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被反杀(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否杀过了)(1)

血溅鸳鸯楼可以说是武松一生最出彩的一战。在孟州张都监家里,武松的仇人不过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而已,但最后却有包括妇女、丫鬟、马夫在内的13人命丧黄泉。武松这是滥杀无辜吗?其中有什么不得已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些人有他们必死的理由。


武松被反杀(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否杀过了)(2)

陷害武松的人必须死

张都监为了陷害武松可是下了血本,好吃好喝地把武松养在府中好几个月,还把武松当成心腹对待。

除了经常在家中请他喝酒外,中秋节这天更是把他请到内宅,与他一起过节。

酒席间,更是要把自己手下的使女玉兰嫁给他。

直到张都监露出狐狸尾巴前,武松都是很感激的。

这种知遇之恩对于落魄的武松来说,是最在意的。

但正所谓:爱得越深,伤得也越深!

中秋夜,张都监诬陷武松偷了府里的东西,还指示家奴暗中捉拿武松。

在陷害武松这件事上,府中很多人都是参与者,或者说都是张都监陷害武松的棋子。

中秋节的夜里,武松听到有人喊“有贼”,于是他就拎起哨棒出来捉贼。

那个玉兰慌忙给他指出了路径,“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按照玉兰的指示,武松很快就被骗进了包围圈。

猝不及防之下,被埋伏的军汉活捉,还被一步一棍打到厅前。

这些人都是武松被冤枉的施害者,他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迫害武松的行动。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其中两个家奴恰巧奉命前来查看,正是前日拿捉武松的。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更何况武松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


武松被反杀(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否杀过了)(3)

要想事后脱身,必须斩草除根

大多数的犯罪分子,基本上都会尽可能地消除对自己的不利因素。

武松虽然最后留名于墙上,但也得考虑如何脱身,最起码不能让人拿上就去报官。

所以武松没得选,这些人必须得死。

他杀死的第一个人是马夫,这也是武松回到张都监家里遇到的第一个人。

在马夫那里,武松得到了张都监等人还在鸳鸯楼上饮酒的消息。

武松杀死张都监后,得顺利脱身,必然得考虑如何处置马夫。绑起来,或者打晕?

这些做法都不靠谱,都无法保证马夫不把武松在此的消息传播出去。

若是马夫发出警报,那么武松非但报不了仇,而且还有被抓住的风险。

最保险的办法还是永远封住马夫的口。

同样在杀死丫鬟和府中其他人的时候,他基本上都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没留下活口。

武松的做法确实有效,内宅中大部分人都被杀死了,而且死前也没有什么大动静,即便侥幸逃脱的人,也没敢声张。

却说孟州城里张都监衙内,也有躲得过的,直到五更,才敢出来。

捱到天明时分,才去孟州府里告状。

四更的时候,武松便杀完人,逃离了孟州,众人天亮后才去报案,这段时间武松早就走远了。


武松被反杀(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否杀过了)(4)

报仇雪恨,出气泄愤

武松这一生,很少有什么憋屈的事。

被张都监冤枉成小偷绝对是一件。

武松起初拿张都监当恩人、伯乐看待,但是张都监却冤枉他,往他头上扣屎盆子。

这是武松所不能容忍的,更过分的是张都监想要置武松于死地,武松出道以来,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只可惜,武松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这口恶气一直无法排解。

直到武松被发配恩州,途经飞云浦时,他一怒之下,杀死了两个解差以及蒋门神的两个徒弟。

虽然杀了四个人,但是他还是觉得憋屈。

“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于是武松连夜回到孟州城,准备报仇。

在杀死了蒋门神等三人后,武松还是觉得不过瘾,没出气。

在又杀死了两名公人后,武松心里想:“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于是,他提着刀又把张都监的夫人、玉兰、丫鬟还有几个妇人也一股脑地杀了。

做完这一切后,他连夜出了城。这时他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爽”。


武松被反杀(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否杀过了)(5)

整部《水浒传》中最不能得罪的人就是武松,得罪他的人从来没有什么好下场。

满门被杀的张都监就是最好的例子。

混迹江湖不是请客吃饭,江湖好汉若是讲究温良恭俭让,是不能在江湖立足的,早晚会被人所害。

若是武松在报仇的时候,傻傻地讲究冤有头债有主,只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恐怕他不但没办法为自己报仇,而且还会把自己搭在鸳鸯楼下。

把任何一个人放在武松的位置,都不会比武松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