2分多点,比如《囧蛋奇兵》(2.4分)、《让熊猫飞》(2.5分)。

题材:农村题材过半

在近十年,75部国产儿童电影中,除去古装历史和科幻奇幻类型,有42部儿童电影属于农村题材,占据了全部影片的一半多。并且,在农村儿童影片的创作上,同质化问题也比较严重,大多是讲述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比如2012年的《念书的孩子》,2013年的《高三女生部落格》,2015年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

中国儿童电影问卷调查

(有效回答40,其中成人20,儿童20)

●近十年,除了《熊出没》《喜羊羊》等动画片系列电影,你是否看过国产儿童电影?

答案汇总:看过

(儿童:12名 成人:16名)

●你认为最好或最喜欢的国产儿童电影是(为什么?)

答案汇总:

《爸爸去哪儿》因为好玩煽情

(儿童:7名 成人:12名)

《猫的桃花源》有童心,画面舒缓

(儿童:3名 成人:6名)

《八月》童心视角,有感而发

(儿童:1名 成人:7名)

《我的九月》,贴地气、温暖励志

(儿童:0 成人:12名)

●你最喜欢国产儿童电影哪些元素?

答案汇总:

儿童:可爱、好玩

成人:感人、看起来没心理负担

●你最不喜欢国产儿童电影哪些元素?

答案汇总:

儿童:片子太长了、看不懂、动物太丑了、吓人

成人:千篇一律、制作粗糙、很多幼稚到反智

●你认为国产儿童电影缺乏什么?

答案汇总:

儿童:缺乏好玩的,缺乏笑

成人:缺乏能够合家欢的、缺乏符合儿童视角的叙事、缺乏符合儿童审美水平情趣的表现手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滕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