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让孩子学琴(为了让孩子练琴)(1)

一、 孩子不是不能练琴,教育上父母先要统一战线

国庆节刚过,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妈妈在节日期间让女儿练琴女儿想看动画片不愿练琴,妈妈直接将电视关掉训斥孩子,丈夫听到后指责妻子管教太严,妈妈认为平时丈夫就很少管教,自己的方式正确,不肯让步,丈夫认为孩子就应该有玩的时间,不愿意学习的课外作业就是负担,两人大吵一架后,妈妈冲进卧室,大约半小时,丈夫听到卧室传来“咚”的的一声巨响,发现妈妈摔倒在地,出现晕厥症状,所幸最后抢救过来,度过危险。

孩子在假期不想练琴的心态很能理解,妈妈之所以这么愤怒,一方面有孩子不听话的成分,一方面也有和爸爸在教育观念上不统一的情况加深情绪。

之前有个孩子,本身乐感非常好,好好学琴一定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就是因为每次当妈妈想让孩子练琴的时候,爸爸都认为妈妈把时间安排得太满,结果每次孩子练琴都找爸爸躲懒,久而久之练琴习惯也就始终无法建立,妈妈最后觉得这样太累,无奈放弃了学琴。

所以父母在教育观念上的统一很重要。孩子在节假日练不练琴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父母能在此事上统一口径,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母亲让孩子学琴(为了让孩子练琴)(2)

二、 强压之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

前些天还看到一段视频,是电视剧《绽放吧百合》里的一个片段,妈妈逼迫孩子练琴,只要一错就打孩子手,孩子最后被逼急了跑到厨房拿起一把刀,跟妈妈说“把我手剁了吧!”把妈妈吓了一跳。找爸爸算账,爸爸又护短,还是一样的说辞:那咱们不弹了。妈妈被气得不行。

为了练琴,亲妈这是硬生生逼成了后妈。有句话叫“软硬兼施”,这句话用在孩子练琴这个事情上还是比较合适的,聪明的妈妈都懂得软硬兼施,接受孩子偶尔的小情绪,接受孩子的不想练,只有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承认,才有可能重新接受练琴。就像是绷紧的弦,松弛有度,孩子就更能接受。

在孩子坚持不下去练琴的状态下,奖励孩子吃一块巧克力这样的小事也是可以的。父母们平时要以鼓励为主,多一点耐心,表达对练琴的坚定态度,家长的鼓励也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母亲让孩子学琴(为了让孩子练琴)(3)

三、 你若发奋练琴,便是回课前一天

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的开学段子火了:你若发奋写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这句话在练琴上也一样适用。

在放假的练琴状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前的练琴状态就变成了发奋图强几小时,妄图把没练的琴全部找回来。然而,练琴讲究的不是最终的时间,而是每天的重复。因为记忆是有限的,一天练习的再多,空上几天不练习也会很快遗忘。

所以家长们可以帮孩子安排好每天练习的时间,少练些时间每天都练习20-30分钟好过一次性练一两个小时。

把握好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练琴的习惯就能帮助孩子克服对练琴的抵触,即使是国庆假期,也能顺利度过啦!

要知道周杰伦、林俊杰甚至是国际钢琴巨星郎朗也有被父母严厉管教练琴的时刻,我们不需要孩子也长成大师,而是透过学琴这件事拥有感知音乐的能力,拥有坚韧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这些品质和习惯都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