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

吹响战“疫”集结号,弘扬战“疫”主旋律,传播战“疫”正能量,汇聚战“疫”多声道。面对一场决不能懈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康县文联强化文艺引领,充分发挥文艺战斗堡垒作用,文艺战士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共克时艰,吹响抗疫集结号,用温暖感人、振奋人心的作品传递了战“疫”必胜的信念,成为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源泉。画作描绘“最美逆行者”,图像记录“抗疫第一线”,诗文奏响“防疫之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文艺工作者用艺术的力量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2)

夜色都化不开的温暖

作者:娄雪如

葱绿的银杏叶子开始泛黄,然后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像无数只扑火的飞蛾,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有一点绿意,我捡起一片叶子藏进口袋里,把心事也藏进口袋里。忘了这是康县封城的第几天。

这是康县十月末,晚23点,往日繁华的街道此时只有我一个人,漫步细雨之中,燕子河岸边的道路笔直而平坦,在路灯下泛着水润的光泽,路旁的桂花树和银杏树黄绿相间一片,耀人眼目。晚秋的夜已经很凉,我穿着单薄的秋装行走在风中,寒风穿过肌肤,刺透骨髓。我该回去了,从城南的文化大厦回到城北的出租房里去。一楼的曹老师给了我一把雨伞,我裹紧大衣但还是觉得很冷,行至中街,以往的这里,街道上车水马龙, 熙来攘往的人群,汽车的喇叭声,满街行人的喧嚣声,闪烁的霓虹灯,灯光恍惚,亦幻亦真。

新冠肺炎突袭了陇南,我们康县也有确诊患者旅游的踪迹。为应对防疫需要,饭店停业,服装店停业,诊所停业,除了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就连班车和出租车都停运了。街道两旁林立的商店,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橱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油画。但此时,它们都像整装待嫁的新妇一样,被厚重的卷帘门困在了闺房之中。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3)

我饿了,肚子咕咕叫叫了几声,下午五点的时候和王老师在文化大厦煮了一袋康师傅方便面,还把他的炉子烧坏了。但我现在不想炉子的问题,我想车站对面的娄家牛肉面和夜市上杨凌蘸水面,我甚至只是想一碗他们的热汤。

夜,格外寂静,只听见雨滴簌簌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是风又把一截枯枝从树上撕扯下来了。我抬头看了看路灯,又低头看了看自己,发现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与漫漫细雨融合在一起,显的有点孤单,心里有点难过。就在今天下午我还跟王凤文老师说:“我有点可怜。”他问我:“你那里可怜了,你是么吃还是没喝?”

当然,我不能告诉他,我的可怜是因为我没有归属感,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公,没有坚强的后盾,我每天必须为了碎银几两而早出晚归,我甚至没有一件羽绒服和一盒999感冒灵。我只是告诉他,我想豌豆了,也想我妈妈和她擀的杂面节节子。豌豆是我两岁的儿子,就在刚才他还打视频告诉我,下雨了,要早点回屋里睡觉觉,他还告诉要把口罩戴好。走过那段路我又回头看了看,道路上再次空无一人,只剩下那几盏路灯,依然孤零零地屹立在哪里,默默的撑起一片光幕,为街道上像我这样的行人带去一点光明,带去一丝温暖。就像日夜坚守在双水磨,黑马关,望子雄关等关口上的蓝盾和白甲将士们。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4)

风呼呼的吹着,还带着树叶的沙沙声,说实话我有点怕,走到金格林酒店门口,已经快11点半了,门口停了好几辆救护车和警车,被隔离的人和这些医生警察们,他们怕吗?他们冷不冷,他们有没有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我和交警朋友杨良娟打电话,我问他:“情况怎么样,疫情防控是不是很严峻?”他说:“你做好防护措施,别听信谣言,关注官方发的消息,他还说他一切都好,就是想孩子了,他孩子还很小,每晚哭着要和爸爸睡,他现在连视频都不敢打,娃一看看到手机里的爸爸就大哭,老婆也红着眼问他:“你都多久没回家了,衣服脏成啥了,天天吃的好吧?有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杨良娟在长坝交警队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后,他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不分昼夜的在执勤点轮班值守。

“夜里的帐篷还是有点冷。”他的同事说。

我的衣服都湿透了,我才烤干,今晚和同事一人泡了桶方便面,其实我也想吃城里灌汤包,现在最大心愿就是疫情早日过去,我好回家洗个澡换套衣服。”

我知道他只是众多执勤的警察里,最平凡的一个,但我不否认是一个好警察。更深的夜色像野猫子一样,从白云山梁上滑下来,路灯以外的远处,是深深的黑暗,月亮藏在云里,云变成了雨砸在我的脸上, 轻而易举就把我砸哭了。我抹了下眼泪,一抹就抹一把锅烟煤一样的黑色在手心里,我知道那是我的防水眼线笔掉色了,这黑心的商家,怪不得王老师经常跟我说,在阳间的不一定都是人,而在阴间的也不一定都是鬼。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5)

咦,我看见吃的了,前方有了光亮,一家包子铺开着门,店里散发出人间烟火气的的光芒,我又冷又饿,我想我一定是用三百里加急的步伐跑到那家店门口的,以至于我忘了看,那个店名叫什么。

“老板还有包子吗?”我急切又期待的问,就好像是身患重病的患者等医生的一句“并无大碍。”也好像是嫌疑人等法院的“无罪释放”。

“有,你要几个?包子本来是不买的,但是这大半夜了,你一个姑娘家还在外面,也不容易,就给你拿几个吧!但是你只能带走,回家吃。”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同志说。

唉,不能在这里吃,两个包子我从金海岸对面拿到让存医院隔壁,肯定冰凉了,我的出租屋既没有炉子也没有锅,我总不能拿着包子在雨中边走边啃吧!

“你那里还有粥,买我一碗可以吗?”我有点祈求的意思。

“这会没人了,你让她进来吃吧,拿回去肯定冷了,你把健康码和行程码扫了,量个体温登记下,进来吃吧。”另外一个个字不高,瘦瘦的女店员说。

“李梅?”我叫出她的名字。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6)

“咦,娄雪如?”你这会了跑着咋里?”李梅是我在杭州认识的朋友,特别热心肠的一个女人,在杭州我吃过她做的饭,睡过她的床,我迷路的时候她接我,我哭的时候她还哄过我,只是后来各自奔波,往日的时光也像断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太久的分离使今夜戴着口罩层层武装的我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彼此。她给我端了一碗粥出来,黑米的,里面还有红豆,花生和红枣,我抱着碗先暖了暖手,然后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甜啦,直接甜到了心肝把子上,我要承认,这是我有生之年,喝到的最甜的一碗粥。包子是鱼香肉丝的,但是太烫了,没尝出什么味就吃完了。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7)

李梅跟一个胖小伙还在忙着蒸包子,也没顾上和我说几句话。我看他们把蒸好的包子一一装进手提袋里,每个袋里又放进一碗粥,然后还仔细检查放调料和筷子勺子,一共有200袋左右吧,几张桌子上全放满了,我数学不好,所以没数清楚。装好了,一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又把包子往车上提。

我终究没忍住好奇,问到:“你们不是说不卖么,这么晚把包子往哪里送呢?”

瘦小伙没说话,冲我笑了笑继续往车上提。从他们的交谈中,我才听出了一点大概,原来他们是无偿给各个执勤点,隔离点和医院送夜宵和早餐呢,从疫情的第一天他们就开始送了。年轻的老板一个叫刘三,就是瘦瘦高高的那位,他负责外勤,联系各个执勤点,统计数量,包装送餐,每天四个来回奔波于各个需要送餐的点上,这趟夜宵送完,再收拾好店里也就是凌晨一点多了,距负责蒸包子的王贵康起床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8)

而另一个胖老板就是王贵康,晚上12点才忙完夜宵的他,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开始和面,调馅,包包子,熬粥,包子全部蒸好,已经是早上七点了。我问他们:“累不累,为了啥?”他们回答:“为了啥啦,就为了执勤点的警察,志愿者,医护人员们能在寒冷的早晚吃上一口热饭。疫情当前,出点自己微薄的力量。至于累不累,怎么说呢,那些顶着风雨在执勤点上站岗的警察累不累?那些没日没夜工作的医护人员累不累?”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9)

这些都是李梅后来才告诉我的,她还告诉我,老板刘三的老婆怀着身孕,月份大了,行动不便时刻需要人照顾,但是老板为了送餐的事情经常把老婆的一日三餐忘记,好在老婆贤惠善良,不但不怪刘三忽略自己,还鼓励他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温饱后的我从店里出来,才仔细看了店的名字“津津爱心汤包”前面是津津两个字,后面是汤包两个字,中间一个大大的粉色爱心,嗯,这名字好,温暖,温馨。李梅说:“你还文化人哩,那是津津伴汤包。霓虹灯太亮了,看不到伴那个字。”我摆摆手,否认她。“不,就是津津爱心汤包,你看那个爱心,好温暖。”

一笼包子和一碗红豆粥的温度,不多不少,刚好能够温暖了这座城。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0)

文化馆窗外的枫叶已经几乎落尽了,我偷偷把思念和祈祷挂在秃树梢上:疫情什么时候才结束呢?枫叶还会再绿一次,春天总是还会来的吧!我的恩师王凤文泡了一杯清茶,茶叶子一片片盈绿,舞动翩翩,茗香阵阵,享受顷刻慵懒的他望了望窗外,“娄雪如你饿不饿,我们煮方便面?”他坐在藤椅上,翘着二郎腿问我,右手拿着茶杯,左手捧着一本书,看的是《白色的游泳衣》,我放下笔,看见他轻晃着茶杯,茶叶时而簇拥,忽而四散,浮沉不定。“不,我今儿给你煮个阳春面你吃。”

“你还能的很,你说说阳春面怎么做?”“两碗清水,一把细面,半勺高汤,一勺城北老邓家的酱油,再烫上几颗圆润挺拔的小白菜。”

“哎,你这又是写天马行空的小说呢,吃不成。”他摇摇头说。

“这不是小说,是灵魂摆渡里的台词。”我一边洗菜一边跟他解释道。“哦,想起来了,那个吃了太岁肉的挽琴,可怜啊,虽然长生不死却要不人不鬼的活着,所以说凡事顺其自然就最好。”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1)

吃过饭,王老师继续看书,而我继续改稿子,虽然最后我们没有吃成阳春面,但是我们的菜品也很丰盛,当然,菜品丰盛和吃喝不愁这就要归功于我们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疫情防控开始我们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们就不辞辛劳的奔波忙碌着,从城南的菜店、城西的药房到城北的粮油门市部,他们一一查验、监管整治,严厉打击了哄抬物价、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这才使得咱们康县的物资供应充足而且价格平稳,才没有发生像其他城那样,超市哄抢,一个白菜几十块的案例,也是他们的付出才保障了我们大家的饮食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所以当我在诗友李国治朋友圈看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整治打击那些违法案例时,我兴奋的赶紧手动点了好几个赞,还转发了朋友圈。我知道,说感谢他们听不见,但感恩就不一样,我也知道夜空被这些普通人的点点微光照亮,让人看到希望。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2)

起风了,窗外的风吹了起来,带着几分凌人的傲慢,冷森森的,电线被吹的呜呜作响,枝头仅剩的几片叶子本来不想离开枝干,却硬被拽了下来,一只正在觅食的小狗从文化大厦后面的山坡上滚了下来,浑身湿透的它爬起来就跑了,我在办公室里羡慕它的自由。

“赶紧把窗子关上,风太大了,把人的脸都吹疼了。”放下《白色的游泳衣》开始写《纪常镇》的王老师给我说。

“好的不关,让吹去吧,再大的风都吹不动我心中坚定的明月,但风吹来了云,月不见我,我不见月。”我假装文质彬彬的说。

“你还见过更高的世界,所以不甘拘泥于这低处的水洼是吧?哎,你娃就是懒。”王老师说完话,起身自己关了窗户。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3)

我偷偷瞪了他一眼,我还不敢光明正大的瞪,我怕他教我写诗的时候留一手,把我教成传说中鲁班爷那个造飞鸟的弟子一样,飞出去飞不回来了,我也害怕他咒我,毕竟他以前说过,他最羡慕的人就是我,还说他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编辑也好、写东西也好,完全是自己摸索,哪有人指导他一星半点儿哦,他是走了多少弯路才摸索出来的道理,要是我还不好好学,他可咒我里。我小声嘀咕:“你像我这个年纪,你还开拖拉机贩猪毛着哩。”他没有听见我说的话,继续跟我苦口婆心的给我传授知识。是的,他对我一直都是苦口婆心,尤其疫情的这段时间,我们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天,他跟我讲的最多的就是怎么编好一本书,怎么写好一个故事,也偶尔讲讲他家的几大棚香菇,他说:“哎吆,我在康县回不去,屋里那么多香菇咋搞里,你姨一个人又要摘香菇,还要烘干,又要报村上的表,可把她累坏了。”我笑着问他:“你怕是想我姨了吧?”他没否认,又紧跟着回答:“我是想一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娃就难受,就想抱她。”一诺是王老师的孙女,是王二水的女儿,特别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我想应该是她妈妈珍珍漂亮的缘故吧,一诺才会长那么好看。

说起王一诺,我又很想我的儿子小豌豆,他比一诺大一点,已经能自己跑去河对岸的舅妈家蹭饭了,昨晚妈妈打视频电话告诉我,疫情期间他很听话的没有乱跑,已经会背七八首唐诗了。我很迫切的想要回去听听把我说成么、把面片子说成慢攀子的小豌豆背出来的诗是什么味道。当然,还有人比我更迫切的想回我们梧桐坝,我在梧桐村群里看到消息,邻居姑姑进城看女儿,也被困在了康县城回不了云台了,她做了核酸后想走山路回去。我们村的专职化书记小镡第一时间回复:“山路千万走不得,那条山路多少年没人走过了,加上近期一直下雨山上那么滑太不安全了,再说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坚决不能违反疫情防控纪律。”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4)

我们的驻村干部刘北平也说:“千万不能走山路回来,你还带着小孩子呢,安全隐患太大了,等到核酸结果出来、通车以后走大路再回来吧。”小镡又补充说:“你们还不知道我们云台镇的疫情防控力度吧,我们在各个村口设了卡点,对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都一一排查登记,有时候恨不得给那些麻雀的额头上都来上一枪,测一测它到底是36.8度还是38.6度。”

确实,从疫情防控以来我们镇村所有的干部都全部出动,投入了这场疫情防控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镇村干部们都一心一意做好群众的勤务员,站好履职尽责的疫情防控岗,回不了家,吃不上一顿热饭,也睡不了一个好觉,艰辛不言而喻。在这些每天忙碌的人群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小镡的身影。小镡名叫镡瑞霞,是云台镇关场坝人,她既担任我们梧桐村的专职化书记、也是云台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主任,她是村民心中的贤惠书记也是大家眼里的能干人,村里大小事情她都干的头头是道,对于梧桐村她甚至比我还要了解,身兼数职的她本来就已经很忙了,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工作更让她忙的不可开交,她已经很久没能回家看一眼幼小的儿子和身体不好的父母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想妈妈。

村上的工作和镇上的报表弄完已经是晚七点半了,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她又去了执勤点值班,没人知道她吃晚饭了没有,甚至中午饭吃没吃,但我知道她穿着红马甲站在执勤点的时候真的很美。村里好心的大嫂烧了三层楼的面茶,给她和妇联主席李红巧一人端了一碗,人间烟火的温度从手心一直蔓延到心口的位置。村上的路灯亮了,像守护者一样,默默为人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光亮,昏黄的光芒把慢慢沉幕的夜色点亮,朦胧的夜色显的格外温柔,红马甲的背影伫立在路灯下,凝视着马路,这一刻宁静的夜空间里投出着柔情的光彩。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5)

“下雪了,娄雪如,真的,你过来看来。”坐在炉子旁烤橘子吃的王老师给我说。

“我知道,朋友圈早就下了。”我一边说着就站在了窗口,才开始下的时候雪花并不大,也不太密,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见鹅毛般的轻盈的雪花,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也越来越大,看着轻盈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我赶紧给苟苟打电话,叫她也赶紧看雪,但是电话打通她还在睡觉,她说雪如,我睡会,我昨晚加班呢一夜没睡。苟苟是我们给她取的昵称,她名叫苟红薇在县医院工作,因为疫情的原因她最近几乎每天只有三个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有时候甚至还是通宵不睡,而我除了说句辛苦之外,做不了任何事情。辛苦,大家都辛苦,我另外一个朋友邓杰,在城关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疫情爆发以后主动请愿,参与集中隔离点工作,在集中隔离点,他们24小时坚守,24小时待命,零下几度的天气,还住在没有暖气的大厅里,四周用床单围起的“家”他一住就是二十多天,疫情刚开始那几天,他们夜里几乎都没睡过,夜里有时候送来集中隔离人员,一忙就是一整夜。查对信息、量体温、统计数据、消毒、送餐等,他们每天默默无闻的做着这些平常的管护工作,隔离点的人员都对他们赞不绝口,夸他们对每一位隔离人员都无微不至。是啊,“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那些24小时检测核酸样本的天使白医生们,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们甚至不敢多喝一口水,连最起码的人有三急,他们都得忍着……还有顶着大雪浑身都湿透了,还依旧在各个卡点上坚守的守护蓝执勤们,以及无私奉献的志愿红。是的,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不惧困难和危险的勇敢,就好像是黑夜里悄悄亮起的那一盏盏路灯,照耀着每一个夜行人不断前进,照耀着每一辆车子在公路上飞奔,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6)

从文化大厦出来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王老师看了看黑压压的天空说道:“天白了,明天要出大太阳了。”夜里,灯光点亮了康县城,城里到处的霓虹灯亮了,造型各异、色彩缤纷,有花朵、有凤凰、有彩蝶……闪烁的灯光把整条街都染成了彩色。

雪停了,大风吹散了雾。唐丽萍挂在我门把手上的两张煎饼把夜色烙的温热,写完这篇文字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59分,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要亮了,万物更新,旧疾当愈,泠冽寒冬过后,我们一起拥抱阳光。

文|娄雪如

图|赵卫国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7)

抗疫文艺人物作品(艺起抗疫)(18)

作者简介

娄雪如,康县云台人,诗刊会员,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作品在《星星诗词》《飞天》《孤竹诗词》《甘肃诗词》《陇南文学》《文化康县》《康县诗词选》等刊物发表。

来源:康县艺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