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怖故事》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血浆盛宴,这次采用了复古风格,以怀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青春B级恐怖片为主题,用每17年就现身一次的“割耳狂魔”作为题眼,来用血浆唤醒观众的童年阴影!
不同与之前老中青三代人一齐出力,这次老资格的贝姨,香蕉姐都没有加盟,挑大梁的艾玛·罗伯茨等人给观众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这是一部偶像剧。
而且这一部的影射颇多,水银湖连环杀人案,恶魔之子,BTK连环杀人案等等八十年代经典连环杀人犯都将联袂登场。
致我们金光闪闪的八十年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美国新旧文化交替的契机,电影和电视机的普及,逐渐取代传统的听觉系娱乐,而且那几年电影事业欣欣向荣,以科幻类型作为票房爆仓,当前在好莱坞作为中流砥柱的传奇人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等人的初期作品,都是在那个年代获得观众以及业界肯定的。
所以,好莱坞一直有怀念八十年代的传统。上半年《惊奇物语》刚刚歇气,昆汀·塔伦蒂诺又在《好莱坞往事》里旧事重提,好不容易热度稍减,这里瑞恩·墨菲又借着《美国恐怖故事1983》接着来致敬一番。
《美国恐怖故事》拍到第九部,堪称一场马拉松,到如今已经有一些江郎才尽的苗头。第八季《启示录》借着“撒旦之子”的题材集合了前几季的线索与噱头炒了一回冷饭,这一回要借着怀念八十年代恐怖片来翻身,相对难度有点大。
开篇累积堆砌了大量的八十年代元素,健身操,嬉皮士审美,讲求素食健康得有点跑偏的吃青草榨汁饮食,洛杉矶奥运会,地处偏远的暑假露营地,甚至于为了贴近当时电视机显像屏小苏不高,造成画面略有模糊的画质,特地在如今的高清像素里添加了磨砂效果,使得像素有符合八十年代的模糊化趋势。
几位主角是在健身操俱乐部认识的,而后几个人相约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躲避人潮,去僻静的红木林场应聘营地安全员。
在这整个叙事过程里,集合了《十三号星期五》,《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等一系列八九十年代B级青春恐怖片的故事片段,用一群青春洋溢的时代青年如何在连环杀手屠刀之下惊叫逃跑的传统路线,构建一种让当前主流观众熟悉和怀念的质感!
第九季的核心是致敬犯罪心理学
和之前八个系列一样,这一季的主题又是一阕挽歌——对于八十年代和在那个年代里受伤颇深的连环杀手极其受害者的挽歌。
疯狂的八十年代是资本迅速膨胀的年代,也是新旧两种文化格局相互冲突的年代,更是一个底层居民生活结构不断解构和重铸的过程。
所以,在犯罪学领域,罪犯心理和行为动机与模式的研究开始兴起,关注案件发生开始转向解析罪犯心里,提前预防犯罪。但是,整个过程并不完备,所以,整个八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很吊诡的局面——是二战以后发掘出来的连环杀手最多的年代,也是杀手伏诛最多的年代!
《1983》开篇第一集就用了两位大名鼎鼎的连环杀手来作为主题的阐述者。
主题反派水晶湖杀手:
水晶湖杀手是明面上故事要主要书写的反派之一。不过这个角色出自于八十年代最红火的B级恐怖片电影《十三号星期五》系列,而非现实里真实人物。
《十三号星期五》作为横贯整个八十年代最卖座的B级恐怖片,里面那个戴着面具,拿砍刀和斧头袭击水晶湖露营地旅客的大块头,堪称和《德州链锯杀人狂》以及《猛鬼食人街》里入梦杀人的“福莱格”并列的影视剧三大恶魔连环杀人狂之一。
副线反派BTK恶魔之子:那个攻击并且一直跟踪女主角的风衣男,应该暗指的是连环杀手——BTK连环杀人案凶手。而这一位大白天入室连环杀人犯,存在于现实当中,是八十年代最让居民毛骨悚然的一个存在。(他活跃于70年代,最终在2005年被逮捕确认。)
美国 堪萨斯州的连环杀手BTK。他原名丹尼斯·雷德,BTK是他自己取的名字,为“捆绑,折磨,杀害/ Bind,Torture,Kill”的缩写。受害人至少有十名。工作是普通牧师。三十年来,“BTK”这个恐怖的代号,是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地区居民的梦魇。
这个角色出现在现实里,也在《不死劫》,《人骨拼图》等影视作品里被当作反派人物,重点描写。
所以,瑞恩·墨菲是真的下了血本,第一季里就埋伏下了两位重磅反派人物,埋伏在百无聊赖的几位青少年主角周围,准备用鲜血和尖叫,奉献给观众一出好戏。
一板一眼的青少年恐怖片,就看后面有没有反转!
《美国恐怖故事:1984》的主角是当时的青春杀人狂电影的标配——守身如玉的处女女一号,傻白甜的圣母类角色,为了贯彻善良可以感化罪犯,也可能是纯洁可以蒙骗凶手,一般可以活到最后;孔武有力但是脑袋缺根筋的女一号,因为要衬托女主角,相对死亡率高;抑郁有秘密潜藏的男二号,一般设定为女一号或者女二号的舔狗,与男一号有一定的感情冲突,最终会死于自己的秘密,或者为保护女一号而死,壁挂型人物;
荡女型女二号,以其妖冶性感,放浪不羁的行为,洗刷观众的眼球,奉献剧情里必不可少的香艳与软色情,但是因为要与冰清玉洁的女一号全面反比,又为了符合教化世人的主题内核,是凶手最喜欢提前动手的壁挂之人;还有,就是一个全程在事态里却全程思维不在线的呆子。这类人要么是文弱型的书呆子,要么是过于单纯的某位主角的旁系亲属(一般设定为表弟或者堂妹这样的小跟班),要么干脆就是智商不在线的生理学傻子……这类人一般因为懵懂,要么最先死,要么稀里糊涂活到最后,要么,扮猪吃老虎,他才是最后的终极BOSS……
处女,体育健将,阴郁男,荡妇,傻子(此论点总结出自小众恐怖片《林中小屋》)……
《1984》的基本人物设置符合所有当时恐怖片的标配,而要在这个标配里玩儿出新意,就要编剧重新安排剧情。
处女虽然一直强调自己被少收追杀,但是脱离闹市前往僻静之处,相对是给了杀手更好的机会。况且,一贯角色心机婊得很明显的艾玛·罗伯茨,这次装纯变身小白兔,真的会让观众静静地等她撕破假象,变成腹黑心机的那一刻!
阴郁男时不时的神游物外,又在奥运会这样盛大场面即将开启的时机选择逃离城市,前往人烟稀少的露营地,其中关系到的秘密就是引爆情节走向的一个小爆点。
而傻子,因为政治正确把角色换成了个黑人小伙子。个人认为,这其实更进一步的形成一种肤色失衡——黑人就只能是傻子!这样的设置要么是编导的反讽,或者这个看上去毫无心机的角色最后还有大规模的反转。
而我们可爱的荡妇,开篇就勾引露营地安全教官,但是睡觉却随时带着刀子,看起来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而且,第一季就出现了两位杀手级别的人物,而且,营地管理者,那个从上一次屠杀里幸存下来的女人,可能并不如她所说的那么无辜。
而且,一直在新闻通稿里被提及的马修·莫里斯(出演过瑞恩的热门剧集《GLEE》)是反面角色的消息,让这个孔武有力但是精虫上脑的角色,也具备极大的反转性。
所以,这里面从来没有一个是无辜者,很有可能,每个人都死有余辜。反而是那些一心一意要杀人的杀手们,才是心机简单,动机单纯的可怜人!
对不住,忍不住突然间政治不正确了。
,