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整理

剑门手杖又称“剑杖”,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四川“老字号”。

“剑杖”源于何时?相传公元228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北伐,途经剑门关时,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车马难行。诸葛亮见山中生长着大量的葛藤灌木,便命士兵砍来削去枝丫扶倚助行。蜀军因此爬高山、穿峡谷,勘察并修出一条栈道,终于顺利通过剑门天险。后来,当地人都效仿采木制杖,登山助行,“孔明杖”由此而得名,并世代相传。

早期“剑杖”多是自制自用,清末年间才逐渐成为商品,批量生产。在民国年间,“剑杖”成为四川的名特产品,有“剑阁的拐棍(杖),保宁(阆中)的醋”的民间谚语。

广元剑门关历史故事(趣说广元千年剑门手杖)(1)

剑门手杖和一般手杖有显著的区别,它是利用藤、灌木本身的特点,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因此它不仅是日用品,还是集雕刻、绘画艺术为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后,剑门手杖还曾先后送莱比锡、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

制作“剑杖”的原材料,只能选取生长在剑门山区悬崖上的藤条、灌木,并且生长年龄要在数十年以上。砍伐时间也有讲究,只有在端午前后砍伐的藤条灌木才适宜制作“剑杖”。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藤条灌木生长得最为茂盛,水分也最多,适合用火烘烤拉直。而过了端午,长硬后的藤条灌木加工难度加大,品相也不太好。原料经简单修整后,需放置透风阴凉的仓库风干后再选用。

制作时遵循一套古老的制作工序:燎炙矫形,去皮整修,精雕细刻,最后上漆抛光。每道工序,都显示出艺人的聪明才智。

剑门手杖根据制作材料不同,一般分为4大类:一是自然手杖,取材于深山中自然生长的灌木或藤条,保持原材料自然形态;二是仿自然手杖,依据藤蔓及树杈的特点模仿加工而成,外形逼真;三是雕刻手杖,因材施艺,精雕细琢,杖头、杖身多雕刻人物山水、花卉虫鱼等,随艺人想象而制,外观逼真精美;四是杂木自然杖。

改革开放以来,剑门手杖由过去的品种单一、年产量只有数百根,发展到现在的4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量数万根,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但让人痛心的是,历史悠久的“剑杖”,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境地。“剑杖”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原料难寻。由于适合制作“剑杖”的藤条和灌木,几乎都生长在险要的悬崖上,砍伐过程危险性较大。此外,制作手杖的艺人也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传承千年的“剑门手杖”,正等待新的传人。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