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一段对话印象深刻。

大仇得报的金毛狮王谢逊,希望可以在少林寺出家为僧,拜在少林方丈空闻大师的门下,做圆字辈僧人,不敢成为渡厄神僧的徒弟,与空闻大师同一辈分。

站在一旁的渡厄神僧叹了口气说:“空即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1)

听完渡厄这一番话后,谢逊顿时领悟,随即拜入渡厄门下,从此青灯古佛,再无涉足江湖。

很多人在看到渡厄这句话后都不明觉厉,但当真正想要细究起来的话,又无从下手。作为武侠小说泰斗的金庸老爷子,自身佛学造诣很高,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蕴藏了《金刚经》中最经典的一个概念——诸相非相。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金刚经》中“诸相非相”的现实意义。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2)

首先回到金庸老先生的那句话:空即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要想很好的解读这句话,必须要提到《金刚经》。作为佛教经典中知名度最高的典籍,很多人都对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印象深刻。

金刚经全篇所贯彻的思想便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诸相非相, 众生有众生相,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金刚经中阐述了这样几个概念:执我相,执人相,执众生相和执寿者相。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3)

从最开始的执着于自我,产生贪欲到沦陷于七情六欲之中,再到因为观念相投产生团体,逐水聚群而居,从而产生出众生之间的因缘交错。最后因为众生因缘相生相灭,产生出的无始无明,难以超脱的轮回状态。

渡厄以一句“我相人相,好不懵懂”来提醒谢逊,辈分只是虚名,既然已经选择放下,又何必执着于这些俗世桎梏。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4)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要明白“诸相非相”的道理,所看到的皆是虚妄,是外相,是一切浮华的外表,而不是本质,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而要从表象之中看出本质,从而让自己不为所动,宠辱不惊。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可身见如来。”这两句话,就是为了说明堪破外相的重要性。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5)

否定一切有为法是金刚经中又一特色,甚至要否定一切佛法,这样说并不是自相矛盾,因为佛法本身便是虚幻缥缈的,就像众生有众生相一样,我们所看到的佛法都不是真正的佛法,都只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作家刘亮程在《寒风吹彻》里说:落在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充满鸡毛蒜皮,自己的人生也一地鸡毛,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一种名为“自怜心态”的潜在心理会占据自身的主体人格。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6)

越是自怜,越容易在意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看到的鸡毛蒜皮越多,越容易分散精力去应付这些原本无伤大雅的小事。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固然不同,即便是遇到同一件事,反应也大不相同。处理问题是否只是囿于表面,还是选择釜底抽薪,这都决定了各自人生的走向。

作者伽若说:生命玄妙万千,似乎人人都能读懂,却又无人能读透。我们前半生都在丢弃,而后半生则用来捡拾,找回生命最开始的样子。

佛教教义同样是这样的,无人能说清楚佛教教义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通过修行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们所看到的都不是真正想看到的,我们所寻找的也不是我们想要寻找的。

那我们需要找的是什么?是我们一直抛弃的东西。

修行,也就是一个追寻自我,回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的过程。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7)

相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有过这样的话。

我问:如何才能快乐?

佛曰:堪破,放下,自在。

芸芸众生无论是假托道教,佛教亦或者是儒教的思想,通过不断思考和钻研,在历经时间和现实的锤炼和洗礼,最终到达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道家所说的清静无为,或者是佛教所说的慈航普度。

换句话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然后得到,接着是执念,然后堪破,思考,最后放下,然后再追寻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境界。而佛陀的境界则是在放下之后了悟万物本相,从而到达看破一切,以一法破万法,摧垮拉朽的境界。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8)

听过这样的论断。

我问佛:佛有年龄吗?

佛曰:我便是一岁也是佛,而你便是千岁万岁也是人。

这里所说的便是一个堪破的观念,若是无法堪破,一生囿于此间,也是无用。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9)

金刚经是先后经历多位佛教高僧翻译,其中如鸠摩罗什曾留下金刚舌舍利子,供后人瞻仰,以证明佛法无边的道理。但金刚舌也不过是所谓的外相,若是佛教信徒为了金刚舌而去念金刚经,为了舍利子才去学习佛法,那就彻底扭曲了鸠摩罗什的意思。

不是为了学佛才去学习佛法,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让自己拨开乱象浮华的虚影看到一个本真的我,这才是金刚经本身的意义。

儒家思想千千万,其中也有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佛家的思想,归根到底,每一个哲学思想都在教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独善其身,如何兼济天下,硬要争论高下毫无意义。

金刚经无四相主要说了什么(浅谈金刚经中诸相非相)(10)

作为国学之一的金刚经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便是“诸相非相”这四个字,最后用一段谬传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留下的谶语作为总结。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这是否是仓央嘉措写的,一点也不重要,只要其中所阐述的思想能被铭刻在心中,管它是谁写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